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哭肚脐就鼓出来,是咋回事

2020-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脐疝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缺陷,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周内。由于脐疝患儿一般无痛苦状,多数在洗澡或换衣时才被无意中发现。

那么,

当发现宝宝有脐疝时,

该怎么办呢?

真实案例

丁丁一个月大了,有天妈妈无意中发现他一哭闹的时候,肚脐眼处就有一个直径约为1厘米的圆形“小包包”向外突出,用手轻轻一摁的时候,“小包包”便退缩了回去,摁的时候还可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但下次哭闹厉害的时候仍是可以见到“小包包”再次出来。

医院,医生经过检查后告诉妈妈:这是脐疝!由于丁丁还比较小,而且脐疝也比较小,有自愈的可能,可以先暂且观察不做处理。如果小孩哭闹较多,脐部经常突出且包包明显增大,医院新生儿外科专科就诊,医生会给脐部加压包扎等封脐治疗,以促使脐部环口收缩变小直至消失。

关于脐疝

还在胎儿期的时候,胎儿主要通过脐带及胎盘实现与母体营养的交换,出生之后脐带即被结扎剪断,留下残端,随着脐带的自然干瘪、脱落、愈合,形成肚脐,肚脐是人与母体相连的遗迹。

但有一些小婴儿,他们由于肚脐两侧腹直肌及前后鞘发育尚未完成而出现一个薄弱的环,当哭闹、咳嗽、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高时,腹腔内小肠等腹腔脏器就由脐环处向外突出,表现为肚脐眼处凸起一个“小包包”,一般直径为1-2cm,腹腔内压力越高,突出的“小包包”就越大,表面的皮肤也越紧张,有时呈本色透明状。

而在安静或家长用手轻轻摁压时,又可见到这个“小包包”缩小或还纳回腹腔,摁的时候还可听到有“咕咕”的肠鸣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等宝宝停止哭闹,情绪平静后,轻度脐疝其凸起也会自行消失。这个“小包包”,在医学上即被称为“脐疝”。

小儿脐疝需要手术吗?

一般来说,如果直径在1cm左右的脐疝,随着腹壁肌肉发育的慢慢健全,多能在2岁以内自行痊愈,所以2岁以内的小脐疝一般可以不做特殊处理,有些脐疝甚至在3-4岁时仍有指望能自愈。

但如果是脐疝直径在2cm以上,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则建议施行修补手术。

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有条件的妈妈们可以自己缝制一条带有松紧可调的腰带,备一个棉花包,利用物理作用,将脐疝包压回腹腔,这样更有助于更快恢复。

在处理脐疝时,有些家长也会用硬币去压迫凸出的脐部,硬币长时间摩擦时,可能会发生接触性皮炎或者皮肤摩擦损伤,甚至出现皮肤感染溃烂,因此不建议家长使用这种方法来治疗。

脐疝会被撑破吗?

脐疝患儿在哭闹厉害时腹压增高,可以见到肚脐眼凸起的软囊外表皮肤发亮,看上去比较薄,有些家长很担心会被撑破。实际不用害怕,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并不会存在因脐疝被撑破的可能性。

如果不是创伤所致,疝囊一般不会存在被撑破的可能,而且脐疝患儿一般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只有极少数婴幼儿会因局部膨胀而稍感不适。

脐疝患儿怎么办?

由于脐疝是因腹压增高而致的,所以为了减少脐疝患儿脐囊的突出机会,最根本的就是尽量减少他腹压增高的机会:

如尽量减少宝宝无休止的大哭大闹,减少宝宝腹胀便秘的发生,宝宝有咳嗽时,也应尽快治疗。

当宝宝疝囊凸出来时,要注意避免因衣物或尿片的摩擦而造成疝囊损伤。

其实妈妈们不必太担心,绝大多数宝宝可通过自身发育而在一岁内自愈。

1、非手术疗法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

(1)压迫法: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

(2)胶布粘贴法: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粘贴时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2、手术疗法婴幼儿正常发育时,脐疝能很快消失,仅有个别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不应急于手术。

适应证: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手术:疝较大脐孔直径在2cm以上;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已经嵌顿,内脏与疝囊有粘连;脐部疼痛,推测有大网膜粘连者。

医院

如果孩子因剧烈哭闹或反复咳嗽造成疝囊崁顿不能回纳入腹腔,即疝出的肠管被卡在了脐环处,这时疝囊摸上去硬硬的,按之不动,有触痛,患儿会因疼痛而阵阵哭闹,或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疝嵌顿,这个时候爸爸妈医院就诊,以免被卡住的肠管发生绞窄性坏死。

不过出医院的临床诊疗中很少见到,家长朋友大可不必太担心。

本文来源:39健康网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hyz/10383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