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体重与成年疾病有遗传关联
2017-3-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出生体重与成年疾病有遗传关联
科技日报北京9月29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29日在线发表的一篇遗传学论文提出,在出生体重和成年时疾病易感性(如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中,遗传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分析了与出生体重相关的60个基因组区域,其中大多数都从未被识别出来。
出生体重是指婴儿诞下后不久第一次称重的重量,通常在出生一个小时里进行测量。出生体重不但与新生儿死亡率和发病率相关,还会对成年后的健康带来一定影响,譬如出生体重异常一直被看作是成年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也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有关联。尽管先前的研究曾报告过出生体重和未来疾病风险之间的联系,但遗传变异在这一关系中发挥的作用,长期以来并不明确。
此次,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马克·麦卡锡和同事,结合了37个研究中对出生体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进行考察,涉及位拥有不同祖先的个体,包括欧洲人、非裔美国人、中国人、菲律宾人、苏里南人和摩洛哥人。首先,他们识别了胎儿基因型与出生体重有关的60个基因组区域。随后,他们研究了这些遗传关联,以理解出生体重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出生体重与成年时患上Ⅱ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因素存在着遗传负相关性,即出生体重越是异常,成年后患上述疾病的风险越高。
研究人员提醒到,这一结果与子宫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比如营养缺乏)会在人生后期引发疾病的观点是相对的,但并不一定无法兼容。论文作者指出,未来的研究将会阐明早期事件与数十年后罹患心脏代谢疾病倾向之间的关系。
总编辑圈点
成年疾病的胎儿起源在国外有大量研究,甚至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有相关的追踪数据,但还从未曾指出过具体的致病因子是什么。现在,科学家公布了其中的遗传关联,可见这类研究印证了不能“以出生论英雄”,一切仍是遗传基因作祟。
纪立农教授专访:希望更多内分泌医生了解代谢手术代谢手术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解读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胃肠系统在维持血糖稳态以及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通过对胃肠系统进行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策略之一。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在肥胖和超重患者中,代谢手术比药物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因此,多个国际糖尿病组织合作,共同推出了关于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指南。
纪教授希望代谢手术可以与现有糖尿病治疗手段相结合,成为糖尿病常规治疗的一部分。但代谢手术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针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能否将其应用于正常体重的患者仍有待探索。指南中之所以将其定义为代谢手术,而非减肥手术,是因为从长远考虑,该方法有望应用于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中。
内分泌医生应该多了解代谢手术
从历史的角度看,很多激素、内分泌疾病以及胰岛素都是由外科医生发现的,他们对内分泌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代谢手术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应该逐渐被内分泌科及内科医生所接受。与其他药物治疗一样,代谢手术也是经过循证医学方法证实的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年CDS科学贡献奖获奖心得
科学贡献奖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为了表彰我国糖尿病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者,鼓励和引导更多同道投身糖尿病科研工作,促进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全面进步而于年设立、年首次评选的重要奖项。年和年,项坤三院士和杨文英教授分别荣获该奖项。
11月18日下午,年度科学贡献奖的评选结果揭晓,纪立农教授荣获此奖项。纪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为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很多重要依据。纪教授表示,该奖项的获得是对既往工作的肯定,并将激励他获得更大的进步。
耐药时代的泌尿系统感染管理:解析十种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在临床常见的感染类型中,泌尿系感染排名第四,发生率约占12.9%。泌尿系感染大多局限于下尿路,包括膀胱炎、尿道炎,但也会引起前列腺炎和肾盂肾炎。泌尿系统感染以感染途径划医院获得性,二者的主要致病菌均为革兰阴性杆菌。但随着耐药菌时代的来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特别是产AmpC酶和产ESBL酶的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CRE),以及多重耐药(MDR)的铜绿假单胞菌,为泌尿系感染的治疗药物选择带来困难。
年10月,MazenSBader等在PostgraduateMedicine发表综述指出,耐药环境下更需要加强对患者感染部位全面诊断评估,选择恰当的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抗感染疗程。
给药前需要提出和解决七个问题
1.患者是否发生了泌尿系感染?
2.依据累及的器官,感染部位为上尿路还是下尿路?
3.感染是否伴随泌尿生殖道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该泌尿系感染为复杂性还是非复杂性?
4.为了制定更恰当的初始经验用药方案,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如何?
5.患者是否具有感染耐药菌的风险因素?
6.依据严重程度,患者应在门诊还是住院治疗?
7.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有哪些?
解析治疗选择的十种药物
明确诊断之后再进行起始抗菌药物经验治疗。非复杂性膀胱炎初始经验治疗通常选择窄谱抗菌药物,而急性肾盂肾炎则通常采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起始经验治疗选择,一旦获得目标治疗病原菌后再启用降阶梯治疗方案。
泌尿系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需要多方面考量,包括抗菌谱、当地细菌耐药形势、合并疾病(如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史,近期抗菌药物的暴露史、抗菌药物的安全性以及在尿液中的分布浓度。
门诊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64.9%),肺炎克雷伯菌(10.1%),奇异变形杆菌(5%),粪肠球菌(4.1%)和铜绿假单胞菌(2.7%)。而住院患者所检出致病菌和占比会有一定差别,主要包含大肠埃希菌(48.9%),肠球菌属(18%),肺炎克雷伯菌(14.5%),铜绿假单胞菌(9.6%),奇异变形杆菌(6.4%),阴沟肠杆菌(4.6%),产酸克雷伯菌(2.5%)和其他如弗氏柠檬酸杆菌、科泽氏柠檬酸杆菌、产气肠杆菌、摩根菌、粘质沙雷菌等。
据报道,治疗前了解患者既往泌尿系感染的明确致病菌及耐药性可使初始抗菌药物选择准确率由32%提高至76%。此外,一旦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可行时,应尽早缩小初始经验治疗方案。广谱抗菌药物所带来的耐药菌选择压力,对耐药菌新出现是一个很重要角色。据报道,约25%~42%的女性急性膀胱炎患者可以自愈,在没有经过恰当治疗的患者中,仅有约2%非复杂性急性膀胱炎患者会进展为肾盂肾炎,这预示着下尿路感染通常预后较好。
呋喃妥因
呋喃妥因始终保持着在非复杂性膀胱炎经验治疗中的一线地位。来自美国~年的数据表明,门诊女性患者中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的的耐药性仅为0.9%。但随着产ESBL病原菌的增加,住院患者中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在增加。加拿大~年的数据表明,泌尿系感染中分离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的敏感性由91%下降至83%,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沙雷菌属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高达20%-30%。产生耐药的主要因素包括男性、医院获得性感染、对口服抗菌药物耐药如环丙沙星、以及细菌产ESBL酶等。
磷霉素
目前有少数国家在应用磷霉素,市售剂型包括口服磷霉素三丁胺醇和注射用磷霉素二钠。对于女性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首选治疗方案是口服单剂磷霉素三丁胺醇散3g。泌尿道病原菌对磷霉素的敏感性相对稳定。来自加拿大~年的数据表明,泌尿道分离的例大肠埃希菌中有99.4%的菌株对磷霉素敏感。即便对于包括产ESBL医院获得性MDR细菌,仍有94.5%菌株对磷霉素敏感。来自加拿大~年的数据表明,约有95%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97%的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对磷霉素敏感。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相比,磷霉素对于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特别是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有效性相当,并且价格相对较低。
当然,仍有少数地区存在磷霉素耐药增加趋势。美国波士顿年1月~年6月报道显示,株泌尿道分离MDR阴性杆菌中,磷霉素耐药率为19.9%,而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耐药率高达32%。磷霉素耐药与ESBL酶相关,其中与产ESBL大肠埃希菌相关的两种ESBL酶分别是CTX-M-15和O25b/phylogroupB2。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TMP/SMZ)
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加,许多国家不再将TMP/SMZ作为门诊非复杂性膀胱炎,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和急性肾盂肾炎的一线经验治疗药物。美国~年门诊成年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对TMP/SMZ的耐药率高达17.2%~22.2%。即便在TMP/SMZ耐药率低于20%的地区,如果患者近期有TMP/SMZ或环丙沙星的暴露史,既往发生过产ESBL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或者近期旅行到过TMP/SMZ耐药率较高的地区,该患者不能再将TMP/SMZ作为经验治疗方案。目前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TMP/SMZ的耐药率大于66%,产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对TMP/SMZ的耐药率高达35%~40%,因此仅在药敏结果提示敏感时才能应用TMP/SMZ。
氟喹诺酮
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是治疗非复杂性膀胱炎的二线治疗药物,当耐药率低于10%时,也可作为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和肾盂肾炎治疗的选择之一。但对于泌尿道的致病菌,医院,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均呈现上升趋势。美国~年门诊成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统计发现,大肠埃希菌对于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从3.6%上升至11.8%。而住院患者的泌尿系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34.5%和34%,北美住院患者中,仅有7%的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18%的产ESBL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敏感。使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增加的影响因素包括致病菌产ESBL酶特别是CTX-M-15型,尿路置管,院内感染,居住于护理机构,老龄化,成年男性,有泌尿系感染病史,既往有TMP/SMZ、甲硝唑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暴露史等。
头孢菌素
从北美的研究数据分析,头孢曲松对大多数尿路感染致病菌敏感,因此可作为复杂泌尿系感染和急性肾盂肾炎初始经验治疗选择药物。但来自长期护理机构的患者,对于产AmpC酶和产ESBL酶细菌,头孢曲松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医院获得性泌尿系感染经验治疗,特别是对于病情较重的肾盂肾炎或有耐药菌感染风险的患者。
头孢他啶具有和头孢曲松相似的抗菌活性,特别是针对假单胞菌属,因此可以被用作复杂性泌尿系感染或急性肾盂肾炎的经验治疗药物。
头孢吡肟与头孢他啶的抗菌活性相似,但对AmpC酶的水解作用相对稳定,约有96.6%的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敏感,因此可用作这类病原菌所致复杂泌尿系感染或肾盂肾炎的治疗选择。为了达到最大的抗菌活性,细菌MIC为4~8μg/mL时,头孢吡肟需要给予较高剂量(2g,q12h或1~2g,q8h)。由于头孢吡肟可以迅速被分型为CTX-M-10和TEM-10的ESBL酶水解,产ESBL酶的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酶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仅为53%和58%,因此头孢吡肟不再经验用于产ESBL酶的细菌感染,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或细菌MIC大于2μg/mL时。
当患者药物选择受限或没有可替代药物时,FDA推荐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复合制剂治疗包括肾盂肾炎在内的复杂性泌尿系感染。阿维巴坦是一种新型二氮杂二环辛烷类化合物,与经典的β内酰胺抑制剂不同,它不属于β内酰胺类药物,但对A类酶(如SHV、TEM、CTX-M和KPC),C类酶(如AmpC、FOX、CMY-2和AAC-1),D类酶(如OXA-48)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因此,阿维巴坦可有效提高头孢他啶对产AmpC酶和ESBL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头孢他啶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产K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除非药敏提示敏感,否则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应避免作为泌尿系感染的经验用药。门诊成年女性非复杂性膀胱炎患者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4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分别为3.9%、3.1%和0.8%。尽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泌尿系感染的二线治疗药物,但由于大肠埃希菌对TMP/SMZ和氟喹诺酮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也逐渐成为膀胱炎治疗的可选药物。年,欧洲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引入非复杂性泌尿系感染治疗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药敏折点为≤32μg/mL,这解释了与环丙沙星相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治疗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中失败率也在增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属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是中重度复医院获得性泌尿系感染经验治疗选择之一。
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BLBLIs)(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在治疗产ESBL酶细菌感染中存在争议。加拿大~年体外研究显示,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敏感率为33%,中介率为55%。而在北美,大于80%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近%产ESBL奇异变形菌和20%-30%的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
Vardakas等发表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BLBLIs与碳青霉烯类抗菌活性相当,可以作为产ESBL肠杆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的经验和目标治疗。而最近的研究显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产ESBL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菌血症(约20%来源为泌尿系途径)疗效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确定的是,这些耐药菌可以通过产生AmpC酶、外排泵、膜孔蛋白缺失以及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等方式增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
总体而言,当明确为敏感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所致下尿路感染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当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MIC≤16mg/L时,特别是MIC≤8mg/L时可作为轻中度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目标治疗选择。提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剂量或延长输注时间可以优化药代动力学结果,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对于中重度感染,特别是OXA-1/30酶相关的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相关感染,会增加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耐药性,应避免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
碳青霉烯类
无论北美还是欧洲,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多利培南和厄他培南)对不产ESBL的肠杆菌科细菌以及产ESBL大肠埃希菌保持着最强的抗菌活性。碳青霉烯类药物对绝大多数产ESBL酶细菌敏感,常被推荐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特别对于有耐药菌感染风险的危重症患者。然而,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加,碳青霉烯类药物对假单胞菌属、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及阴沟肠杆菌的敏感性下降。来自美国的一项有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多利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1.4%、21.9%和15.4%,而来自ICU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更高,对多利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4.8%、29.1%和20.1%。由于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会造成耐药细菌定植或感染,因此应严格限制该类药物使用,必要时应停药或降级使用。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药物几乎全部经肾脏排泄,尿药浓度高,是FDA推荐用于泌尿系感染药物,但受到肾毒性、耳毒性和细菌耐药性的限制。阿米卡星对许多包括产ESBL细菌,多重耐药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有效,可以经验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和急性肾盂肾炎。最近研究显示,那些住院患者泌尿系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美罗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仍然对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8%、%、94%和92%。
为了减轻肾毒性,通常采用阿米卡星单剂量给药或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并可以作为有耐药菌感染风险的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和急性肾盂肾炎的经验治疗药物。而由于耐药率高,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不在经验治疗选择范围内。此外,随着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如院内获得性产ESBL大肠埃希菌、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随之出现。
多粘菌素类
多黏菌素类药物包括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目前在临床上常作为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所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美罗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8%、%、97%和%。治疗复杂性泌尿系感染或急性肾盂肾炎通常采用黏菌素静脉途径给药,但当患者肾功能不全时,不能采用静脉给药,膀胱冲洗(10万IU黏菌素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通过导尿管每日三次冲洗,连续治疗3~7天)可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膀胱炎。多黏菌素仍保持着较低的耐药率,但随着用药增加,耐药率也随之增加,耐药机制是质粒介导的染色体突变。降低耐药发生导致治疗失败的策略包括优化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治疗疗程,对于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MIC1mg,肌酐清除率大于80mL/min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是甘酰氨环素类抗生素,是米诺环素的衍生物。由于替加环素很少经肾脏排泄,因此尿药浓度很低,并且容易出现耐药,不推荐常规用于泌尿系感染。由于缺乏治疗泌尿系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采用高剂量给药(负荷剂量~mg,维持剂量每天~mg)可用于耐药菌治疗的替代方案。替加环素不推荐单药应用,常用于与其他有效抗菌药物协同的联合治疗选择,包括碳青霉烯、粘菌素或氨基糖苷类。在重症感染中,替加环素的应用与全因死亡率相关。
不同时间喝酸奶功效不一样?啥时喝最好酸奶营养丰富,口感酸酸甜甜,但是喝酸奶也要注意分情况,以及喝的时候注意避开误区,今天就教您喝酸奶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让您健康喝酸奶。
酸奶是牛奶经过发酵制成的,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它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营养品,能调节机体内微生物的平衡。和新鲜牛奶相比,酸奶不但具有新鲜牛奶的全部招牌营养素,而且在发酵过程中,牛奶中的乳糖、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如半乳糖),使蛋白质结成细微的乳块,脂肪含量也比牛奶增加了2倍,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喝酸奶能促进消化和吸收,提高食欲,还具有防癌的作用。对于喝牛奶容易腹泻的宝宝,喝酸奶就不易发生腹胀、气多或腹泻的现象。
四个时间点喝酸奶最好
1、晚上喝酸奶最补钙
12点至凌晨是人体血钙含量最低的时候,有利于食物中钙的吸收,同时晚间12点至凌晨这一时间段中,人体内影响钙吸收的因素较少。
2、使用电脑后喝酸奶防辐效果最明显
酸奶还具有减轻辐射损伤、抑制辐射后人的淋巴细胞数目下降的作用,所以最好是接受辐射之后再喝酸奶。
3、午后喝酸奶最补充精力
酸奶中的酪氨酸对于缓解心理压力过大、高度紧张和焦虑而引发的人体疲惫等有很大的帮助。经过乳酸菌发酵,酸奶中的蛋白质、肽、氨基酸等颗粒变得微小,游离酪氨酸的含量大大提高,吸收起来也更容易。午后喝一杯酸奶,可以让上班族放松心情,在整个下午都精神抖擞,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饭后喝酸奶对肠胃最好
如果在空腹状态下饮用酸奶,很容易刺激胃肠道排空,酸奶中的营养来不及彻底消化吸收就被排出,饭后喝可以减少刺激,让酸奶在胃中被慢慢吸收,并且能帮助消食。
八类人喝酸奶效果更好
1、乳糖不耐受者。
牛奶中的乳糖是导致喝牛奶腹泻的“元凶”。在牛奶发酵成为酸奶的过程中,乳糖部分变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因此会减少“乳糖不耐受”的问题。另外,乳酸菌本身也会产生大量的“乳糖酶”帮助人体消化乳糖。所以,乳糖不耐受的人最适合喝酸奶。
2、免疫力低下的人。
国内外研究都证明,摄入酸奶可以激活全身的免疫系统功能,并能抑制肿瘤。
3、高血压患者。
国内外研究表明,适量摄入乳制品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控,低脂乳制品以及发酵乳制品有利于预防脑卒中。事实上,酸奶比牛奶的健康作用更加受肯定。即便没有活菌到达大肠,其中的营养素对于控制血压也非常有益。动脉硬化、高血压的人都适合喝酸奶。
4、服用抗菌素的人。
抗菌素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也会降低免疫力,因此服用抗菌素的人应该经常喝酸奶来调整菌群平衡,保护人体抵抗力。在停药之后,继续喝一段时间酸奶,可以大大减轻抗菌素的副作用,恢复人体正常菌群平衡。
5、骨质疏松患者。
牛奶经过发酵以后,其中的钙、磷溶解度提高,吸收率更有改善。有研究证实,酸奶是天然食品中钙吸收率最高的一种,尤其适合骨质疏松患者。
6、消化不良的人。
和普通牛奶相比,酸奶中的蛋白质更易吸收,发酵后产生的乳酸还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提高多种矿物质的吸收率,特别适合消化不良者、老人和儿童食用。
7、经常便秘的人。
酸奶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能够有效调节体内菌群平衡,促进胃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空腹时喝能更好地促进排便。
8、口臭的人。
有研究显示,有口臭的人,每天喝无糖酸奶,连喝六周,症状就会得到改善。这主要是酸奶中的益生菌在肠道发挥作用,酸奶中的维生素D也有杀灭胃肠内导致口臭细菌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含糖酸奶的杀菌效果会大为下降。
喝酸奶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加热
酸奶中的活性、乳性乳酸菌,如经加热或开水稀释,便大量死亡,不仅特有的味道消失了,连营养价值也会损失殆尽。
2、要在饭后2小时左右饮用
适宜乳酸菌生长的PH值酸碱度为5.4以上,空腹胃液PH值则在2以下,如这时饮酸奶,乳酸菌易被杀死,保健作用减弱。如果饭后胃液被稀释,PH值只上升到3-5。
3、要饮后及时漱口
随着乳酸系列饮料的发展,儿童龋齿率也在增加,这是乳酸菌中的某些细菌起的主导作用。
4、不要给婴儿喂食
酸奶含钙量较少,而婴儿正在生长发育期,需大量钙。尽管酸奶中由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能抑制和消灭很多病原体微生物,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菌的生长条件,同时也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尤其对患肠胃炎的婴儿和早产儿更不利。
5、不要与某些药物同服
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治疗腹泻的一些药物,可杀死或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
喝酸奶的一些注意事项,您记住了吗?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