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膜轴型瓣转移修复胸部难愈创面的临床效

2016-1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由外伤、手术和放射线治疗造成的胸部创面已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之一。据报道,正中开胸术后难愈创面发生率为0.4%~5.1%。开胸术后胸骨骨髓炎一旦继发纵隔炎,病死率高达25.7%~52.0%。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皮肤溃疡具有面积大、受累层次深和经久不愈的特点。对于胸部难愈创面,笔者采用大网膜轴型瓣进行修复,取得了预期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年12月—年12月,医院收治16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收治1例胸部难愈创面患者。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35~63岁,平均52.6岁。14例为正中开胸术后感染患者,按照开胸术后难愈创面外科分级标准[4]:8例为Ⅳ级,均为单纯胸骨骨髓炎;6例为Ⅴ级,为同时合并胸骨骨髓炎和纵隔炎,其中5例伴人工血管外露。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皮肤放射性溃疡患者创面为单纯肋骨骨髓炎。17例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4cm×3cm~26cm×6cm,均采用大网膜轴型瓣转移修复。

1.2 治疗方法

术前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复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指标。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学培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行抗凝治疗患者术前5~7d将长效抗凝药物替换为短效抗凝药物,并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在1.6以下、凝血酶原时间在15s以内,术前12h停用短效抗凝药。本组患者均行VSD治疗1~3周,设置工作负压为-16.kPa[5]。待创面感染控制,坏死组织减少,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进行手术。

(1)创面清创。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术中彻底切除溃疡及周围硬化组织、受累的胸骨或肋骨,直至创面新鲜,依序使用体积分数2%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10g/L碘伏溶液冲洗创面,充分止血,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覆盖创面备用。(2)切口选择。开腹术选择上腹部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腹膜进入腹腔;腹腔镜手术在脐下2横指处做一直径10mm切口,气腹针穿刺建立气腹,维持腹内压为12mmHg(1mmHg=0.kPa)。刺入直径10mm套管针,入镜观察大网膜情况。在两侧锁骨中线上戳入3根直径5mm套管针和1根直径10mm套管针,用于后续操作。(3)游离大网膜轴型瓣。行开腹术时,在胃网膜左血管和右血管交界无血管区切开进入网膜腔内。提起大网膜并展开,暴露大网膜和横结肠连接处,由右向左将大网膜与横结肠分离。展开胃壁,暴露胃大弯血管弓,自胃网膜左血管和右血管交界无血管区开始向左裁剪,保留胃网膜左血管。在胃大弯血管弓内结扎胃血管,将大网膜自胃大弯侧分离,直到胃网膜左血管附近。腹腔镜手术需将大网膜轴型瓣转移至腹部正中剑突下开腹,切口约5cm,然后将大网膜拉出腹腔。本组患者游离大网膜轴型瓣切取面积为8cm×6cm~28cm×12cm。(4)覆盖创面。在胸部溃疡下做皮下隧道或切开皮肤,使大网膜穿过皮下隧道均匀覆盖于扩创后创面,间断缝合固定。有人工血管或不适合移除人工异物的患者,将大网膜环状包绕人工异物,关胸后间断缝合胸部创面。4例患者因胸部创面皮肤缺损严重,在大网膜轴型瓣上再进行大张皮移植,供皮区为自体大腿外侧或腹部。

2 结果

本组患者9例行开腹手术,8例行腹腔镜手术。17例患者中15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均为正中开胸术后胸骨骨髓炎合并纵隔炎、人工血管外露者,其中1例于修复术后1周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1例于修复术后3周因肺部感染死亡。15例痊愈出院患者中1例创面愈合不良,经过换药等处理后愈合。随访1~2年,15例存活患者未复发骨髓炎或纵隔炎,心功能Ⅳ~Ⅴ级。其中1例开腹行大网膜轴型瓣修复的患者,因腹部切口疝再次入院行腹壁疝修补术;1例在1年后新发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

典型病例:患者男,56岁,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A型)在医院行升主动脉瓣置换+全弓血管置换+支架象鼻置入术。术后16d,胸部创面全层裂开,钢丝松动,部分胸骨骨质坏死,胸骨后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胸部CT显示上前纵隔人工血管周围渗出,局部包裹性积液形成,其内少许积气。断端骨质不愈合,见散在积气影,胸骨前方软组织密度不均。诊断为心脏术后伤口不愈合合并胸骨骨髓炎和纵隔炎。根据患者支气管冲洗液、痰培养、血液培养、创面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行前胸部VSD治疗3周。术后35d,行大网膜轴型瓣修复术,术中见胸骨裂开,宽约5cm,上至胸骨上窝、下至剑突下4cm;胸骨断面苍白,骨质疏松;人工血管(左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外露,表面薄层黄色分泌物附着,主动脉弓与肺动脉之间空隙较多血浆蛋白胨样物;心包缺如,双侧胸腔少量胸腔积液。清创后创面面积26cm×6cm,采用开腹术取大网膜轴型瓣,面积为28cm×12cm。游离大网膜后,将其穿过皮下隧道均匀覆盖于胸部创面,将大网膜环状包绕人工血管,间断缝合固定,胸部创面间断全层缝合。大网膜轴型瓣修复术后20d,创面完全愈合。见图1。大网膜轴型瓣修复术后25d患者痊愈,步行出院。随诊2年,患者心功能良好,复查胸部CT示人工血管通畅,周围无感染灶。

图1

大网膜轴型瓣转移修复合并胸骨骨髓炎、纵隔炎及人工血管外露患者主动脉夹层术后不愈合伤口。1A.胸部创面全层裂开,钢丝松动,胸骨后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1B.创面清创后行VSD治疗;1C.VSD治疗3d后更换敷料;1D.感染控制后手术,见人工血管(左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外露,表面薄层黄色分泌物附着;1E.清除坏死组织,开腹取大网膜轴型瓣;1F.大网膜轴型瓣转移至胸腔包绕外露人工血管,缝合固定;1G.关闭腹腔、胸腔,各自留置引流管;1H.大网膜轴型瓣修复术后20d,创面完全愈合

3 讨论

胸部有心、肺、食管、气管、乳腺等重要器官,有胸骨、肋骨、胸椎等骨性结构,同时又有纵隔和具有负压的双侧胸腔,一旦出现创面,通常较难愈合。心血管病、肺部疾病和乳腺癌发生率增加,使胸部手术逐年增多。人工血管、胸骨固定钢板等合成异物的使用,对胸部创面修复中控制感染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当邻近皮瓣或双侧胸大肌瓣无法提供足够的组织量时,能否寻找一种更有效的自体组织瓣,成为治疗胸部难愈创面的关键。

采用大网膜轴型瓣修复胸部难愈创面的优点为:(1)大网膜位于腹腔,距离胸部近,方便转移修复胸部创面。(2)大网膜可游离范围广,血液供应由胃网膜动脉弓、胃左右动脉弓和大网膜动脉周围弓组成,各供应血管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仅保留单侧胃左或胃右动脉弓也可以维持良好的血运。(3)大网膜轴型瓣可以获得比任何肌皮瓣都丰富的组织填充量,即使开胸术后有巨大胸骨缺损的情况,也能够完全填充,是比较理想的自体组织填充物。(4)大网膜内含有大量淋巴组织,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对人工血管进行包绕,解决了不能取出的人造物感染后的感染控制难题。本组患者中游离后整个大网膜最大可达30cm×20cm,手术选用最大面积为28cm×12cm。5例人工血管外露患者均使用大网膜轴型瓣包绕抗感染。

以往大网膜轴型瓣需要通过正中手术切口开腹获取,虽然理论上存在引起逆行性腹腔感染的可能,但发生率非常低,本组17例患者均未出现腹腔感染。9例通过开腹手术获取大网膜组织瓣的患者中,有1例在出院后出现切口疝再次返院行腹壁疝修补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国内的普及,通过腹腔镜获取大网膜轴型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同时,由于手术切口的缩小,腹壁感染和切口疝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对于有条件的患者,特别是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患者,尽量考虑使用微创腹腔镜方法获取大网膜组织瓣,以减少切口疝发生率。综上,大网膜轴型瓣具有转移距离远、可修复面积广、抗感染能力强等优点,适宜修复胸部难愈创面。

产品名:创面护理功能性敷料(商品名:立见护创液)

主要成分:维生素C(抗坏血酸)、四硼酸钠、丙二醇

剂型:液相型,低分子分散体系,可吸收生物材料

质量标准:淡黄色澄清透明液体,PH:5.4~6.0

产品注册证号:渝食药监械(准)字第号

适应症:各类外科、内分泌、烧烫伤、皮肤科等凡是与皮肤损伤有关的科室。也可以作为家庭药箱常备品。适用于创面的各个分期。

欢迎







































北京白癜风公立医院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hyz/10373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