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环之后,被我们忘却的盆腔放线菌病
2016-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上环避孕效果好,放线菌病把事儿坏!
作者:刘睿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在诸多避孕方式中,“上环”是中国育龄期妇女最常被迫选用的长效避孕措施,往往一个环在体内放置的时间可达十余年。从长远看来,上环可以“一劳永逸”:不影响因避孕套产生的性生活质量,不用担心因吃药带来的副作用……不过任何事物都是带有两面性的,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是要付出其他代价的。随着宫内节育器的广泛应用,盆腔放线菌病的发生率亦隐隐升高。即便如此,临床上对此也常常漏诊、误诊,主要还是对盆腔放线菌病的认识不足。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聊有关放环之后的那些盆腔放线菌病~
关于放线菌和盆腔放线菌病
放线菌属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因能长成有分支的细丝并盘绕成团而得名,是一种机会致病菌。最常见的对人体致病的是衣氏放线菌,存在于口腔、鼻咽部(扁桃体隐窝)、胃肠道和女性生殖道等,当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组织缺氧局部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化脓性和肉芽肿性疾病,起病隐匿,主要于局部形成脓肿,脓肿壁是厚的肉芽及纤维组织,脓腔内充满大量坏死组织和脓液;脓由脓肿壁的薄弱处冲破脓壁,破到皮肤或管腔表面则形成经久不愈的瘘或窦道;如破到周围组织或腔内则继续形成新的脓肿,如此反反复复,病灶于局部扩散。盆腔放线菌病是放线菌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典型的盆腔放线菌病为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粘连病灶可侵及肠管、膀胱、后腹膜和腹壁。早期症状隐匿,就诊时常酷似晚期的恶性肿瘤,表现为慢性腹痛、厌食、消瘦、阴道异常分泌物、便秘、固定且边界不清的盆腔实性包块、输尿管或肠梗阻等,甚至有肝脏和(或)肾脏的转移,部分病例伴有发热、贫血、血象升高和红细胞沉降率、CA升高。盆腔放线菌病以形成多发而相互分离的含有“硫磺颗粒”的化脓性病灶和反应性纤维化为特征,晚期常形成瘘管。“硫磺颗粒”对于诊断放线菌病具有标志性。但仅半数病例可找到此颗粒,且往往需要连续多层切片仔细寻找。厚而血管相对少的纤维壁和缺少可见的坏死成分,是放线菌病的特点。这种炎性病变向周围组织扩散,特征是不侵犯黏膜。盆腔放线菌病的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难以与炎性肠病和盆腔恶性肿瘤相鉴别。CT对其诊治意义比较明确,不仅可以判断盆腹腔脏器的受累范围,识别肿块壁的特征,还可以引导脓肿的穿刺、引流。目前,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是衣氏放线菌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检测。
目前比较公认的放线菌致病机制:①在正常的寄生部位,放线菌不致病,但当管腔黏膜破裂或管腔全层破裂,放线菌转移到黏膜下层及体腔,则导致放线菌病;②其他细菌辅助感染,放线菌进入到黏膜下通常伴有其他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在这些细菌的协同作用下导致放线菌病;③放线菌可形成生物膜,在生物膜网状结构内保持菌的活性,在一定条件下致病。
宫内节育器与盆腔放线菌病之间的是是非非
宫内节育器通过干扰孕卵着床达到避孕的目的,随着放置人数日益增加,类型不断改进,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白癜风医院西宁哪家好北京白癜风最佳最好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