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是胃破了个洞没那么简单

2020-8-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学会向陌生人问好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8200.html
导读

胃穿孔是溃疡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大量分泌胃酸、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减弱等因素都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而随着溃疡的不断加深,穿透肌层、浆膜层,最后穿透胃或十二指肠壁而发生穿孔。

胃穿孔常见的原因

是在胃溃疡的基础上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含量增加,并且让胃容积增大,很容易引发胃穿孔。患者如果突然发生剧烈腹痛,而且疼痛的初始位置在上腹部,呈刀割或火烧样痛感,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患了胃穿孔,痛感将持续并且蔓延。

据权威专家介绍,胃穿孔的可怕之处在于穿孔后大量的胃液会流入腹腔,引起细菌性或者化学性腹膜炎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没有发生腹膜炎的小穿孔及空腹穿孔,可采用保守疗法。一般禁食,放置鼻胃管抽吸胃内容物,以及输液补充水和微量元素,应用抗菌药物预防腹腔感染即可。而饱餐后穿孔,常伴随着弥漫性腹膜炎,需在六到十二小时内进行急诊手术。另外,慢性穿孔发展严重时,也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如何诊断是否得了胃穿孔

胃穿孔的患者除了感到上腹部剧烈疼痛外,恶心、休克、发热等也是其常见症状,有部分病人还会伴有腹胀等问题。如果你想判断自己是否得了胃穿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

1、进行腹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检查。

2、用X线检查,尤其是立位腹平片,通常可以发现膈下是否有游离气体。

3、用B超,CT检查等。

胃穿孔如何预防

胃穿孔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因此要想预防胃穿孔的发病,是预防溃疡病的发病,且对凡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均应注意积极规范系统的治疗溃疡,以防止出现溃疡病并发症。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腐植酸钠治疗胃溃疡具有以下特点:

1、保护;2、去腐生肌;3、快速结痂;4、止酸;5、调节免疫:

另外腐植酸钠对幽门螺旋杆菌也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1、腐植酸钠在各种酶的作用下,活性基团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分解出较多的初生态氧,利用氧离子的活性,结合幽门螺旋杆菌细胞,破坏幽门螺旋杆菌的氧化还原功能,对幽门螺旋杆菌呈现杀菌作用;

2、药物用腐植酸钠作为高分子络合物,通过吸附幽门螺旋杆菌释放的毒素及代谢物质,使其保护层“氨云”不能形成,暴露于胃酸及药物的作用下,同时腐植酸钠可以吸附幽门螺旋菌使其不能吸附在胃壁,不能自由活动,从而达到杀灭及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

3、另外腐植酸钠能很好的螯合金属离子,通过金属离子的聚集,达到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

胃穿孔的饮食注意

胃穿孔患者除了积极预防和治疗溃疡病外,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营养: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和促进溃疡愈合。泛酸多的患者应少用牛奶。

2

限制多渣食物:应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鱼干及各种粗粮。这些食物不仅粗糙不易消化,而且还会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负担。但经过加工制成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食用。

3

不吃刺激性大的食物: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生葱、生蒜、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以及过甜、过酸、过咸、过热、生、冷、硬等食物。甜食可增加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加重病情;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层至使溃疡面血管扩张而引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渍疡面,使胃酸分泌增加;过冷、过硬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病情。另外,溃疡病人还应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改变胃液的酸碱度,扰乱胃幽门正常活动,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

烹调要恰当以蒸、烧、炒、炖等法为佳。煎、炸、烟熏等烹制的菜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影响溃疡面的愈合。

5

制订合理的饮食制度: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说话,不看书报,不看电视;保持思想松弛,精神偷快。在溃疡活动期,以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好。平时应坚持一曰三餐规律进食。

6

忌牛奶、香烟。牛奶和香烟都可以引起胃酸大量分泌。牛奶刚进入胃内时,稀释了胃酸的浓度,缓和了胃酸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刺激,可使胃部不适暂时得以缓解,但不久牛奶又成了胃粘膜的刺激因素,从而产生更多的胃酸,使溃疡加剧。吸烟后胃酸分泌增加使胃内容物的液体成分加速排到十二指肠,这对溃疡的愈合极为不利。禁食酒、辛辣食物,过酸食物、咖啡,避免导致大出血或胃穿孔,还要禁食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如消炎痛、红霉素、利血平等。

了解腐植酸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by/10382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