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这个部位,再脏也请收下留情

2020-10-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小时候有个毛病,肚脐一脏就会死命去抠,直到抠干净了才舒服。等到有了宝宝,学习了肚脐护理之后,才会发现,原来我一直是手...贱...啊!!!

成人的肚脐抠一抠洗一洗没什么事儿,但是宝宝的肚脐,就比较复杂,要小心呵护。

数据显示,超过30%以上的新生婴儿,在脐带愈合的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出现过炎症。可见,宝宝这个“小伤口”的愈合也成为了新手爸妈的头疼事!

这不,在妈妈群就看到一个妈妈问宝宝的肚脐护理问题。

肚脐通向哪里

脐带是链接胎儿和胎盘的,是胎儿从母体吸收和排泄代谢物的通道。宝宝出生之后,脐带原本的意义就失去了。因此,宝宝出生后,医生会将靠近宝宝一端脐带剪下,留下一小段脐带残端。

脐带从剪断到根部脱落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剪去后的脐带残端对于宝宝来说是非常容易受到病菌感染,所以需要非常小心的进行脐带护理。

新生儿的脐部护理

一定要掌握三大原则:干净、干燥、避免摩擦。

具体的护理方法为:

1)准备医用棉签若干,碘伏(或75度酒精)、七步法彻底洗手消毒,将棉签完全浸湿。

2)用手撑开宝宝的脐部,让宝宝脐带根部露出来;(可采用用手轻轻拉住宝宝的脐带,亦可用食指和中指撑开脐部周围的皮肤。)

3)以消毒干棉签蘸干并擦净脐窝及脐带根部的水渍,用完全浸湿的碘伏(或75度酒精)的棉签,从脐带整个根部,尤其是脐窝凹槽部分,由内向外环形环形消毒,至周围皮肤一圈。不可来回擦拭,以免将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窝。一次用三根棉签以上,勿重复使用。

4)若当脐带夹或结扎头端掉落后,剩下的一锅端会向肚子里回缩,这时要掰开肚脐眼的皮肤,彻底清洁藏在里面的残端。

注意事项:

1)每次洗澡后,必须进行护理,一日护理一次至两次;

2)脐带脱落前,给宝宝洗澡最好用毛巾或海绵蘸水擦洗身体,不要将全身浸泡在水中,防止洗澡水污染脐部;

3)千万不要使用爽身粉、消炎粉等粉状物并使之落入脐窝处;

4)脐部要避免受到摩擦,不要将脐部包裹在尿布或纸尿裤里,可以把前面的尿布折起来。

5)宝宝拉了尿了后,要及时换尿布,防止脐部被大小便污染。

6)脐带未脱落前,切勿强行剥离。

7)大部分宝宝脐带都是生后一周左右自然脱落,如果超过3周仍未脱落,需要就医咨询医生。

脐带用什么进行消毒为好?

关于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究竟用什么进行消毒为好,目前国内外护理界存在多种说法;

1)碘伏(目前主流方案)

2)75度酒精(传统教科书上的方案)

3)生理盐水(年《护理管理杂志》)

4)自然干燥法(澳大利亚等国普遍使用的方法)

以上的四种方法,为国内外脐部护理主要手段,由于脐部护理存在消毒效果、脐带脱落时间、对新生儿刺激性等方面等不同维度的考量,因此意见不一。

建议使用碘伏或75度酒精目前这两种相对成熟的方案。

关于脐带护理的几个问题

新生儿的脐带一般过了多久才脱落?

一般情况下,婴儿出生后脐带在24—48小时里就自然干瘪,3—4天就掉了,并且会在10天到半个月里愈合。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的新生儿有差异,脐带残留也有长、短、粗、细之分,只要宝宝的脐部保持干燥,粑粑麻麻就不要着急,可耐心等待宝宝的脐带自行脱落。

如何可以让新生儿脐带加速脱落呢?

假如新生儿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只要没有感染迹象,如没有红肿或化脓,没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就不用担心。另外,可以用酒精给宝宝擦脐窝护理,使脐带残端保持干燥,加速脐带残端脱落和肚脐愈合。

新生儿肚脐异常,周围发红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在脐带残端脱落护理的过程中,肚脐周围常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红,这是脐带残端脱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用担心。如果肚脐和周围皮肤变得很红,而且用手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那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医院了。

新生儿的脐带流出淡黄色液体正常吗?

一般情况下,愈合中的脐带残端经常会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这是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渗出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用75%的酒精轻轻擦干净,保持脐带部位干燥即可。如果流出的液体呈脓液或者有恶臭气味,说明脐带可能受感染,医院治疗。此外,当给新生男宝包尿布时,应将阴茎朝下,以防解尿时脐带碰到尿液,造成脐带发炎。

每次消毒脐带的时候宝宝都大哭,要怎么办?

一般宝宝会在消毒的时候哭闹,因为药水是冷的,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心疼宝宝而给消毒打折扣。一旦消毒不好,脐带出现化脓等情况,可能要住院什么的,到时候宝宝会吃更多的苦。可以在住院期间多观察护士如何给宝宝消毒脐带。

肚脐护理的几个症状

01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而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

临床症状:

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这是脐带发炎的最早表现。以后脐周围皮肤发生红肿,脐窝有浆液脓性分泌物,带臭味,脐周皮肤红肿加重,或形成局部脓肿,败血症,病情危重会引起腹膜炎,并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不吃奶,精神不好,烦躁不安等。慢性脐炎时局形成脐部肉芽肿,为一小樱红色肿物突出、常常流粘性分泌物,经久不愈。

02

脐疝

什么是脐疝?宝宝哭泣或是用力时,肚脐会凸出来,这叫脐疝。疝的意思是“肠子通过缺损部位凸出”。疝气可能只有弹珠大小,也可能有高尔夫球那么大。

脐疝的原因:

胎儿在子宫中时,脐带穿过腹腔壁进入胎儿的身体,为胎儿供应血液。宝宝出生后脐带脱落,肚脐周围的腹腔壁肌肉开始挤压闭合。如果这些肌肉层未能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完全闭合,肌肉层下面的肠子就会透过薄薄的腹腔壁从缝隙中挤出来,宝宝就会出现脐疝。

按压脐疝凸出的部位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是肠管中的气体和消化物混合在一起而发出的声音。

脐疝该如何治疗?

脐疝不用处置也没有危险,大多数脐疝会在宝宝一岁左右痊愈。所以,国内外大多数儿科医生对脐疝的态度都是不用管它,让它自然痊愈。

脐疝带到底有没有用?

近年来,亚洲国家,尤其中国、日本等众多小儿外科医生越来越多采用不同的腹带加压方法(脐疝带)保守治疗脐疝。年,日本的大塩猛人等对2所儿童中心就诊的年龄小于6个月的脐疝患儿采用随访观察和腹带加压治疗,结果显示,随访观察患儿组6个月大时45.8%患儿脐疝自愈,12个月大时70.8%的患儿脐疝自愈;腹带加压治疗组所有患儿6个月大时脐疝治愈率%。

护理关键:

在日常护理中要尽可能减少宝宝的哭闹行为。若妈妈们很担心的话,月嫂可以给宝宝用脐疝带,有可能会促进脐疝更快痊愈。

03

脐茸

脐茸是小儿脐部的卵黄管残余组织(胚胎残余组织)增生物,又称为脐部卵黄管息肉或脐息肉。通俗的讲,脐茸是小儿脐带脱落后,创面上出现的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有少量“脓水”样分泌物(如果被碰伤,分泌物可呈血性)。

从脐茸的成因来分析,它属于一种先天畸形,“脐茸”的同义词“脐部卵黄管息肉”或“脐息肉”。

脐肉芽肿是指由于断脐后未愈合的伤口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形成的息肉样增生物。

虽然脐茸与脐肉芽肿在成因上有所不同,医院的处置上,采用的方法相似,因此,脐茸经常与脐肉芽肿混为一谈。

治疗及护理:

我们建议如果出现脐茸还是首选就医。

1)一般的脐茸可以用生理盐水配合1%甲紫溶液(俗称紫药水)治愈。每天2次~一般10天内都会治愈。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脐茸的宝宝肚脐一定不要沾水,保持宝宝肚脐干燥。

2)体积小的脐茸,可用10%硝酸银烧灼(药物腐蚀),有蒂的脐茸,可先以线结扎,残留部分再用10%硝酸银烧灼。(由医院处置)

3)粗大的脐茸,一般需要手术切除。

别忘了点个,支持下辣麻麻哦~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by/10382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