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是怎么回事?
2014-6-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腹腔内脓液集聚,被腹壁、脏器、肠系膜或大网膜及其间的粘连所包围而形成的脓肿。相当多见,需积极处理,否则感染难以控制,病人长期消耗,常致衰竭死亡。
病因病理 腹腔脓肿单发,也可多发。是急性腹膜炎、腹部手术或腹部损伤的并发症。如胆囊炎、胰腺炎、溃疡病穿孔、肠伤寒穿孔,胆肠或胃肠吻合口漏等,在病程发展过程中,都可形成腹腔脓肿。
腹腔脓肿以膈下及盆腔为多见,也有发生在肠间或部位的。这是平卧位时,在重力作用下,感染的腹腔液流向腹腔低位──膈下及盆腔;另外呼吸运动也将感染液吸引到膈下。脓液多沿结肠旁沟流过,所以在结肠两旁,也易形成脓肿。
腹腔脓肿大部分是多菌种感染,病原菌来自消化道。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和机体抗病力的变化,腹腔脓肿致病菌中厌氧菌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以类杆菌和肠链球菌为主;需氧菌中仍以大肠杆菌为主,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也有增多的趋势。
临床表现 腹腔脓肿的症状常较隐蔽,在急性腹膜炎得到控制后,体温却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反而逐步回升,即是脓肿形成的迹象。有的病人可伴有寒战、心率加快和腹胀等症状;并且白细胞计数增加,核左移,血沉加快。因脓肿位置往往深在,腹部无压痛;若有,则压痛区常是脓肿所在部位。X射线平片和钡剂造影,有时可见气液面和胃肠移位或显示瘘道影像;B型超声波和CT检查对脓肿的诊断和定位有很大帮助,超声波引导下穿刺, 若吸出脓液即可确定诊断。将放射性核素67Ga和111In注射入体内,它们常聚集于脓肿周围的炎性组织中,可经扫描定位。
预防治疗 腹腔脓肿绝大为腹内脏器炎症穿孔或损伤后形成,故积极防治原发病是预防的根本方法。外科手术结束时,要根据腹腔污染情况,冲洗和充分吸引相应部位。如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后要彻底冲洗膈下区,病人应采取半坐卧位。盆腔腹膜的血液循环不像膈下那样,毒素吸收少,引起的中毒症状轻,即使形成脓肿也较易引流,故术后宜采取半坐卧位,以免脓液流向膈下造成膈下感染。
感染早期,脓肿形成时,常有蜂窝组织炎症,应采用非手术治疗。除全身支持疗法外,以抗生素和中药为主控制感染,并可配合理疗。脓肿一旦形成,则除了肠间小脓肿可能吸收外,部位的脓肿很难不经引流而愈,单靠抗生素可能会掩盖和拖延病程的进展。
与腹壁相连的单腔脓肿,可针吸或置管引流,这统称为经皮引流,CT定位或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有时可与手术引流相媲美,能使脓肿吸收消失。较深的多房脓肿或脏器间脓肿,多需外科切开引流,并留置引流物,直至脓腔逐渐闭合。
1 2 下一页
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