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双套管的制作与连接应用及护理
2021-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普外科常少飞老师提供核心临床思路,葱葱同学、娇娇同学整理
一、黎氏双套管的制作
1.名称:双套管(黎氏管)
2.材料:硬质塑料管(由普通引流袋及抗反流引流袋提供两种粗细类型)、打孔器(五金商店购得)、输液器、头皮针(导尿管)、缝针、缝线、打火机(酒精灯)、各种口径的安剖瓶或试管(配合不同直径的塑料管)。
3.制作步骤:(主要是手工制作)
(1)封管:剪一段适宜长度的塑料管(具体长度根据窦道或引流出来的长度定,一般要长一点10~20cm,长了可以剪),把硅胶管断端修平,取一个直径稍大的安剖瓶(试管),用打火机(酒精灯)烧烫了以后把管子从试管内压到试管底就能封闭了。注意力度,保证封管后盲端光滑。
(2)打孔:离双套管盲端1-2cm打第一个孔,直径一般0.2~1cm之间,(根据管的直径选适宜的孔径)以后每个横截面垂直交叉打孔,横截面之间距离大概为0.5-1cm左右)。盲端密,远端疏。
(3)缝合:将头皮针(输尿管)尖端缝合至双套管盲端部,导管尖端稍超过盲端一点。将导管插入第一个孔内。
(4)吸引管的制作:选用的是为微量泵延长管或输液管(要求质地稍硬,避免在抽吸过程中变形)前端为侧面,可用于来回倒碎抽洗过程中结痂、侧孔里面的血块等。组装后图如下。
二、黎氏双套管的连接。
1.冲水管与输液器相连,挂ml盐水进行持续冲洗;
2.负压吸引管与墙壁负压相连,注意管径从小到大。
三、适用范围:
1.切口化脓、液化的处理;
2.适用于任何进腹腔手术需引流的病人,尤其对有化脓性腹膜炎、后腹膜炎症,重症胰腺炎的引流、消化道穿孔、胃大部切除术、肠吻合、肠梗阻、肠瘘等等(腹腔有感染是绝对适应症)(肠瘘是这里的强项,其中双套管功不可没)。
四、护理注意事项:
1、注意连接是红管(导尿管)进水、白管吸水。
2、经常拔进拔出进水管,保持通畅,防止被坏死组织堵塞。(每日应该拉动、转动,保证侧孔开放)。双套管固定在腹壁时使用3M胶布比较理想,有弹性。
3、双套管放置时间:对于普通腹腔感染,一般2-7天,至吸出的冲洗水清澈后可考虑拔除,对于重症感染尤其是腹腔渗出厉害的放置时间要延长,并注意常更换、清洗双套管、洗净渗入孔中的组织,消毒后重新放入,肠瘘病人一般一周换一次,严重的或坏死的渗出较多的可两三天换一次。
4、术中放置双套管的盲端时,不宜对着吻合口,放置在盆腔为多,还有为渗出、脓液较多的地方。
5、普通引流管更换为双套管过程中,可用导丝牵引指导或CT、B超下引导,避免过深,导致置管损伤。
6、对于持续冲洗不见好转时,应及时行CT或超声检查,明确导管是否为最低点,是否存在置管并发症。
7、及时行窦道造影,判断愈合情况。
五、并发症:总体较安全,无特殊并发症。
1.置管并发症。在来回抽吸过程中有可能致盲端进入吻合口或瘘口,造成新的并发症。
2.引流管不通畅致并发症。双套管侧孔堵塞致脓液不能充分引流;吸引管堵塞后,会导致盐水冲进腹腔,引起腹胀、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六、个人体会
相对于平时所用的腹腔引流管处于“满而溢”,在侧孔堵塞后处于“干吸”状态不同。黎氏双套管始终保持边冲边洗、持续冲洗的状态。进水管的水进入后还可起到稀释脓血、肠液,充分引流的作用。持续负压的存在也利于窦道的形成。进水管道在完成局部冲洗后在低处盲端就被吸收,也避免了脓液播散,局部积聚,进大于出的问题。相比于手工冲洗,省时、省力。当然,仅仅一个月的学习体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多多学习总结。
另附:
七、VSD(vaccumsealingdrainage)封闭负压吸引。
1.定义: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流、减轻组织水肿,减少细菌数量,促进肉芽生长的作用。
2.禁忌症:癌性溃疡,活动性出血伤口;适应症:大面积皮肤缺损、撕脱伤、组织缺损、无法一期植皮、糖尿病性溃疡、褥疮。。。。。
3.原理: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持续负压,减少毒素入血;将开放创口变为闭合创口,减少外部细菌感染;提供持续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组织新生。
4.具体操作:
(1)彻底清除异物及坏死组织,分离纤维分割,敞开死腔。保证底子是好的是关键。
(2)根据创面大小设计VSD材料。
(3)将VSD材料修覆盖在创面,可间断缝合固定。
(4)超出敷料边缘3-4cm贴膜.
(5)接负压,持续吸引。
改良操作:将黎氏双套管用纱布包绕后起到局部填塞、抽吸作用。
5.护理的要点:
(1)引流管是否有管型;(2)局部是否呈塌陷状态,是否有大量渗出;(3)有无血性渗出。
八、腹腔内脓肿的微创治疗及抗生素使用。
在CT或超声引导下,对于腹腔内的深部脓肿行定位。穿刺点的选择遵循路径短、器官少、损伤小、位置低、充分引流的原则。定位的缺点是只能在水平位提供拟行路线,但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向头尾侧偏移。局部利多卡因麻醉后,使用经皮扩张器(无损伤)穿刺,CT下反复定位、测量穿刺深度,到达指定位置,抽出针芯,导丝通过空心针到达脓腔,导丝进入长度应大于穿刺针,避免脱出。在导丝引导下置入扩张器,抽出导丝。用普通穿刺导丝置入空心扩张器,拔出扩张器。在普通穿刺导丝的引导下置入猪尾巴管,流出脓液,完成穿刺。在穿刺过程中,分别对定位、穿刺过危险点、置管前、置管后进行CT扫描。完成穿刺后,密切观察,对于不能充分引流者可经导丝更换为双套管。此外,对于脓腔形成原因要明确。对于单纯改善引流无法控制的感染源时则应行开腹引流。对于合并有腹腔高压的腹腔感染病人应行腹腔开放疗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