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积液的病因你想到了吗
2017-8-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病情介绍
患者姜某,女,18岁,因腹痛、腹胀、发热1周入院。未婚未育,16岁时确诊肺结核,予以积极抗结核治疗,1年后复查痊愈。
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输血史。体查:体温38.9℃脉搏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65mmHg,神清合作,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细湿性啰音,心率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膨隆,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入院初步诊断首先考虑结核性腹膜炎可能。
但诊断果真如此吗?
入院后完善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示腹腔大量积液。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降低,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67X10^9/L,肝功能示胆红素正常,丙氨酸转氨酶U/L天冬氨酸转氨酶U/L白蛋白26.8g/L。尿常规示尿蛋白(2+)、潜血(+),可见红细胞管型。血脂、凝血功能、血糖、输血前全套未见异常,大小便常规正常。
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结核抗体(+),PPD试验(++)。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磷脂抗体阴性。
腹膜炎究竟是何原因
(1)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腔感染,以中青年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主要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少数可由淋巴血行播散引起粟粒性结核性腹膜炎。常伴有发热、盗汗等临床表现,腹部触诊有柔韧感,腹水为渗出液。
现有的相关检查不能确诊,进一步抽取腹水送检结果显示:腹水为渗出液;抗酸杆菌阴性;ADA无异常。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阴性。腹部增强CT示大量腹腔积液,腹膜未见异常,未发现腹腔包块及瘘管。
结核性腹膜炎依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2)细菌性腹膜炎?
细菌所致腹膜炎以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多见,其次是金黄葡萄球菌,偶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厌氧菌感染极少。但是患者腹水多次细菌培养均为阴性,降钙素原正常,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入院后予以头孢三代抗感染治疗无效,所以诊断「细菌性腹膜炎」依据不足。
(3)消化或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所致?
完善了肿瘤标志物全套检查,包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以及CA、CA、CA糖类抗原,显示均为阴性。腹部CT、腹部彩超均未见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示回肠末端以下肠粘膜均未见异常。腹水病检未找到肿瘤细胞,腹水LDH未见异常,显然,诊断恶性肿瘤是不成立的。
(4)肝硬化或胰腺疾病所致?
患者腹水为渗出液,腹水淀粉酶阴性,腹部彩超及CT未见胰腺及肝脏病变,胃镜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以肝硬化或胰腺疾病很快被排除了。
(5)Budd-Chiari综合征所致?
临床上Budd-Chiari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静脉和邻近的下腔静脉狭窄闭塞,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产生肝大及疼痛、腹水,肝脏功能障碍等系列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显然不支持。
全院大会诊后倾向「结核性腹膜炎」,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病理学依据,但可以给予诊断性抗结核2~4周治疗,如果有效,则可确诊。
但也有不同意见:患者连续两次血常规,均有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三系减少,排除了肝硬化。虽然结核可能导致三系减少,但还需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6)血液系统疾病所致?
完善骨髓穿刺后,结果排除了血液系统相关疾病。
难道真的只能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科主任再次查房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可以先尝试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我们目瞪口呆地望着主任,现在倾向考虑的是结核性腹膜炎!糖皮质激素会导致结核加重并播散,临床上糖皮质激素仅用于结核毒性症状严重者,且使用时必须确保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科主任很快解释自己的观点,需要考虑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系统红斑狼疮」。虽然患者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磷脂抗体均为阴性,但患者有多器官功能损害,包括血液系统,肝脏,肾脏,所以狼疮所致腹腔积液不能排除。
意料之中的结果
于是将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改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腹水消退,复查相关肝脏、血液、肾脏指标均明显示好转。
患者出院后三月出现颊部红斑,光过敏及口腔溃疡,复查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磷脂抗体均为阳性,最终确诊为系统红斑狼疮(SLE)。
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磷脂抗体为SLE患者常见的抗体,但是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一些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以致有些患者因为多次查抗体阴性而被医生忽视,导致病情被耽误。
为什么抗体会出现阴性?
原因主要有:①抗体被受累组织(皮肤或肾组织)所结合;②抗体隐藏在循环免疫复合物中;③病情进入肾病终末期,大量蛋白从尿排出,肾基底膜消耗增加,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④部分患者无抗体产生;⑤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使抗体出现假阴性。
编辑:郭倩
参考文献:
1.黄培华叶任高.抗核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志,,5(3):-
2.陈展泽戴伟良邱志琦梁碧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期血清中的抗核抗体不同模式表达的探究[J].实用医技杂志.,23(7):-
3.曾小峰.如何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检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1(12):-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