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血管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2020-5-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57873.html
腹部血管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在腹部血管疾病
诊断中的价值
显示腹腔脏器的血流灌注状态
显示病变部位的血流特征
定量或半定量地诊断及鉴别诊断
腹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
显像的常用方法
经腹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腹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
显像的基本条件
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3.5-7.0MHz电子相控阵探头
经阴道探头
经直肠探头
肝脏的血管系统
肝动脉: 腹主动脉
腹腔动脉
肝总动脉脾动脉
肝固有动脉胰十二指肠动脉
左肝动脉右肝动脉
门静脉:
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在胰颈的后方会合成门静脉主干
门静脉矢状部末端有肝圆韧带,内有附脐韧带残迹
正常人门静脉血流参数
平均血流速度(cm/s):14.03±4.38
血流量(ml/min):.04±.54
Q=π·A·B·0.57·Vmax·60
=π·D2·Vmean·60
肝静脉:
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
肝总静脉
下腔静脉
(第二肝门)
临床意义
肝血流量包括流入量和流出量;
在肝血流入量中,门静脉血流占75%,肝动脉血流占25%;
肝血流出量相当于三支肝静脉血流总和
肝硬化
病因
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血吸虫及肝吸虫;
胆汁淤积和酒精性肝病;
肝淤血
遗传代谢性缺陷: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
病理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修复
纤维组织增生再生结节肝
微循环血流障碍门静脉血流
压力升高门静脉高压
临床表现
肝硬化代偿期:乏力,下肢浮肿,黏膜出血;蜘蛛痣,肝脾肿大。
肝硬化失代偿期:黄疸,腹水,食道静脉曲张及肝性脑病。
二维声像图
肝形态、大小早期正常或增大,晚
期萎缩;
肝边锯齿状,肝内点状回声粗大、
不均、回声增强;
管系结构扭曲、门脉内径≥1.4cm,脾
脏肿大,脾静脉内径≥0.7cm。
彩色多普勒血流
门静脉血流增加,肝内彩色血流呈深红色
肝静脉血流因血管扭曲呈粗细不等的蓝色为主的多彩血流
肝动脉血流呈橘红色
脾静脉血管扩张呈增粗的蓝色血流束
频谱多普勒
门静脉血流量增加
肝静脉频谱有三种类型
类似正常人
频谱波幅降低,a波平坦或消失
频谱低平,类似门静脉血流频谱
肝动脉频谱呈单峰或混合性中等速度血流
肝癌
病因
肝硬化:肝细胞癌合并结节性肝硬化发生率70~80%,再生结节是肝细胞向癌肿转变的促发因子
病毒性肝炎
黄曲霉素
亚硝胺
酒精
病理
肝癌有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仅指原发于肝实质细胞或胆管细胞的癌肿
肝脏有双重血供,其转移癌较多见
起自于食管、胃、肠、胰、胆的癌肿经门静脉抵肝
起源于乳腺、肺、甲状腺、鼻咽、眼、皮肤、肾、肾上腺、睾丸、卵巢的癌肿经肝动脉至肝
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消瘦,全身衰竭
肝区肿块、肝大、脾大、腹水、黄疸
血清学异常:aFP、γ-GT及AKP异常
二维声像图
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及弥漫型
小肝癌及转移小肝癌常为均匀低回声、等回声或有声晕,后方增强
大肝癌和较大转移性肝癌常呈高回声,可有液化坏死
弥漫型肝癌多表现为强斑点状回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
肝门动脉梢增粗:0.51±0.14cm,以巨块型与大结节型多见
瘤体周边及瘤体内有动脉血流
Vmax0.60m/s
Vmax0.60m/s,并有RI0.5
Vmax0.60m/s,并RI0.5,见血管瘤
肿瘤周边声晕彩色血流组成
肝静脉:兰色血流为主
肝动脉:橘红色血流为主
门静脉:持续红色
癌栓周围及内部见动脉血流信号
肝血管瘤
病因和病理
肝内小血管发育异常
肝内血管组织感染、血肿、机化,导致局部血运异常,血管海绵状扩张
蓝紫色、不规则分叶、质软或质硬,切面呈蜂窝状,为大小不等的窦及胆管
临床表现
小血管瘤无症状
大血管瘤可有腹胀、上腹不适及肝区肿块
二维声像图
强回声型: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可有裂隙征,回声强,中心回声低
低回声型:边界清,内部回声低
混合型:常邻近肝V等血管结构,内部回声不均,呈斑片状或网络状
无回声型
多普勒彩色超声
小肝血管瘤,内部及周边不出现彩色血流信号,也无脉冲多普勒信号
3cm以上的血管瘤,内部可见少许点片状色彩暗淡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周边多为无明显搏动的动脉血流信号。偶可见低速动静脉血流信号。
布—查氏综合征
系指肝静脉流出道和(或)下腔静脉上段部分或完全梗阻所引起的一组征候群。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门脉高压及腹水。
病因及病理
血液病、肿瘤、炎症、寄生虫等引起的肝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先天性隔膜或管状狭窄致下腔静脉梗阻
心源性、缩窄性心包炎
包炎、心房肿瘤、右心衰竭致下腔静脉梗阻
上述各种病因致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不同部位或完全闭塞导致肝窦淤血、坏死纤维化→再生结节→结节性肝硬化
左肝静脉闭塞多见
尾叶因有其独立V进入下腔静脉,故尾状叶常代偿性肿大
分型
按性质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按部位可分:下腔静脉和肝内病变型
临床表现
肝、脾肿大、食道V曲张、腹水、黄疸不明显;
血栓形成期可有发热、肝区痛;
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可有下肢浮肿,浅静脉曲张
彩色多普勒超声
阻塞部位见局部管腔内有喷射状五彩血流束,狭窄远端扩张
外压性或管内团块可见彩色血流束走行异常
阻塞部位多普勒为高速湍流频谱,远端为低速不规则涡流频谱
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分支血流频谱异常,也是该病重要的诊断依据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病因及病理
来源于消化系统:肝、胰、胃癌及肝转移癌的癌栓
来源于消化系统感染,如胰腺炎等败血性血栓
肝V阻塞性疾病、血液病、脐肠系膜和肝静脉间的静脉丛异常增生;
门脉终末端为毛细血管网及肝小叶窦状隙,故血流缓慢,易致血栓;
门脉及属支缺乏静脉瓣,栓子易于扩散,左支结构使其内血流阻力高,速度变化快,易产生涡旋;
一般在栓塞后一年,于阻塞门脉主干,分支周围肝门部形成侧支V扭曲走行。
临床表现
门脉高压、腹胀、肝区痛、脾肿大
二维声像图门脉主干及分支正常结构消失
门脉内见血栓或癌栓回声
门脉、胆囊周围、海绵状结构,病变区呈蜂窝状
彩色多普勒超声
蜂窝状结构区可见红、蓝交杂的血流信号
动静脉分流处可见混杂彩色血流
不全阻塞绕行血流、完全阻塞无血流
门脉周围海绵样病变区呈连续状正向或多向频谱,平均流速约8cm/s,频谱络线不平,频带增宽,A-V瘘可见动脉样高速湍流频谱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