17年护考妇科护理考点汇总

2016-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胎儿发育与蜕膜

一、胎儿发育

妊娠开始的8周是胎体主要器官发育形成时期,称为胚胎;从第9周起称为胎儿。

8周末——面部已初具人形,各内脏器官的原基已形成,8超检查可见胎心搏动。此期内如发生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药物或接受放射线等,可引起胎儿畸形。

12周末——胎儿外生殖器发育。

16周末——可确定性别,部分经产妇自觉胎动。X线检查可见脊柱阴影。

20周末——临床上听到胎心音。出生后有心跳、呼吸、排尿及吞咽功能。

24周末——内脏器官发育齐全,皮下脂肪开始沉着,皮肤仍呈皱缩状。

28周末——身长约35cm,体重约lg,头发、指甲已长出,皮肤发红,皮下脂肪仍少,面部皱纹多。出生后能啼哭,可呼吸,易患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2周末——胎儿身长40cm,体重~g,皮肤深红,毳毛脱落。生活能力尚可。出生后注意护理,可存活。

36周末——身长约45cm,体重约g,出生后啼哭,有吸吮能力。皮下脂肪发育好,指(趾)甲已超过指(趾)端,皮下脂肪丰富,面部皱纹消失,出生后生活能力良好,基本可存活。

40周末——胎儿成熟,身长约50cm,体重约g,哭声响亮,吸吮力强,生活能力强,能很好存活。

二、蜕膜

妊娠的子宫内膜称为蜕膜,具有保护及营养胚胎的功能,依蜕膜与受精卵的部位关系可将蜕膜分为3部分:

1.底蜕膜——与囊胚滋养层接触的蜕膜,日后与滋养细胞一起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

2.包蜕膜——覆盖在胚泡上的蜕膜。

3.真蜕膜——除底蜕膜、包蜕膜外,其余的蜕膜均称真蜕膜。随着妊娠进展,包蜕膜与真蜕膜相贴近互相融合,到分娩时已无法分开。

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一、阴道

为性交器官及月经血排出与胎儿娩出的通道。上宽下窄,位于膀胱、尿道与直肠之间,上接子宫,下端开口于前庭。阴道上端环绕子宫颈形成前、后、左、右穹隆。后穹隆较深,约l0~12cm,其顶端是子宫直肠陷凹,为腹腔的最低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阴道壁由黏膜、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构成,黏膜形成很多横行皱襞,有较大的伸展性。又因富有静脉丛,故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阴道黏膜由复层鳞状上皮所覆盖,元腺体,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二、子宫

1)功能:非孕时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形成月经;受孕后成为孕育胎儿的场所;分娩时,子宫收缩将胎儿娩出。

2)解剖结构:子宫位于骨盆腔的中央,呈前倾前屈位,前与膀胱,后与直肠为邻,子宫形如倒置的扁梨形。成年子宫长7~8cm,宽4~5cm,厚2~3cm,重约50g;官腔容积5ml.子宫上部较宽称子宫体,其上隆起的部分称子宫底,子宫底两侧与输卵管相通处称子宫角,子宫的内腔称子宫腔。子宫下1/3较窄,呈圆柱形,称子宫颈,子宫颈突人阴道内的部分称宫颈阴道部。子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子宫颈管,成年妇女长约3cm,它有内外两口,宫颈内口与宫腔相通,外口通人阴道。未产妇宫颈外口圆形,经产妇宫颈外口由于分娩而形成横裂状。子宫体与子宫颈之比例成年妇女为2:1,婴儿为1:2,老人为l:1.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狭窄部分,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时长约lcm.妊娠后逐渐拉长,至分娩时达7~10cm,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子宫峡部的上端在解剖学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子宫腔内膜转变为子宫颈内膜,故称组织学内口。

3)组织结构:子宫体壁分为三层,外为浆膜层,中为肌层,内为黏膜层(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表面2/3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功能层;余下l/3层无周期性变化,称为基底层。

子宫颈黏膜上皮为高柱状上皮,宫颈阴道部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宫颈外口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为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4)子宫韧带:共有四对。

①圆韧带:起自两侧子宫角前面,向前下斜行,经腹股沟管,终止于大阴唇上端,其作用是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②阔韧带:为子宫两侧达骨盆侧壁的腹膜皱襞,其上缘内侧2/3包盖输卵管,外侧]/3自输卵管伞端延伸至盆壁,形成骨盆漏斗韧带,阔韧带内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和神经。此韧带作用是维持子宫于盆腔正中位置。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③主韧带(宫颈横韧带):位于阔韧带下部,子宫颈与盆壁之间,为固定宫颈正常位置的重要组织。

④宫骶韧带:左右各一,自子宫颈侧后方,绕过直肠,到达二、三骶椎前,其作用是间接使子宫保持前倾位置。

三、输卵管

是精子与卵子相遇并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有输送孕卵的功能。为一对细长弯曲的管道,长约8~14cm,内侧连于子宫角,外侧游离。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管壁分为三层,外为浆膜层,中为平滑肌,内为黏膜层。

四、卵巢

为一对性腺器官,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位于输卵管的下方,附着于阔韧带的后叶,卵巢组织由外到内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内含有发育不同阶段的卵泡,髓质居中心,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疏松结缔组织。卵巢表面无腹膜,仅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成年妇女卵巢4cm×3cm×lcm,重5~6g,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后因排卵,表面凹凸不平,绝经后逐渐萎缩、变小、变硬。

骨盆概述

一、骨盆的组成及分界

(1)组成: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经关节、软骨及韧带连结而成。在骶骨与髂骨之间有骶髂关节,骶骨与尾骨之间有骶尾关节,两耻骨间借纤维软骨相连而形成耻骨联合。关节与耻骨联合周围均有韧带附着,其中以骶骨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和骶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较重要。

(2)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两侧髂耻线及骶骨岬上缘为界,将骨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称假骨盆(大骨盆),与产科关系不大;下称真骨盆(小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又称骨产道。临床上检查骨盆主要是了解真骨盆的情况。

二、骨盆的平面及径线:为了便于理解分娩过程,将真骨盆分为三个假想平面。

(1)入口平面:即真假骨盆的分界面,呈横椭圆形,有四条径线。

1)前后径:又称真结合径,自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骨岬上缘中点的距离,平均长11cm.

2)横径:为两侧髂耻线之间最长的距离,平均长l3cm.

3)斜径:左右各一,为一侧骶髂关节上缘至对侧髂耻隆起的距离,平均长12cm.

(2)中骨盆平面(最小平面):呈纵椭圆形,前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在第4、5骶椎之间。此平面有两条径线。

1)前后径:自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第4、5骶椎之间的距离,平均ll.5cm.

2)横径: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平均长10cm.

(3)出口平面: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前三角形的顶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边为耻骨降支,后三角形顶点为骶尾关节,两边为骶结节韧带;共同底边为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平面有四条径线。

1)前后径:自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的距离,平均长11.5cm.

2)横径:为两坐骨结节内缘的距离,又称坐骨结节间径,平均长9cm,是骨盆出口平面的重要径线。

3)前矢状径:自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的距离,平均长6cm.

4)后矢状径:自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的距离,平均长9cm.如出口横径稍短,后矢状径略长,二者之和相加大于l5cm时,胎头可利用后三角区娩出。

输卵管通畅检查

常用于不孕症的原因诊断,检查时间宜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凡生殖器有急性或亚急性炎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不作此项检查,输卵管通畅检查包括以下方法:

1.输卵管通液术可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对轻度输卵管堵塞,兼有疏通作用,具体方法是:

(1)嘱病人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于检查台上,常规消毒外阴和阴道,铺无菌巾,

(2)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20分钟,注射阿托品0.5mg,以预防术中输卵管痉挛,

(3)当医生放置子宫颈导管后,协助医生连接注射器,向宫腔内缓慢注入液体,如注入20ml无阻力,无液体溢出,病人也无不适感,说明输卵管通畅;如勉强注入10ml即有阻力,病人有下腹胀痛感,停注后液体又回流到注射器内,表示输卵管阻塞;若再稍加压注射,液体又能推入,表示输卵管轻度堵塞被分开,

(4)通液完毕后,应观察半小时,如无异常可嘱其回家休息,

(5)嘱术后注意外阴清洁,2周内禁止盆浴和性交,遵医嘱选用抗炎药物,

2.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将造影剂注入宫腔和输卵管,使之显影,经X线透视和摄片,以观察宫腔有无病变,输卵管是否通畅和阻塞发生的部位,

(1)术前需作碘过敏试验:用2.5%碘酊涂于前臂约2~3cm范围,在其上划痕,20分钟后观察,无红肿反应为阴性,可行造影,

(2)造影前需排空大,小便,必要时作清洁灌肠,

(3)陪病人到放射科,协助其卧于放射台上,术前消毒和手术步骤基本同输卵管通液术,

(4)当插入宫颈导管后,缓慢注入40%碘化油10ml,同时,在透视下观察子宫腔和输卵管显影情况,然后定位摄片,24小时后再重复摄片,检查碘油是否流入盆腔,

(5)注碘油时勿用力过大,过速,以防输卵管破裂,术中如发现病人有刺激性咳嗽,胸痛等,可能是碘油进入异常通道,应立即停止注液,并进行严密观察

内镜检查

1.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可将子宫颈阴道部黏膜放大10~40倍,能发现子宫颈部与癌有关的异型上皮和血管,以便选择可疑部位作活检,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2.子宫镜检查

用于探查异常子宫出血,原发或继发性不孕的子宫腔内病因检查;也用于嵌顿节育器取出和输卵管粘堵等手术,

3.腹腔镜检查

能直视子宫,双侧附件有无异常,病变的部位,形态,必要时可钳取病变组织作病检,常用于临床不易诊断的妇科病,应用腹腔镜也可行输卵管通液术和绝育术,异位子宫内膜电灼等手术,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基本同剖腹探查,病人排气后,可因腹腔有残留气体而出现肩痛和上腹不适,可采取床尾抬高位,不严重者无需处理嘱术后2周内禁止性交

宫颈癌后装治疗的护理

1.治疗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宫颈癌患者有较复杂的心理,恐惧、焦虑、怕痛、怕长期受病痛折磨、怕被丈夫抛弃、甚至有的怕死等,对治疗期望值高,期待接受治疗后能缓解症状,甚至痊愈。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宫颈癌治疗现状,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对可能出现的感觉等情况简明扼要地进行解释,指导病人学会倾诉、自我镇静等方法,来减轻恐惧感,如深呼吸、听音乐、自我安慰、练气功、太极拳等,最好能利用治愈病人来现身说法,对癌症过于恐怕的病人,可收到良好效果。并开导患者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消除恐惧感和焦虑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放射治疗的护理

①体外放疗的护理

向患者说明放疗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副作用,说明治疗过程及需要注意配合的事项,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注意皮肤反应;注意是否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及阴道流血等症状;观察尿量的变化,注意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的改变。

②保持阴道清洁

妇科恶性肿瘤术前冲洗阴道可以预防术前和术后感染;治疗过程中冲洗阴道可及时清除阴道内肿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预防阴道粘连及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而且冲洗后阴道给药,对阴道和宫颈炎症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阴道冲洗是利用冲洗装置,通过水位差的压力将配制好的冲洗液输入阴道内,进行反复冲洗,同时转动窥具的位置将阴道内及后穹隆部位全部冲洗干净。常规每日彻底冲洗阴道1次,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后装治疗的配合

(1)治疗前30min嘱咐患者排空大小便,彻底地清洗阴道一次,协助患者取截石位,穿后装专用裤,铺洞巾消毒会阴,用扩阴器充分暴露阴道和子宫。协助医生进行阴道和宫颈以及穹窿的施源操作,将施源器用纱布填塞,再用胶布固定,以防脱落。如宫颈癌感染脓液多,准备3%双氧水棉球3~4个擦洗。进行模拟定位拍摄定位片,接施源器接头,再次观察施源器是否固定好,开始治疗。

(2)治疗毕,协助医生将施源器及敷料取出,并观察患者阴道有无渗血及纱布遗留。

(3)后装治疗的照射部位主要针对宫颈、宫体、阴道及宫旁组织,早期放射反应引起局部粘膜组织的炎症、溃疡。表现为腹痛、下坠、烧灼感等放射性直肠、膀胱及阴道的炎症反应,可给予肛门内放入消炎止痛药物。外阴炎症可用冰片淀粉外敷消炎止痒。另外,放射性阴道炎、宫颈黏连、宫腔积液、积脓等并发症不但在放疗期间出现,也可在放疗结束后出现。因此,妇科肿瘤患者除在放疗期间做好阴道冲洗等护理措施外,放疗结束后6个月到12个月仍需继续阴道冲洗,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

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放射性皮炎

保持患者盆腔、骶尾部、会阴部的皮肤清洁,穿宽松纯棉内衣裤,保持放射野皮肤干燥。治疗期间出现红斑、表皮剥脱、瘙痒时应用炉甘石洗剂外涂,出现皮肤溃疡应用湿润烧伤膏外敷。

(2)放射性阴道炎、直肠炎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膀胱刺激症状和发生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稀便、下腹疼痛等症状体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嘱患者多饮水,每天2~3ml,每天行阴道抹洗一次,减少放射性阴道炎发生。

感谢大家的阅读,与及一直以来的支持,现在为了方便17年的广大护考考生顺利通关,我们创建了一个QQ平台,欢迎广大考生加群,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鎴戦兘涓嶇煡閬撲綘浼氫笉浼氱湅鎴戠殑骞垮憡
鎯婂悆浜嗕笁澶╄タ鏌氶珮琛鍘嬪彉鎴愪綆琛鍘嬭繖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by/10374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