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考必备产褥感染病人的护理

2020-7-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从今天开始,小编为参加护考的各位考生持续整理并推送各类疾病患者的护理知识点,便于大家巩固记忆。

(一)产褥感染病人的护理

1.概念

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天内,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4次,有2次≥38℃。产褥感染仅限生殖道感染。产褥病率的原因以产褥感染为主,但也包括生殖道以外的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急性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

2.病因

(1)感染诱因:如产妇伴有贫血、产程延长、胎膜早破、胎盘残留、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手术分娩等。

(2)感染途径:①内源性感染。正常孕产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因时可致病。②外源性感染。由外界的病原体侵入生殖道而引起的感染。

(3)感染的病原体:产妇生殖道内有大量的病原体,以厌氧菌占优势。产褥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需氧性链球菌属、厌氧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4)感染的来源:①自身感染。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在产道损伤及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致病。②外来感染。由产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手术器械等之后造成感染。

3.临床表现

轻者体温逐渐上升,达38℃左右;重者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脉速、头痛、虚弱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引起菌血症或脓毒症、中毒性休克。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多由于分娩时会阴部损伤或手术产引起感染,表现为局部的灼热、疼痛、下坠感、伤口边缘红肿、脓性分泌物。阴道、宫颈感染表现为黏膜充血、溃疡、分泌物增多并呈脓性。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轻型者表现为恶露量多,浑浊有臭味;下腹疼痛、宫底压痛、质软伴低热。重型者表现高热、头痛、寒战、心率增快、白细胞增多,下腹压痛,恶露增多有臭味。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局部感染经淋巴或血液扩散到子宫周围组织而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累及输卵管时可引起输卵管炎。病人出现持续高热,伴寒战、全身不适、子宫复旧差,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腹部疼痛和压痛。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炎症进一步扩散至腹膜引起。病人出现严重全身症状及腹膜炎症状和体征,如高热、恶心、呕吐、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因产妇腹壁松弛,腹肌紧张多不明显。如脓肿波及肛管及膀胱可有腹泻、里急后重和排尿困难。

(5)血栓性静脉炎:来自胎盘剥离处的感染性栓子,经血行播散引起盆腔血栓性静脉炎,病人多于产后1~2周继子宫内膜炎后出现反复发作寒战、高热,持续数周。临床表现随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病变常为单侧性。髂总静脉或股静脉栓塞时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出现下肢水肿、皮肤发白和疼痛(称股白肿)。小腿深静脉栓塞时可出现腓肠肌及足底部疼痛和压痛。

(6)脓毒症及菌血症:当感染血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脓毒症,出现肺、脑、肾脓肿或肺栓塞。

4.治疗要点

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抗生素:清除宫腔残留物,对盆腔脓肿要切开排脓或穿刺引流;对血栓静脉炎病人,可加用肝素,并口服双香豆素、阿司匹林,也可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5.护理问题

①疼痛与产褥感染有关(伤口疼痛、腹部疼痛、高热致头痛)。②体温过高与产褥感染有关。③焦虑与自身疾病及母子分离有关。

6.护理措施

(1)采取半卧位,促进恶露引流,炎症局限,防止感染扩散。

(2)做好病情观察与记录。

(3)保证产妇充足休息和睡眠;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4)做好会阴护理,及时更换会阴垫。

(5)正确执行医嘱,注意抗生素使用间隔时间。

(6)出现高热、疼痛、呕吐时按症状进行护理,解除或减轻病人的不适。

7.健康教育

(1)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大、小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勤换会阴垫,并注意由前向后的原则;指导产妇正确进行乳房护理;病人使用的清洗会阴用物应及时清洁和消毒,做好隔离预防工作。

(2)教会产妇识别产褥感染复发征象,如恶露异常、腹痛、发热等,有异常及时就诊。

(3)提供有关产后休息、饮食、活动、服药、产后复查的指导。

(二)子宫破裂病人的护理

1.概念

是指在分娩期或妊娠晚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是产科极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母儿生命。

2.分类

①按破裂时间,分妊娠期破裂和分娩期破裂。②按破裂部位分子宫体部破裂和子宫下段破裂。③按破裂程度分完全性破裂和不完全性破裂。④按破裂原因分为自然破裂和创伤性破裂。

3.病因

胎先露下降受阻,子宫瘢痕,宫缩药使用不当及手术创伤等因素。

4.临床表现

(1)先兆子宫破裂:有四大主要表现。①下腹部压痛。产妇烦躁不安和下腹疼痛、压痛。②血尿。排尿困难或出现血尿及少量阴道出血。③子宫病理缩复环形成。产妇心率、呼吸加快,子宫收缩频繁,呈强直性或痉挛性收缩;子宫体及下段之间出现病理缩复环,并有明显收缩。④胎心率改变。胎先露固定于骨盆入口。胎动频繁,胎心加快或减慢,胎儿心电图出现不同程度的胎儿窘迫征象。

(2)子宫破裂:产妇突感下腹部撕裂样剧痛后腹痛消失,子宫收缩停止。此刻稍感舒适后即出现休克征象。胎心、胎动消失,在腹壁可扪及胎体,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阴道可有鲜血流出,量可多可少。

5.治疗要点

(1)先兆子宫破裂:应立即给予抑制子宫收缩药物,立即行剖宫产术。

(2)子宫破裂:应在积极纠正休克的同时,无论胎儿是否存活,迅速行剖宫产术,手术方式视情况而定。术中、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6.护理问题

①疼痛与强直性子宫收缩、病理性缩复环或子宫破裂血液刺激腹膜有关。②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子宫破裂后大量出血有关。⑨预感性悲哀与子宫破裂及胎儿死亡有关。

7.护理措施

(1)预防子宫破裂:宣传孕妇保健知识,加强产前检查;对有剖宫产史或有子宫手术的病人,应在预产期前2周住院待产;严格掌握子宫收缩药使用指征和方法。

(2)缓解疼痛:告知缓解疼痛的病因,做好术前准备,必要时送产妇进手术室。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监测胎儿情况及时了解胎心的变化。

(3)心理护理: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产妇度过危险期和及早克服悲伤情绪,以有益于更好恢复。

8.健康教育

(1)宣传孕妇保健知识,加强产前检查;对有剖宫产史或有子宫手术的病人,应在预产期前2周住院待产。

(2)向产妇及家属解释子宫破裂的治疗计划和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3)对胎儿已死亡的产妇,要帮助其度过悲伤阶段,允许其表现悲伤情绪,甚至哭泣,倾听产妇诉说内心的感受。

(4)指导家属为产妇提供生活护理,鼓励其进食,以更好地恢复体力。

(5)为产妇提供产褥期休养计划,帮助产妇尽快调整情绪,接受现实。

(三)晚期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

1.概念

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

2.病因

胎盘、胎膜、蜕膜等残留物,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全,剖宫产查后子宫伤口裂开等有关。

3.临床表现

(1)胎盘、胎膜残留: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以后反复出血或突然大量出血。检查发现子宫复旧不全,宫口松弛,有时可触及残留组织。

(2)蜕膜残留:与胎盘残留不易鉴别,宫腔刮出物病理检查可见蜕膜细胞和红细胞,但不见绒毛。

(3)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全:多发生在产后2周左右,表现为突然大量阴道出血,检查发现子宫大而软,宫口松弛,阴道及宫口有血块堵塞。

(4)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裂开:多见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两侧端。

4.治疗要点

少量或中量阴道出血,应给予广谱抗生素、子宫收缩药及支持疗法;怀疑有宫内残留或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者,行刮宫术,操作轻柔,备血并做好开腹手术的准备,刮出物应送病理检查;怀疑有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裂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多量阴道出血,可做开腹探查;若系肿瘤,应做相应处理。

5.护理问题

①有感染的危险与失血量多、抵抗力降低及多次宫腔内操作有关。②潜在并发症为失血性休克。⑧活动无耐力与失血后贫血有关。

6.护理措施

(1)及时发现出血,防止休克:仔细评估出血量及失血性休克表现,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让产妇平卧、保暖、给氧,给予补液、补血治疗,并协助医生止血。

(2)预防感染:保持病室环境清洁;严格无菌操作;给予抗生素;保持会阴清洁,观察恶露情况。

(3)增强活动耐力:指导产妇卧床休息,并加强营养。

7.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晚期产后出血的有关知识及抢救治疗计划。

(2)指导产妇摄取高铁、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C食物,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家禽、动物肝及绿叶蔬菜等。

(3)注意会阴清洁,禁盆浴与性交。

(4)指导产妇多休息、补充睡眠。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hyz/10382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