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消化内镜中心完成首例超声胃镜引导下腹

2021-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来自消化道肿瘤MDT团队的报道

年7月,消化道肿瘤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MDT)中心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患者郑某,男,72岁,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超声胃镜示侵犯固有肌层,属T2。进一步行PET-CT检查,提示:1、食管癌,病灶上下径约2cm;2、腹腔干周围软组织病灶,代谢仅轻度增高,建议密切随访观察,以除外淋巴结转移。这时,诊治的关键点在于判断腹腔干周围淋巴结有无转移。若无转移,可进行食管癌的外科手术切除;若有远处淋巴结转移,则需先行放疗。

腹腔干周围淋巴结属第七组淋巴结,周围全是腹主动脉、腹腔干动脉、胃左动脉等大血管,肿大淋巴结也仅2公分左右,穿刺手术风险及难度大。这时,胃肠外科万进主任和消化内科均提出可进行超声胃镜引导下腹腔干淋巴结穿刺术。

7月14日上午,内镜中心李叶、欧阳博文副主任医师首先进行超声胃镜检查及弹性成像,判断郑某腹腔干淋巴结肿大,融合,范围约30mmx18mm呈低回声,边界欠清晰,包绕血管,结合弹性成像考虑为恶性转移。然后,以精湛的技术在超声胃镜的引导下,从贲门以COOK22G-PROCORE细针顺利穿刺进入腹腔干淋巴结,以微负压抽吸,共穿4针,抽吸出较多组织条和组织液。整个过程没有一丝的拖泥带水,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干脆利落。术后患者没有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7月18日,病理科郑广娟主任凭借丰富的病理诊治技术给出报告:(腹腔淋巴结)可见癌细胞;结合病史和免疫组化结果符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结果:CK(+),P63(+),P40(+),CK5/6(+),CD56(-),Syn(-),CgA(-),NSE(-),p53(+),ki67(15%+),CK7(-)。

故患者郑某最后诊断为食管癌伴腹腔淋巴结转移,方案确定为先到大学城放疗科行食管癌放疗术。

应用超声胃镜引导下穿刺(EUS-FNA)判定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治疗决策及预后的影响意义重大。EUS-FNA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细胞学、及组织学免疫组化等方法常常可使患者得到确诊,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与经皮超声及CT引导下穿刺、剖腹探查等方法相比,EUS-FNA诊断腹腔淋巴结转移具有创伤小,准确性高的明显优势。

大院消化内镜中心团队在张北平主任的指导下,紧跟国内外最新趋势,开拓进取,勇攀高峰,临床技术水平突飞猛进,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竭力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提供更规范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院消化道肿瘤MDT在万进主任的带领下多学科合作解决许多疑难疾病的临床诊治问题,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消化道肿瘤术前诊断及评估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供稿:李叶编辑:苏艺胜

感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zz/10383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