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妇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1-3-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看雀斑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医院订阅哦
加速康复理念在我国迅速发展,但至今尚未形成加速康复妇科护理专家共识。基于中外文献分析、证据总结及专家会议形成本共识,包括妇科加速康复实施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3部分内容,以期为妇科加速康复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
(一)术前部分
1.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健康教育应由主管医生、麻醉医生以及责任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可以采用口头、展板、宣传册、多媒体、手机终端等多种形式对患者、家属或照顾者进行个体化宣教。建议门诊即进行相关宣教,介绍ERAS的概念、手术麻醉的诊疗过程及围手术期护理流程,并建议患者术前2~4周开始戒烟、戒酒,避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入院后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采用适宜形式一对一宣教,缓解患者焦虑、恐惧与紧张情绪,获得患者、家属或照顾者的理解、配合,有助于ERAS术前准备、术后早期进食、早期下床活动、疼痛控制及早期出院等项目的顺利实施。
建议:个体化术前健康教育应作为常规项目开展,且应从门诊开始进行全面的、多形式的宣教。证据等级:低;推荐强度:强。
2.术前优化措施:
(1)纠正贫血。术前贫血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关,术前应充分识别贫血及其原因并予以纠正,推荐静脉或口服铁剂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对于口服铁剂者,护理人员应嘱患者餐后服药,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同时告知患者大便颜色会改变,避免增加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根据血红蛋白(Hb)含量遵医嘱静脉补铁,输注铁剂前注意核查药物剂量,避免超量引起铁中毒;输注过程中注意输液速度,防止药物外渗。当药物发生外渗时,应拔除输液管路,在外渗部位使用药物或敷料或马铃薯薄片外敷,并重新建立静脉通路。
建议:对于术前贫血患者应遵医嘱予以纠正,推荐静脉或口服铁剂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输注铁剂应注意药物剂量和药物外渗。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2)营养状况评估。术前营养状态与围手术期结局密切相关,术前应采用NRS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风险评估。当患者合并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应当警惕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6个月内体重下降>10%;进食量<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d;NRS评分>5分;BMI<18.5kg/m2;血清白蛋白<30g/L。对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进行术前营养支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降低50%。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如无法满足基本营养需求,可考虑联合肠外营养,营养支持治疗的时间一般为7~10d,可视患者个体情况延长治疗时间。
建议:术前应采用NRS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营养不良病人行营养支持治疗,首选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证据等级:低;推荐强度:强。
(3)血糖控制。应密切监测患者术前血糖值的变化,血糖在10.0~11.1mmo/L以下较为理想。围手术期血糖>11.1mmo/L与不良手术结局相关,当血糖超过理想范围时,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术后应结合患者的饮食、活动及用药等情况,密切监测血糖值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并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建议: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予血糖控制及监测,推荐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同时警惕低血糖的发生。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4)血压管理。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医嘱监测血压。如患者血压维持稳定,围手术期应继续常规口服降压药物。如血压不稳定,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并加强监测。因心理因素致血压过高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耐心沟通,帮助其了解手术相关知识,并通过图片或视频观摩手术室环境和麻醉流程,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必要时请心理医学科会诊协助。
建议:对于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予血压监测及控制,同时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证据等级:低;推荐强度:强。
3.皮肤准备:
传统的术前皮肤准备一般包括淋浴、剃毛、皮肤消毒液的使用等。术前沐浴有助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率。证据表明,使用普通肥皂洗澡,在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方面的效果与洗必泰相同。目前尚未有明确证据表明剃除毛发可减少SSI的发生,因此应避免剃毛,推荐使用剪短毛发的方法。如必须剃毛,应在手术当天实施,操作应当轻柔,避免皮肤损伤。强烈推荐使用皮肤消毒剂。术中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与10%的聚维酮碘溶液相比能减少40%的外科手术感染,氯己定乙醇溶液优于聚维酮碘溶液,推荐为首选使用。
建议:推荐术前沐浴清洁,不推荐常规剃除会阴部毛发,如手术需要,可使用剪短毛发的方法进行备皮。推荐术中使用氯己定为皮肤消毒剂。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中。
4.肠道准备:
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对于患者是应激因素,特别是老年人,可致脱水及电解质失衡。相关研究尚未证明患者可从肠道准备中获益。因此,在妇科良性疾病手术中,推荐取消术前肠道准备;若手术范围涉及肠道,如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可遵医嘱给予短程肠道准备,同时口服覆盖肠道菌群的抗生素。
建议:术前不需常规行机械性肠道准备,如有必要,可遵医嘱予短程肠道准备。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4.术前禁食禁饮及口服碳水化合物:
传统观点认为,术前10~12h应开始禁食,但长时间禁食使患者处于代谢的应激状态,可致胰岛素抵抗,不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2h之前摄入清亮液体不会增加胃内容物,不降低胃液pH值,也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有利于减少手术前患者的饥饿、口渴、烦躁、紧张等不良反应,有助于减少术后胰岛素抵抗,缓解分解代谢,甚至可以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除合并胃排空延迟、胃肠蠕动异常和急诊手术等患者外,建议禁饮时间延后至术前2h,之前可口服清饮料,包括清水、糖水、无渣果汁、碳酸类饮料、清茶及黑咖啡,不包括含酒精类饮品;禁食时间延后至术前6h,之前可进食淀粉类固体食物,牛奶、肉汤等乳制品也可,胃排空时间与固体食物相当;但油炸、脂肪及肉类食物则需要更长的禁食时间。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可减少恶心和呕吐,推荐术前无糖尿病史患者口服含碳水化合物的饮品。
建议:无胃肠动力障碍的非糖尿病患者术前禁食6h,禁饮2h,术前2~3h饮用12.5%碳水化合物饮品总量≤ml;对于无胃排空延迟的非糖尿病患者,推荐麻醉诱导前6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h可摄入适量12.5%碳水化合物饮品≤ml。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6.术前镇静药物使用:
术前12h应避免使用镇静药物,因其可延迟术后苏醒及活动。对于存在严重焦虑症状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短效镇静药物,护理人员应做好用药安全指导,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及活动情况。
建议:应避免在术前12h使用镇静药物,对于存在严重焦虑症状的患者,可使用短效镇静药物,做好用药指导和术后观察。证据等级:低;推荐强度:强。
7.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
VTE包括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国内妇科手术后无预防措施的患者中DVT的发生率较高,约为9.2%~15.6%,DVT者中PE的发生率高达46%。因此VTE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患者入院后24h内,护理人员协助医生进行VTE风险评估并核实,评估工具建议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
预防措施包括:
(1)参照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的结果,建议低危患者采取基本预防。内容包括:向患者宣教预防知识;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正确指导和协助患者床上活动;避免下肢行静脉穿刺;定时评估患者双下肢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等。中危患者采取基本预防和物理预防,包括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的使用,并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采取药物预防。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3种预防方法联合使用。
(2)对于手术时间超过60min、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VTE中、高危患者(Caprini评分≥2分),建议使用梯度压力袜(又名“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根据产品说明书测量患者下肢尺寸,选择合适型号的弹力袜;使用期间,定时检查弹力袜穿着是否正确以及下肢皮肤情况,发现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和色泽变化及感觉异常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并处理;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建议日夜均穿着,可间歇脱下。此外,遵医嘱予患者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用药期间做好患者用药健康指导,密切观察患者注射部位皮肤状况以及有无出血倾向和寒颤、发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同时遵医嘱定期监测凝血、肝肾功能等。
(3)对于接受激素补充治疗患者,建议术前4周停用治疗或改为雌激素外用贴剂;正在口服避孕药的患者应更换其他避孕方式。对于持续使用激素的患者,应当按照VTE高风险人群处理,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术中可考虑使用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建议: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VTE风险,给予不同风险的患者相应的标准化预防。对于手术时间超过60min、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持续使用激素的患者,以及其他VTE中、高危患者,建议联合使用基本、物理及药物预防。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7.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无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但妇科手术多为清洁污染切口(Ⅱ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SSI。应按照规范选择抗生素,并在切皮前30min~1h静脉滴注完毕。对于肥胖(BMI>35kg/m2或体重>kg)患者,应增加剂量。当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抗菌药物半衰期2倍,或术中出血超过ml时,应遵医嘱重复给药。
建议:对于Ⅱ类切口的患者,应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重复给药。证据等级:低;推荐强度:强。
9.术前疼痛护理:
疼痛是妇科术后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护理人员在疼痛管理中应担当评估者、实施者、协调者和教育者等重要角色。
(1)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疼痛宣教,使患者阅读疼痛宣教材料、了解术后无痛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了解疼痛评估方法,如VAS、数字等级评分法及面部表情评分等。
(2)遵医嘱预防性镇痛,即术前预先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抑制中枢和外周痛觉敏化,从而预防或减轻术后疼痛,并抑制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的转化。镇痛方案可考虑术前1~2h联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曲马多、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建议:推荐对患者进行疼痛宣教,遵医嘱给药进行预防性镇痛。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二)术中部分
1.术中低体温:
术中低体温是指在麻醉期间,由于暴露和正常体温调节反应受损导致的体温异常。术中低体温的常见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术中术野暴露、体温调节机制障碍、麻醉等。建议术中持续监测体温,并采用主动保暖措施,保证核心体温>36.0℃。
在妇科全麻手术期间测量核心温度的最理想部位是鼻咽部。应常规使用适当的主动加温装置维持常温,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1)术前及术中。应调节室温至24~26℃,给予预保暖,推荐使用暖风机和保温毯;静脉补液前应当对液体适当加温。
(2)术后。继续使用保温措施,保证患者离开手术室时体温>36℃。回病房后需要继续监测体温。
建议:术中应采取保暖措施,监测体温,维持患者中心体温>36℃。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2.术中液体管理:
液体治疗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器官及组织有效灌注,避免容量不足及容量负荷过多。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进行液体治疗,一般输液量不超过1.2ml/(kg·h)。
3.液体的选择:
(1)补液首选平衡盐溶液,可减少高氯性代谢酸中毒的发生;应限制胶体溶液的使用,鉴于其潜在的出血及肾功能损伤风险,如确有需要使用,推荐使用羟乙基淀粉,其分子质量相对集中且较小,降解快,安全性更好,对凝血及肾功能的影响较小。
(2)对于妇科中小型手术,遵医嘱给予1~2L平衡盐溶液,并监测和记录患者的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报告医生,调整补液量及补液速度。
(3)对于大型手术,应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即建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区域阻滞引起血管扩张导致的低血压,可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纠正。腹腔镜手术中的头高脚低位以及气腹压力可干扰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的判断,该类手术中补液量常少于开腹手术。
建议: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进行液体治疗,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动态调整补液量及速度。证据等级:中;推荐强度:强。
(三)术后部分
1.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管理是ERAS的重要内容,理想的术后镇痛目标包括:良好的镇痛效果,运动相关性疼痛VAS≤3分;减少止痛药物使用的相关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及离床活动。
疼痛护理包括:
(1)疼痛评估。鼓励患者主动表达疼痛感受、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选择“VAS”“数字等级评分法”以及“面部表情评分”等多种方法持续性动态评估、准确记录患者疼痛感受,为医生进行无痛治疗提供依据。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后,建议静脉给药后15~30min和口服用药1~2h后评估疼痛缓解情况。
(2)多模式镇痛。ERAS倡导多模式镇痛,即多种镇痛方式、多种非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在达到理想术后镇痛的前提下,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保证其他ERAS内容的效果,包括术后早期活动、早期进食、减少术后恶心与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氟比洛芬酯)、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作为基础镇痛方案,若镇痛效果欠佳,可遵医嘱加用羟考酮/曲马多,当患者24h内阿片类药物静脉给药超过2次时,可使用自控式镇痛泵(PCA)。
建议:推荐动态评估患者的疼痛感受,遵医嘱进行多模式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证据等级:高;推荐强度:强。
2.PONV:
PONV在妇科手术患者中非常普遍,发生率约为40%~80%,是护理人员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