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有6个最危险的脉门,乱碰等于找死

2018-1-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文专家观点

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孙政

医院整形科主任医师陶凯

浙江大学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李建华

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为

医院瓶窑院区外科主任林勇强

生命脆弱,是因为身体脆弱!

你的身体有6处最脆弱的“脉门”,最是不能疏忽大意!

今天小编特意把这6处一一详细说明,给你提个醒!

1、后脑勺

后脑勺里面有重要的中枢脑干系统,控制心跳、呼吸、体温等重要生理功能,可以说是维持人体生命各项机能正常运行的基础。同时后脑勺的颅骨组织很薄弱,如遭重创,会引发颅内血肿致命。

真实案例:

孩子尚未发育完善,脑壳比较娇嫩,如果外力超过承受范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一旦血块过大,引发颅内高压,孩子就会出现呕吐头晕的现象,直接危及生命。

防护措施:

一定要少碰后脑勺,尤其是小孩子。

如果后脑勺不小心受到撞击,就算没有头外伤,也不能掉以轻心,医院做一个头部CT检查,排除是否有颅内出血的症状产生。

2、太阳穴

太阳穴是颅骨最薄弱的部分,骨板厚度最薄处仅为1—2毫米,且太阳穴下方有大脑中动脉。如果遭受暴力打击,易造成血管破裂大出血,引发颅内血肿,使人陷入昏迷。即使不是重重打击,也可能出现骨折,骨折对视神经发育很不利,临床上就发现过一巴掌打失明的情况。

真实案例:

防护措施:

在踩踏事件或地震发生时,首先保护头颈部,用一只手捂住太阳穴,另一只手从后方护住颈椎,两个手肘向前夹紧护住面部,同时弯曲身体为“婴儿状”,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也是保护头部其他部位的姿势。

3、脸上三角区

面部“危险三角区”,位于鼻根及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简单来看,就是面部两条法令纹与嘴唇形成的三角形部分。

这部分之所以危险,是因为这个区域内的血液供应特别丰富,而且与脑部直接沟通。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轻者会引起局部面部脓肿,重者易在面部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的静脉血回流,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全身的大面积感染,最重的还可能会出现毒血症、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真实案例:

防护措施:

一旦面部三角区内长了痘痘或者脓包,千万不要用手挤、用针挑、用指甲抓,一般的痘痘都会有个周期性,会自行消退,但如果弄破了,细菌进入就容易感染。

4、脖子上的颈动脉窦

为什么吻颈、按脖子会致命或致病?

因为在你颈部外侧的中部,颈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有个叫做颈动脉窦的部分。

颈动脉窦内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它好像灵敏的“按钮”或“开关”一样可以调控血压和心率。如外力压迫颈部,就会出现反射性的血压下降、昏倒等,这是暂时性脑缺血、脑缺氧所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会更敏感,稍微受压就会出现头晕或晕厥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真实案例:

防护措施:

发生亲吻脖子致死的概率虽然很低,但也最好不要同时按住脖子两侧的颈动脉窦,爱人之间亲热时注意不要用力长时间按压脖子,小朋友在打闹时也要注意不要同时掐住脖子两侧。

5、脾脏

正常脾的质地相当于豆腐,比肝脏更加脆弱,是一个很容易破裂的腹腔器官!脾位于身体左侧肋骨下方,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发生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20%~40%,

摔跤、打闹中腰部不慎撞到桌角而使脾脏破裂的患者屡见不鲜。出血量大而快的话,很容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伤情危急;出血量少而慢的话,则不容易发现及时就诊,时间一长,情况也危急。

真实案例:

防护措施:

急性脾破裂患者短时间内出现大汗、口渴、腹痛、心慌、呼吸急促、四肢湿冷等症状,很容易发现,但迟发性脾破裂往往因为病人的忽视而遗漏,受伤时可能会有疼痛,但过后腹痛即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建议如果有受外伤,不管是否有腹痛的症状,医院就诊。

6、鼻骨

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也很容易受外力所伤。鼻部骨片菲薄细小,主要构成鼻骨骨架的是软骨,弹性大,很容易折伤,有统计显示,鼻骨骨折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外伤,约占耳鼻喉科外伤疾病50%。

鼻骨骨折会影响面部的外形及鼻腔的通气功能。严重者还会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上颌骨额突、鼻窦、眶壁、颅底等外伤!

真实案例:

防护措施:

要尽量避免鼻子受到外力的击打。鼻外伤后,医院就诊,通过检查来判定鼻骨骨折的程度。还要注意不要受凉引起感冒将会引起鼻腔堵塞,引起呼吸困难。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来源:   本期编辑:范洪岩

赞赏

长按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能否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zz/10380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