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业务瞄准难点救治严重腹腔感染
2017-9-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吴主任,谢谢您,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来到您这,我的命早就没了……”50岁的刘某握着胃肠外科吴凤云主任的手激动地说。近日,我院胃肠外科成功救治一名严重腹膜后感染的截瘫患者。
两年前,刘某在北京打工的时候不小心高空坠落,导致胸12腰1爆裂性骨折,从此下半身没有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由于长期卧床,臀部出现巨大压疮。来我院的半个月前,刘某开始发烧,体温最高达41℃,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均未能有效诊治,症状越来越重,生命垂危,最后来到我院治疗。患者入院后,我科立即组织讨论研究,通过仔细询问病史,结合各项化验检查,最终诊断为腹膜后巨大脓肿,需要尽快手术。
腹膜后脓肿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化脓性感染,常继发于腹腔内脏器、腹膜后器官、脊柱或第十二肋的感染、盆腔腹膜后腔脓肿、以及菌血症等疾病,脓肿可向上侵及纵隔、向下流入大腿,亦可穿破进入腹腔,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致病人死亡。这个病人的难点除了腹膜后巨大脓肿,还在于臀部巨大压疮的处理。
入院后第2天,刘某被推进了手术室,整个手术持续了约5小时,术中发现腹膜后巨大脓腔,范围上至膈顶,下至盆腔,内至脊柱,外至结肠旁沟,右肾被脓液浸泡。仅脓液就吸引出近ml。为防止腹腔及腹膜后再次发生感染,吴凤云主任决定在患者脓腔内放置“自制双套管冲洗引流装置”,对脓腔进行持续负压灌洗引流。术后该装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臀部出现巨大压疮,深达十几厘米,近2年未愈合,刘某的爱人对于臀部的压疮也是一筹莫展,吴凤云主任的专利“蜂窝式引流管”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持续的负压吸引以及精心的换药,压疮正逐渐愈合。
就在前几天,我科还收治了一名结肠破裂、粪性腹膜炎患者马某,2天前突发腹痛就诊,入院后我科立即进行了相关化验检查,感染指标PCTng/ml(正常值0.5),患者心率快至次/分,体温达40℃,呼吸急促,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腹部呈板状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诊断性腹部穿刺抽出黄绿色液体,初步诊断肠穿孔导致的腹腔严重感染,需尽快手术治疗,否则将有生命危险。
肠道穿孔导致粪便进入腹腔,造成严重腹腔感染,可出现腹腔脓肿、肠内瘘、腹腔大出血、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手术治疗是救治的关键。术中需彻底清除漏出的粪便,对穿孔肠管妥善处理,必要时切除或造瘘,术中、术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要点。
入院第2天,马某在全麻下行急诊手术,打开腹腔以后,发现有多毫升粪水样液体,肠管上布满脓苔,手术医师仔细用纱布从肠管上将脓苔分离,手术持续了近6小时。术后经过持续的腹腔灌洗及抗炎治疗,患者腹腔内感染逐渐控制。术后患者饮食较差,白蛋白降至19g/L,输白蛋白费用实在太高,吴凤云主任亲自教患者家属制作“高蛋白营养餐”,既节省了费用,又提升了患者的营养状况,病人很快出院。
严重腹腔及腹膜后感染是外科感染中的难点,涉及到腹腔消化液污染、电解质紊乱、肠内外营养支持、肠道微生态的调整、腹腔内感染灶的引流等诸多问题。胃肠外科自成立以来,瞄准这一领域,多次派人外出学习,科内针对治疗的难题开展科研,自行设计研制引流装置,成功救治多名严重腹腔严重感染病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文/周广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