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病因发病机制临
2016-12-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指病变仅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者,其病变范围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绝大多数患者都发生在大隐静脉,病变的浅静脉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
病因
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所致的静脉壁薄弱、静脉瓣发育不全及浅静脉内压力不断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1)先天因素
先天性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稀少或缺如。
(2)后天因素
血柱重力或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行为,如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肥胖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内压增高(便秘、妊娠、咳嗽、腹腔积液等)都可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导致静脉曲张的出现。少数深静脉血栓也可引起静脉曲张。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下肢静脉回流是依靠心脏搏动而产生的舒缩力量,在深筋膜内包围深静脉的肌肉产生泵的作用,以及呼吸运动时胸腔内负压吸引三方面的协同作用。静脉瓣膜起着血液回流中单向限制作用。若有瓣膜缺陷,则单向限制作用就会丧失,从而引起血液倒流对下一级静脉瓣膜产生额外冲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下级静脉瓣膜的逐级破坏。静脉中瓣膜的破坏使倒流的血液对静脉壁产生巨大的压力,即可引起静脉相对薄弱的部分膨胀。而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可使静脉内压力增高,进一步加剧了血液对瓣膜的冲击力和静脉壁的压力,导致静脉曲张。长期的静脉曲张,血液瘀滞,最终产生淤积性皮炎、色素沉着和慢性硬结型蜂窝织炎或形成溃疡。
临床表现
病变主要发生在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左下肢多见,双下肢可先后发病。
1.症状
患肢常出现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站立时,静脉内压力高,扩张加重,产生症状;行走或平卧时,腓肠肌发挥泵的作用,浅静脉内压力下降,症状缓解,感觉敏感的人可有疼痛感。
2.体征
(1)患肢浅静脉曲张
主要为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发生曲张性病变。尤其是小腿,浅静脉隆起、扩张、弯曲,甚至卷曲成团,站立时更加明显。
(2)小腿下段(足靴处)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
主要由于静脉曲张后下肢血液回流变慢,下肢淤血,血液含氧量降低,使皮肤发生退行性变化,表现为汗毛脱落、皮肤光薄、脱屑。由于毛细血管破裂,以致有色素沉着。由于局部抵抗力减弱,所以容易继发慢性硬结性蜂窝织炎、湿疹、瘙痒、溃疡。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静脉曲张范围较小、程度较轻而无明显症状者;妊娠期女性;年老体弱或重要脏器功能不良,不能耐受手术者。主要是采用弹力支持(弹力绷带或弹力袜),以促使深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胀痛或沉重感,同时注意休息,抬高患肢。这种方法只能减轻症状,延缓浅静脉曲张的病变进程,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不能根治这一疾病。湿疹、溃疡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以等渗盐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或浸泡,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
(2)硬化剂注射压迫疗法
目的在于使曲张浅静脉的管壁相互粘连而愈合,以闭塞其管腔,不会因形成血栓再通而复发。此方法适用于曲张静脉轻而局限,深静脉静脉瓣膜功能良好者;术后残留的曲张静脉;术后复发者。常用的硬化剂为5%鱼肝油酸钠或酚甘油溶液、50%葡萄糖溶液、20%或30%氯化钠溶液等。方法为注射时患者取平卧位,用细针穿刺成功后,用手指将穿刺点上下曲张静脉内的血液排空,注射硬化剂0.5ml(50%葡萄糖溶液注射剂量不限,使曲张静脉充盈为止),用手压迫1-2min,然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3)手术方法
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三个方面: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及其属支,剥脱曲张静脉和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主干,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现代微创手术有激光闭合术、射频消融术和透光直视旋切术等。
来源:李海燕,景在平,毛燕君,张玲娟,等主编.《血管外科实用护理手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8.26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白癜风有那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