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漏水怎么治
2018-10-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昨天讲了脑子漏水是一种病
今天讲讲脑子漏水该如何治疗?
投稿来自
浙江大学医院
何非方主任
何非方
浙江大学医院
何非方,主任医师;日本颅内低压研究会特约讲者;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麻醉学会青年委员浙江省麻醉学分会疼痛诊疗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微笑明天基金会理事。
于年在国内率先开展“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的靶向微创介入手术”,并开设国内首家“颅内低压专病门诊”,已经成功地为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自发性和继发性颅内低压脑脊液漏患者实施了数百例脑脊液漏微创介入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会议以及医疗机构介绍和演示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的微创介入手术,其中“术中硬膜外腔造影指导下的导管置入硬膜外微创介入法”治疗高位脊柱节段脑脊液漏显著降低了脊髓压迫、硬膜外腔粘连撕裂等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最大程度地促进了脑脊液漏患者的快速康复。
自发性颅内低压脑脊液漏该如何治疗?
自发性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的治疗,首先考虑非侵袭治疗即保守治疗(即卧床休息,补液等,)特别是严格的卧床比补液更为重要,这一点上与继发性颅内脑脊液漏的初期治疗是相同的,通过保守治疗部分患者可自行修复薄弱的硬脊膜漏口而治愈,但自发性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的保守治疗效果远不如继发性脑脊液漏;如患者考虑为顽固性颅内低压脑脊液漏,即保守治疗期间出现硬膜下出血、血肿形成,颅内静脉血栓,甚至形成脑疝,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等,视、听神经功能严重影响,以及脊柱MRI检查提示大量、大范围、多节段脑脊液漏出时,或保守治疗无效以及效果不显著(以上为硬膜外微创介入手术等手术治疗自发性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的适应症),则需要需要尽快通过手术治疗,主要是硬膜外微创介入手术来修复脑脊液漏破口。
经皮硬膜外微创介入手术可用于顽固性或不稳定型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的治疗,全脊柱磁共振水成像,CT脊髓造影,MRI脊髓造影以及放射性核素造影等方法可以帮助确认脑脊液漏的特征包括漏出脊柱节段和漏出范围,然后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脑脊液压力大小,颅内影像学改变,术中硬膜外腔造影特征,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硬膜外微创介入手术可应用于治疗顽固性脑脊液漏,包括顽固性继发性脑脊液漏,当患者硬膜外腔粘连过重,多次硬膜外微创介入手术效果欠佳,或患者自身修复能力欠缺等因素而病情继续加重,或脊柱节段硬膜下大量出血,且能确定脑脊液漏节段和范围,则考虑外科手术切开进行直视下修复。
什么是“经皮硬膜外微创介入手术”?
经皮硬膜外微创介入手术虽然属于微创治疗,但由于患者多为颈段或颈胸交界处等高位脊柱节段脑脊液漏,加上硬膜外腔由于脑脊液的持续漏出,发生粘连等结构改变,无论是硬膜外腔的位置识别,围手术期硬膜外腔粘连组织的撕裂,脊髓或神经根等组织的压迫等因素,使得治疗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操作需要X线,超声或CT等设备指导下完成,对x突发情况及时处理,包括及时停止治疗。
术前分析脑脊液漏病程,脑脊液压力,颅脑CT及颅脑增强MRI,全脊柱磁共振水成像,CT脊髓造影,MRI脊髓造影,或放射性核素造影结果,综合评价脊柱节段脑脊液漏点及脑脊液漏区域,制定个体化微创介入治疗方案;在CT,X线或超声引导下,严密心电监护保持患者清醒合作,先进行硬膜外腔造影,然后在不压迫损伤脊髓(保持手术全程循环、呼吸稳定,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正常)的前提下,经硬膜外腔注射非抗凝自体静脉血(或成份血),生物蛋白胶,或自体血和生物蛋白胶的混合物等成分,实施脑脊液漏口区域的修复,并通过提升蛛网膜下腔的压力,以及通过后期脑脊液漏口的粘连愈合修复等手段,以期达到修补脑脊液漏口的目的。目前本中心最常用的漏口修补材料为患者自体非抗凝血,其次为生物蛋白胶或生物蛋白胶和自体血的混合物。
经皮硬膜外微创介入手术注意事项
1.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保持俯卧位及X线或CT指导下完成,需要患者清醒配合,能及时反馈术中头部及肢体感觉运动状态,在患者能耐受或不压迫脊髓的情况下,尽可能覆盖计划治疗脑脊液漏区域;
2.通过术中造影辅助确认硬膜外腔,评估硬膜外腔粘连程度,以及指导自体血或生物蛋白胶的流向及覆盖范围;
3.围手术期注意心电监护,做好急救准备,预防脊髓压迫所导致的循环呼吸的抑制,特别是高位颈段脑脊液漏患者和合并硬膜下血肿及脑疝的患者,压迫严重者如有可能及时回吸自体血或生物蛋白胶,或切开血肿清除。
4.微创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如出现突发头痛,及视力、听力等改变应及时调整自体血或生物蛋白胶注射量及速度。
5.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或合并严重出血性疾病以及穿刺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的患者需要谨慎处理;
6.合并有骶管囊肿的患者需要评估囊肿的大小及对马尾的影响,及术中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状态的改变;
7.恶性肿瘤患者视具体情况可选用生物蛋白胶水修补脑脊液漏,尽量避免使用自体血;
8.对于术前合并硬膜下大量出血,硬膜下血肿或脑疝形成的患者,手术可能硬膜下出血及脑疝加重并可导致术中意识障碍,危及生命,应严格控制自体血的量和注射速度,实施分段治疗。
9.已经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实施介入修补脑脊液漏时,需在全麻下进行,但存在脊髓压迫而无法判断严重程度的可能,需行神经电生理监测,降低风险。
10.脑脊液压力高于合并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的患者,应精确判断硬膜外腔的位置,防止穿破硬膜,诱发脑疝发生,危及生命。
11.硬膜外腔粘连严重的患者,应避免硬膜外置管下介入治疗,防止硬膜的撕裂,加重脑脊液漏出。
12.实施导管置入法介入手术,应严格避免导管进入蛛网膜下腔及蛛网膜下腔自体血或生物蛋白胶的注射。
13.脊柱节段硬膜下出血,应避免穿破硬膜,加重硬膜下出血,以及造成血肿形成,脊髓压迫。
经皮硬膜外微创介入手术并发症
1.腰背部疼痛,肢体疼痛,麻木;
2.脊髓压迫,呼吸,循环抑制,危及生命;
3.硬脊膜穿破,硬膜外粘连撕裂,加重脑脊液漏出,脑疝形成或加重,死亡;
4.颅内压反弹性增高,导致卧位头晕、头痛,以及颅内出血加重;
5.脊柱节段硬膜外出血,血肿形成或硬膜下出血加重,压迫脊神经及脊髓,瘫痪;
6.硬膜外腔感染、脓肿形成,压迫脊神经及脊髓或诱发全身性感染;
7.血液或生物蛋白胶进入蛛网膜下腔发生蛛网膜下腔炎性反应,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8.出现耳鸣或耳鸣加重,共济失调,血管迷走神经性眩晕等;
9.在未修复脑脊液漏的情况下,硬膜的积压牵拉加重脑脊液的漏出;
10.远期硬膜外腔粘连、椎管狭窄,慢性根性神经痛或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术后注意要点及应急预案
1.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高位颈段脑脊液漏患者的微创介入治疗术后;
2.严密监测患者头部感觉,意识水平以及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预防脊髓压迫,颅内出血加重,脑疝形成,一旦确认,及时实施脊髓减压及钻孔引流术;
3.监测患者体温,评估有否发热,排除椎管周围感染或全身性感染。
4.单区域脑脊液漏患者术后绝对卧床至少48小时,多区域脑脊液漏患者,间隔一周左右实施再次微创硬膜外介入手术治疗;
5.术后尽量避免咳嗽,用力大小便等增加胸腹腔内压的动作;
6.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和指导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7.脑脊液漏介入术后患者在康复期及以后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容易造成脑脊液漏的诱发因素出现,一旦复发,应尽早就诊,并尽早介入治疗;
8.当术后1-3个月出现胸腹壁麻木、疼痛,肢体的麻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评估是否出现由于硬膜外腔组织粘连牵拉造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并给予相应的药物和神经调控治疗;
浙江医院“颅内低压诊疗中心”简介
浙江医院“颅内低压诊疗中心”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颅内低压专病治疗中心,长期与日本,美国等多家疼痛医学中心,颅内低压治疗中心,以及国内多家医疗中心、疼痛学会长期密切合作,联合放射科,超声科,重症医学科,脑外科,神经科,手术部,麻醉科以及疼痛科等多学科合作致力于颅内低压疾病的诊治,于年在国内率先开展“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的靶向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自发性颅内低压和先天性自发性颅内低压,并开设了国内首家“颅内低压专病门诊”,接受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的会诊和手术咨询,我们根据颅内低压患者的不同病因、不同病程,不同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的影像学特征,制定个体化的微创介入手术方案,已经成功地为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颅内低压脑脊液漏患者实施了数百例的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手术,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以及医疗机构介绍和演示手术,并长期指导国内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颅内低压脑脊液漏的微创介入手术;本中心采用的“术中硬膜外腔造影显影技术”,“高位脊柱脑脊液漏的导管置入硬膜外微创介入修补术”、“多区域脑脊液漏的单次介入修补术”等多种手术策略能显著地降低了脊髓压迫、硬膜外腔粘连撕裂,硬膜外腔出血,血肿形成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大程度地促进了颅内低压脑脊液漏患者的快速康复。
门诊:周二上午颅内低压名医门诊
医院庆春院区
编辑
陈珂楠
投稿及合作
chenkn
dxy.cn题图来源
视觉中国
内容转载自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白癜风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