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研究推动社会学复杂性转向
2020-4-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合肥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8934.html南昌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150821/4683498.html
长期以来,建构既有自然科学方法特征,又保持社会科学特性的社会学,是许多社会学家共同努力的方向。自孔德创建社会学以来,经验主义方法论一直指导着社会学研究。它认为数据和实验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一般的规律或机制,并通过分析和综合,从而在社会现象之间构建出具有解释力的因果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社会学完成了科学化和制度化。
经验主义导致简单化理解社会现象
经验主义主张的背后,隐含着人类依照理性原则研究经验事实就可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机制),并因此走向完整阐释的目的论假设。这种依托于线性和机械决定论思维,倾向于把社会事实的某个部分或某个侧面切割开来进行单独研究,从而发现社会现象中单项因果关系或机制的方法论,不仅在当前,而且可能会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社会学研究的主流范式。
顺沿此路径,社会学研究从理论模型、实验设计、变量测量到机制建构越来越“精致化”。然而,这样的研究设计越精致、实验控制越严密,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行为被从社会背景中抽离得越严重,研究结论和社会事实之间的偏离也就越大。绝大多数的经验研究简化或悬置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意图通过在一个个“小单元”内不断重复或微调来实现研究的进阶,结果不但没有促进知识的增长和学科的发展,反而陷入研究的内卷化,遁入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大量缺乏社会学想象力的研究实践,不但显得索然无味,甚至让人难以忍受。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绞肉机式”和“内卷化”的研究模式越成功,对社会学的伤害也就越大。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倾向于采用整体、过程性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世界。于是,在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中,出现了一种复杂性转向。一些新的名词,如混沌、复杂性、非线性、自组织、自适应、动态系统分析等被重点讨论。而在社会科学领域,网络新科学、后结构主义、系统社会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等也把研究推向一种新的思想趋势:拒斥由伽利略始创、继而被笛卡儿所完善的分析法,认为社会的复杂性不能被还原成一组可供操作的规则,着重强调采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联。目前这一趋势已经成为一系列问题的成功求解方式。
社会网具有复杂性特征
伴随社会科学复杂性转向的大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批社会学家运用基于实例的建模、基于主体的建模、元胞自动机等方法,来揭示社会过程及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图景。从社会学内部来讲,社会复杂性起源于个体之间互动产生的丰富多样的实际结果,分析这些复杂过程和结果的关键在于重现互动场景。社会网,作为互动场景的出色代表,受到诸多社会学家的青睐。基于同样的原因,一些具有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背景的学者也纷纷加盟社会学阵营,形成社会网复杂性研究引领社会学复杂性转向的局面。
社会网是由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组成的复杂结构。一般来讲,社会网有三个研究层次:个体网、整体网与复杂网。虽然它们共享社会网研究的基本范式,但在具体分析时均有所逾越。个体网虽秉承把社会关系当作研究对象的理念,然而在研究手段上采用的却是“分割式”的方法。它把个体当作分析单位,强调行动者所嵌入的社会网络模式对他们行动的影响。整体网严格恪守社会网研究范式,把关系作为分析单位,在此基础上考察二方关系、三方关系以及整个关系网络。它不像个体网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