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疾病难发现易混淆,一经确诊,可能性
2021-4-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般情况下,生病时,身体相应地会出现各种症状,如:感冒了会头痛、咳嗽、疲倦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
然而,有些疾病却喜欢悄无声息地潜入人体,就像不定时炸弹一样,可能在一个不经意间就会引爆,甚至酿成无法挽救的悲剧!而多一份对隐匿疾病的了解,就能少一分危机~
1主动脉中的“炸弹”——主动脉瘤
案例
吉先生从3月份开始,隐隐约约出现腹痛的情况,一直以为是饮食不规律,肠胃有问题,也不甚在意。但一个月后,腹痛加剧,隐约还能摸到凸起的跳动包块,于是连忙在医院检查。
在做了腹部彩超后,确诊是主动脉瘤扩张,情况已十分严重,若不马上手术,血管可能随时会爆!
当主动脉壁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异常扩张到正常管径的1.5倍时,就被定义为动脉瘤,虽不像癌症会扩张转移,但一旦破裂,约20%的人会在5分钟内死亡,剩余80%的人最多也只有6小时的抢救时间,杀伤力极强!
但因早期症状和肾结石、胰腺肿瘤、肺癌等相似,易被误诊,很容易错过最佳急救时间,以下6类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1高发人群①50岁以上人群;
②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人;
③有抽烟、喝酒、高盐、高脂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④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的情绪中;
⑤被感染,如: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⑥先天性的主动脉膜缺陷。
建议:以上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一次超声筛查,及早发现无症状型主动脉瘤,减少意外发生。
2易混淆的预警信号虽然主动脉瘤习惯在无声无息中发展,但其实身体还是会发出预警,只是很容易被混淆:
①疼痛:疼痛的位置与动脉扩张的部位相对应,如:胸主动脉瘤的疼痛多发生在上胸部或背部、肩胛下,向左肩、颈部、上肢放射;而腹主动脉瘤表现为肚脐上方深处、腰部疼痛。
提示:腹主动脉瘤引起的腰疼常提示动脉瘤即将破裂,是突然发生的;而中老年人常见的腰痛往往持续多年,要注意区分。②腹部出现心跳:若是腹主动脉瘤,腹腔中可以摸到一个鼓包,被称为“搏动性包块”,血液流过时,跟人体心脏的搏动频率同步。
③长期声音嘶哑:左侧喉返神经是从主动脉下长上来的,如果动脉瘤压迫到喉返神经,导致左侧声带不能动,就会造成声音嘶哑。这类嘶哑并不会好转,反而会随着病情逐渐加重。
3两招护好主动脉预防主动脉瘤的发生,最主要的就是对于动脉的保护,一方面要防止血液变稠,减缓血管硬化;另一方面要提高血管的自我修复能力。
①减缓硬化减少血液的粘稠度,清理血管壁上的“粘附物”,能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抗氧化物质:像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番茄红素、芦丁等抗氧化物质,能帮助清除血管内的自由基,减少其对血管的损伤,还能调节血管壁通透性,预防血栓的发生。
番茄、蓝莓、葡萄、紫甘蓝、苦荞等都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适当多吃。
②提高修复能力当血管壁遭受一些小侵害时,会依赖其自身的修复能力,为血管树起保护伞。
EPA有“血管清道夫”的美称,一方面能清除体内多余的脂肪、胆固醇;另外还能减轻炎症、修复损伤血管,减少“坏物质”的堆积,从源头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深海鱼类、海藻类、坚果类等都含有丰富的EPA,平时可以列入日常菜单。
2可能会癌变的胰腺炎
胰腺炎听起来好像只是简单的炎症,没什么大不了,殊不知急性胰腺炎严重时也可能引发致命危机,而且若是反复出现,不好好治疗,还可能会发展成慢性胰腺炎,增加胰腺癌变的风险。
而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死亡率居全国恶性肿瘤前5位!
数据显示,其5年生存率仅为5%,中位生存期不足20个月;75%的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
胰腺的位置较隐秘,而且与肝、胆、肠、胃等器官相连,所以人体出现不适症状,人们往往不会怀疑它,而是误会了它的那些“邻居”器官。
1胰腺病变的“伪装”信号①胃痛:可表现为胀痛、钝痛、烧灼痛,常发生在饭后1-2小时,夜间更明显。易与肠胃疾病混淆。
②血糖高:胰腺癌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或β细胞损伤,引起血糖升高。若突然血糖升高,但无家族、肥胖等危险因素,则可能不是糖尿病,需怀疑是否为胰腺癌。
③黄疸:一般情况下,出现黄疸,总觉得是肝功能障碍,但其实胰腺癌若是压迫胆管,也会引发黄疸。黄疸若呈进行性加深,且伴有皮肤瘙痒,可能是胰腺癌早期。
④腰痛:胰腺肿瘤长大,会侵犯或压迫到腹腔神经丛,引起腰背部疼痛。易与腰椎间盘问题混淆,但胰腺癌引起的腰背痛多在平卧时加重症状。
2伤害胰腺的“三大杀手”①胆结石
在中国,60%的急性胰腺炎与胆石症有关。因此,有胆囊结石的医院就诊,根据具体情况,看是否有必要切除。
②酒精
酒精会刺激胰液分泌,激活更多酶原,破坏胰管上皮细胞,增加炎症反应;还会导致出口括约肌水肿,增加胰管阻力,损伤胰腺。
③过多油脂
过多的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会引起胰腺循环障碍,增加胰腺负担。因此,要养成三餐规律、均衡饮食的习惯,烹饪多蒸煮、少煎炸。
小贴士:硒元素能促进胰腺腺泡合成和分泌淀粉酶、脂肪酶,保护胰腺外分泌功能。平时可以多吃些鱼、蛋、海鲜等含有硒元素的食物。
3“隐形老虎”——大肠癌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大肠癌预防和筛查白皮书》显示,中国肠癌的发病递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2倍,每年新发近40万例,死亡近20万人,情况严峻!
专家表示,早期大肠癌术后五年存活率可高达90%-98%,而晚期癌则仅为10%;但更让人惋惜的是,大肠癌的误诊率达41.5%,近一半人发现时已是晚期。
1“伪装”的早期警报①便血
便血是大肠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但很容易与痔疮混淆。
二者区别痔疮便鲜血,且便后有持续滴血现象,但是排便习惯不会发生改变;
肠癌血与大便混合,颜色呈暗红色,且有黏液,另外排便习惯或性状都会发生变化。
②腹痛、包块
肠癌初期会出现腹痛腹胀的情况;到了中晚期则还可能在腹部摸到包块。
③食欲下降、体重骤减
突然出现胃口不好,经常头晕、乏力、虚弱,体重迅速下降的情况,都要警惕肠癌。
2肠癌的高危因素①年龄大于45岁;
②常年便秘、慢性腹泻者;
③爱吃加工肉制品、红肉;超重、肥胖者;
④有久坐、吸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
⑤有肠息肉、消化道溃疡史;
⑥有大肠癌家族史。。
注意:若有以上任意一条,建议每1-2年做一次粪便潜血检测、肠镜检查,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
小贴士:膳食纤维是大肠癌的“天敌”——研究发现,与一般人群比较,高膳食纤维人群肠癌发病率下降25%;而低膳食纤维人群增加纤维摄入(每天35g以上),可使肠癌发生率降低42%。
芹菜、四季豆、胡萝卜、玉米、麦麸、大豆等都属于高膳食纤维食物,可以每天适当食用。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置顶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