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药物透入配合人早期康复锻炼对腹部手
2019-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张秀丽,周海波《护理研0年11月第24卷第11期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超声药物透人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超声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锻炼,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病人采用超声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肛门排气时间提前,腹胀发生生率降低。
腹部手术;超声药物透入:康复锻炼;肛门排气;腹胀
腹部手术后病人因麻醉药物、术中操作刺激、腹腔感染等原因,加之手术时间长,腹腔开放,热量的散发,常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胃肠蠕动消失,术后排便功能障碍,肠腔内容物停留时间过长而产生气体,出现腹胀。胃肠道运动从抑制到完全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术后腹胀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护理问题,如处理不好,影响腹壁切口的愈合。术后肛门排气是胃肠蠕动及功能恢复的重要指证,及早促进肛门排气对手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1]。我科对年9月-年4月例腹部手术病人护理过程中实施重点讲解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配合超声药物透人治疗,以促进腹部手术后病人肛门排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将年9月-年4月例(排除心肺疾病)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例,年龄16岁~76,平均51岁。对照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7岁~74岁,平均年龄50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采用全身麻醉,其他手术资料见表1。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两组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指导,向病人讲解早期康复锻炼的方法与重要性,如腹部按摩、呼吸运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缩肛运动[2]。病人全身麻醉清醒后,抬高床头,活动上肢,鼓励病人术后在床上进行适应性运动,定时协助病人床上翻身,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活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离床行走,每天2次或3次,每次20min~30min,以增加肠道的相对运动。
1.2.2超声药物透入治疗组病人采用超声波透药仪及医用耦合贴片,进行药物透入。操作方法:术后24h无腹腔出血时将含有药液(胃肠宁的贴片连同两个治疗发射头分别放在病人的腹部左侧位置并固定。启动治疗健,治疗40min,每日2次。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及腹部情况。
1.2.3评价标准①肛门排气时间记录病人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②腹胀情况:根据腹围的变化及病人的自觉症状将腹胀分为轻度(腹围增大≤2cm,病人可以忍受,不需要任何处理)和重度(腹围增大2cm,病人无法忍受,需要药物或插人肛管等方法解决)3]。术后24h开始每天1次定时测量腹围。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处理。
2结果(见表2)
3讨论
腹部手术病人由于术前禁饮食、肠道准备使胃肠道分泌减少,而术中麻醉药物应用、手术的牵拉、术中肠道暴露时间过长、热量的散发导致胃肠功能素乱,表现为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使肛门排气时间延长4。本研究结果表明,腹部手术后超声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促进肠蠕动及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肛门排气,减少腹胀的复发率。
超声波透药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一种促进药物渗透的新方法。它是通过电致孔、超声波、离子导人技术3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产生局部药物透皮的叠加作用,给药速度快,在深部组织的药物浓度比口服和静脉给药的浓度高,实现定向、定速的程序化靶位精确给药。超声波使组织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加速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组织的营养,减轻炎症,同时还改变组织的氢离子浓度,使组织pH值向碱性方向转变,酶的活性增强,代谢旺盛,细胞增生,使损伤组织修复和组织器官的功能恢复正常[5]。本组病人腹部术后因肛门未排气、呕吐、禁饮食,安置胃肠减压管。采用超声电导药技术将胃肠宁透人胃肠道,其目的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在局部形成药物高浓度区,胃肠宁促进胃液体和固体排空的作用,能提高血浆胃动力素水平,增强胃、十二指肠电活动的作用6],有利于改善胃肠功能紊乱,促进肛门排气,减轻腹胀。腹部术后病人早期康复锻炼,能反射性地引
起肠道蠕动,加快肠道内容物排出,早期促进病人肛门排气,减轻腹胀,降低腹部伤口张力,有利于伤口愈合。但在临床护理中,有个别病人因惧怕伤口疼痛、引流管的固定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活动。护理人员应加强与病人沟通,多关心、鼓励,使病人树立早期康复的信心,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及早活动,安全渡过围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肛门排气是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指证,是病人恢复术后进食功能、顺利渡过手术期的关键。腹部手术后超声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起效快、疗程短,对病人无创伤、副反应小,易被广大病人接受,同时也减轻了术后腹胀的发生率。
合作--张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