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型胃肠道间

2023-9-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550.html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治疗经过,病理活检提示:肿物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核分裂象1-3个/50HPF(高倍镜视野),考虑低度危险(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有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之分,是指胃肠道间质瘤的复发风险分级)。采取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目前患者胃口尚佳,无腹胀,精神较好,小便正常,手术成功地切除了间质瘤,腹部切口恢复良好。

女,55岁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型胃肠道间质瘤

年1月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

治疗11天,术后随访2年

患者胃口尚佳,无腹胀,精神较好,小便正常,手术成功地切除了间质瘤,腹部切口恢复良好

一、初次面诊

这是一位55岁的女性患者。患者身材微胖,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门诊室。患者告诉我,她平时没有特别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觉着胃有点不舒服,吃东西吃不多,觉得肚子有点胀。她丈夫补充道,她平时喜欢吃腌制的小菜。半个月前患者做健康体检,胃镜提示胃体占位,为求进一步明确原因来我院就诊。

二、治疗经过

患者以“胃肿瘤(间质瘤)待查”收入我科。入院后,我对患者进行了检查。患者腹部正常,腹式呼吸存在,腹壁静脉无扩张,未见蠕动波。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腹部鼓音区正常,无移动性浊音。肝区无叩痛,脾浊音区正常,Murphy征(-)。经患者同意后,我让患者做了腹部增强CT检查。CT检查提示:胃体前壁黏膜下占位,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肝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胆囊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胰、脾形态、大小及密度正常,双肾正常,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我又对患者做了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前壁可见一直径约5cm肿物,中心可见一直径约0.5cm溃疡,病理活检提示:肿物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核分裂象1-3个/50HPF(高倍镜视野),考虑低度危险(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有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之分,是指胃肠道间质瘤的复发风险分级)。

经过上述一系列检查,诊断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型胃肠道间质瘤。所以我建议患者做腹腔镜手术切除。患者家属一下子紧张起来,觉得风险较大。我耐心对患者家属说:“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技术,这个手术先于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小,安全性高,可行性大。”听了我的解释,患者家属放心多了。充分术前准备之后,在全麻下进行了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完整地切除了间质瘤。手术进行得比较顺利,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术后给予芬太尼注射液镇痛、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补液等对症处理。手术后我嘱咐患者要注意饮食,刚开始先喝水,没有不适后,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然后再过渡到面条,都没有不适后,可以吃普通食物。患者术后恢复得比较好,7天后拆线,腹部切口没有感染,病理活检提示:(胃体)送检组织未见肿瘤,于是允许出院。出院后,患者定期复查,情况比较好。

三、治疗效果

经过11天的在院治疗,患者胃口渐渐恢复了,无腹胀,精神较好,大小便正常。手术很成功,完整的切除了间质瘤,没有破损。患者术后也没有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情况,且腹部切口恢复良好,没有感染。3医院复查,复查结果显示,胃体前壁无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肝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情况正常。在随访的2年时间里,也没有出现问题。

四、注意事项

1.患者术后不能下床的时候要定期翻身,注意多做深呼吸锻炼,患者要尽早在家属的帮助下地活动,以防血栓的发生。

2.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患者家属要多跟患者进行交流,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

五、个人感悟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型胃肠道间质瘤是来源于胃肠道的一种间叶细胞肿瘤。可发生于全消化道,最常见的部位是胃和小肠,也可发生于胃肠道外、网膜及肠系膜等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症状的不同主要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有关。本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中晚期表现为早饱或食欲不佳、上腹部疼痛或腹胀、吞咽困难或疼痛、呕血或黑便等症状,还可能有乏力、体重下降、肿瘤转移等伴随症状。建议要进行定期体检,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肿瘤防治大家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zljbx/10385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