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7年西部行

2020-9-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西部行”暨西部感染论坛暨第四次全国中青年感染病学术会议第二日的日程在上午的“细菌真菌感染培训专场”中拉开。来自上海、安徽、浙江、新疆、四川等地区的8位专家分别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新思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新策略、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新技术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内容以细菌、真菌感染诊治为主,涵盖肝脏寄生虫感染及病毒感染。结合药理、检验等专业,在强调专业诊疗思路的基础上,全面阐释了涂片、培养等传统检验技术与深度测序、质谱技术等检验新技术在寻找感染性疾病病原、辅助临床诊治中的作用,并深入分析了药代药动学理念指导下抗菌药物的应用策略,体现了精准医疗的诊疗思路。

会场气氛活跃,讲授幽默诙谐,专家在讲授过程中根据专业特色及地域特点,结合临床病例,兼顾理论系统与实践应用,受到与会专家与同道的一致好评。

参会专家同道反应热烈

专家主持团队

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王明贵教授进行“抗菌药物特征及临床应用”的专题报告

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进行“不明原因发热发热诊断:从经验到精准”的专题报告

安徽医院的李家斌教授进行“免疫低下感染诊治”专题报告。

浙江大医院的肖永红教授进行“耐药菌感染与治疗策略”专题报告

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吕晓菊教授进行“侵袭性真菌病诊治进展”专题报告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康梅教授“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诊治中的作用”专题

新疆医院张跃新教授“肝脏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诊疗”

下午的专题是本次会议的重点也是热点。在医院唐红教授的主持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王贵强教授进行了“感染病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思考”的专题发言。上海医院谢青教授和重庆医院胡鹏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参与讨论。

各位专家认为:在积极发展感染病学科的政策指导下,学科建设与发展迎来巨大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学科建设与发展要把握病毒性肝炎的传统优势,重视细菌真菌感染,积极承担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社会责任。同时感染科医师也应该注意临床能力的提升,积极促进自身在医疗机构内角色的多元化,感染科医师面临其他内科问题、或是重症化及复杂感染问题的处理能力也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王贵强教授进行专题发言

主持与专家讨论团队

本次会议的另一亮点为“疑难感染性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专题。该专题通过来自“医院”、“华中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四个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真实病例,包括以发热、多发脓肿样改变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发热、脾大、PLT下降为表现的组织胞浆菌感染,以发热伴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以发热、腹泻为表现的血吸虫感染。讨论引入感染、影像、病理、临床微生物、血液、免疫等相关科室专家,在会议现场进行了热烈的交叉碰撞。

医院李俊教授汇报病例

华中医院陈韬教授汇报病例

医院卢家桀教授汇报病例

医院肖二辉教授汇报病例

主持人与点评专家积极参与讨论。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zljbx/10382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