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习各器官的特点
2016-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子宫动脉来自:
A.髂外动脉
B.髂内动脉
C.髂总动脉
D.腹主动脉
E.肾动脉
2.关于女性外生殖器的解剖,不正确的是:
A.阴阜皮下有丰富的脂肪组织
B.大阴唇富含神经末梢
C.小阴唇为一对纵行黏膜皱襞,表面湿润
D.阴蒂为小阴唇前端的海绵体组织
E.阴道前庭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域
题目解析
例1考察女性生殖系统的血供,女性生殖系统的供养动脉包括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除卵巢动脉发自腹主动脉外其余均发自髂内动脉。故答案选B。
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沿骨盆侧壁向下前行经阔韧带基地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分为上下两支滋养子宫。
例2考察女性外生殖器的解剖,需仔细辨别各选项。小阴唇是大阴唇内侧的薄皮肤皱襞,表面湿润,富含神经末梢,C选项错把皮肤皱襞写作黏膜皱襞,故本题答案选C。
知识点讲解
一、外生殖器解剖
1、概述
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由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组成。
2、阴阜
耻骨联合前方,生长着呈倒三角形分布的阴毛。
3、大阴唇
纵形隆起的皮肤皱襞,内侧湿润似黏膜,皮下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受伤后易形成血肿。
4、小阴唇
大阴唇内侧的薄皮肤皱襞,湿润,富含神经末梢。
5、阴蒂
小阴唇顶端下方,由可勃起的海绵体构成,富含神经末梢。
6、阴道前庭
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包括:前庭球;前庭大腺,即巴氏腺,腺口堵塞可形成脓肿;尿道外口,后壁有尿道旁腺,开口小易被细菌潜伏;阴道口及处女膜。
二、内生殖器解剖
1、概述
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
2、阴道
前壁紧邻膀胱和尿道,后壁贴近直肠,上端包绕子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后穹隆紧贴直肠子宫陷凹,常用于穿刺;阴道壁自内向外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黏膜覆盖复层鳞状上皮;有皱襞,延展性大,阴道壁富含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及形成血肿。
3、子宫
(1)位置
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正常子宫呈轻度前倾前屈位。
(2)形态
子宫长约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
可分为宫体(宫底、宫角)和宫颈,宫体与宫颈之比,女童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年妇女为1:1;
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为子宫峡部,非孕时长1cm,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
子宫峡部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宫颈外口未产妇呈圆形,经产妇形成横裂。
(3)组织结构
宫体壁分为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子宫浆膜层在子宫前面形成子宫膀胱陷凹,在子宫后面形成直肠子宫陷凹;
肌层肌纤维排列方式为内环外纵中交叉;内膜层分为致密层、海绵层和基底层,其中占2/3的致密层和海绵层又称功能层,受卵巢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
宫颈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易发生宫颈癌。
(4)子宫韧带
4对,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阔韧带(包含卵巢悬韧带及卵巢固有韧带)、主韧带(防止子宫脱垂)和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4、输卵管
位于阔韧带上缘内,内侧与宫角相通,外端游离呈伞状与卵巢相近,全长8~14cm,是精子和卵子相遇受精并向子宫运送受精卵的通道,可分为:间质部(最狭窄的部位);峡部;壶腹部(受精常发生于此);伞部。
5、卵巢
一对性腺,可产生、排出卵细胞并分泌甾体激素;由外侧的卵巢悬韧带和内侧有卵巢固有韧带悬于盆壁与子宫之间,借卵巢系膜与阔韧带相连;
青春期排卵后表面逐渐由光滑变为凹凸不平,卵巢表面无腹膜覆盖,从外到内依次为生发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卵巢白膜(致密纤维组织)、皮质(卵巢主体,卵泡、黄体所在位置)、髓质。
三、生殖系统血管分布、淋巴引流、神经支配
1、血管
供养动脉包括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除卵巢动脉发自腹主动脉外其余均发自髂内动脉;盆腔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并相互吻合为静脉丛,致使感染易扩散;卵巢右侧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左侧静脉汇入左肾静脉。
2、淋巴
外生殖器淋巴引流至腹股沟浅淋巴结及腹股沟深淋巴结;盆腔内生殖器淋巴引流至髂淋巴结、骶前淋巴结和腰淋巴结。
3、神经
外生殖器由阴部神经支配,内生殖器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四、骨盆
1、组成
(1)骨骼
骨盆由骶骨、尾骨、髂骨组成。
(2)关节
由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连接。
(3)韧带
骶尾骨与坐骨间重要的韧带包括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2、骨盆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真假骨盆的分界线,假骨盆位于分界线以上,属于腹腔的一部分;真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
3、骨盆类型
(1)女型骨盆
最常见的女性正常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侧壁直,坐骨棘不突出,耻骨弓较宽,坐骨棘间径≧10cm。
(2)扁平型骨盆
较常见,入口呈横椭圆形,耻骨弓宽,骶骨变直向后翘,骨盆浅。
(3)类人猿型骨盆
入口呈长椭圆形,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坐骨切迹较宽,耻骨弓较窄,骶骨向后倾斜,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骨盆较其他类型深。
(4)男型骨盆
少见,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出口后矢状径较短,骨盆腔呈漏斗形。
五、骨盆底
1、骨盆底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
(1)外层,包括会阴浅筋膜,球海绵体肌(阴道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和肛门括约肌。
(2)中层,即尿生殖膈,包括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及其上下两层筋膜,其中有尿道及阴道穿过。
(3)内层,即盆膈,由肛提肌及其筋膜构成,有尿道、阴道及直肠穿过,肛提肌起重要的支持作用。
2、会阴
位于阴道口和肛门之间,厚3~4cm,由外向内由皮肤、筋膜、部分肛提肌和会阴中心腱构成,会阴伸展性大,分娩时可变薄延展,亦容易裂伤,分娩时需保护好会阴。
六、邻近器官
1、邻近器官包括
尿道;
膀胱;
输尿管在在盆腔内沿髂内动脉下行,在宫颈外侧于子宫动脉下方穿过,结扎卵巢血管、子宫动脉时易损伤;
直肠;
阑尾。
2、生殖器官及其邻近器官在病变(炎症、肿瘤)时可相互累及。
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下载包含十年真题的「掌上题库」App。
执考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