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治报告
2021-5-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猫
传
腹
一例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治报告
-前言-
上篇文章介绍了猫猫肚子大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原因还有病理原因导致的。
这次给大家介绍一例猫传染性腹膜炎(即猫传腹)的诊治报告。
什么是猫传腹?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
猫冠状病毒(FCoV)分为两种类型——I型和II型。
这两种类型都可以引起猫的传染性腹膜炎,可通过“粪便-口腔”途径在猫之间传播,但是不会传染给其他种类的动物,并且在这些病毒感染阳性者中只有约5%最后会发生猫传染性腹膜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猫传腹有哪些临床症状呢?
临床表现以腹膜炎、大量腹水、胸水或者各种脏器出现肉芽肿及死亡率高为特征。
又分为渗出性和非渗出性两种。
渗出性FIP多见于细胞免疫应答减弱的猫,以高蛋白性组织液漏入胸膜腔、腹膜腔。心包腔和肾脏被膜下腔为特征的免疫复合性血管炎。
非渗出性FIP多见于细胞介导免疫应答不完全的猫,脓性肉芽肿或肉芽肿损伤可见于多种组织中,特别是眼部,大脑,肾脏,网膜和肝脏等组织。
有些猫会同时表现2种猫传染性腹膜炎的症状。
猫传腹案例1、基本情况
异国短毛猫,荔枝,7M,雌性,免疫全。
就诊前医院做绝育手术,就诊医生临床检查发现腹部有硬块,做了血常规、生化、B超(检查结果不详)后,怀疑是猫传染性腹膜炎,手术取消。
就诊当天患猫出现精神食欲减退,呕吐,宠主带其前来就诊。
2.辅助检查
2.1临床检查
体温39.4℃,体重2.5kg,心率次/min、呼吸30次/min。可视粘膜潮红,CRT少于2s。
患猫机体体况3/9,听诊腹部胃肠蠕动音增加,触诊胃肠道内空虚、腹部中部一块无游离性的结节。
2.2实验室检查
2.2.1血常规检查(CBC)
2.2.2血液生化检查
2.2.3SAA0.5,未见异常
FIV(--)
FeLV(--)
2.2.4影像学检查
——1月5日(第3天)
超声提示:
1.肝脏纹理较粗糙,疑似肝炎;
2.胆汁淤积(大小约3.41cm*1.61cm);胆管扩张(直径约0.48cm);
3.双侧肾脏肿大,皮质回声降低,髓质环征,肾炎;
4.肠壁回声降低,怀疑广泛性肠炎;
5.腹腔淋巴结肿大(厚度约0.46cm-1.72cm)
——1.27号复查(第24天)
超声提示:
1.左右两侧肾脏皮质回声降低,髓质环征,肾炎;
2.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厚度约0.68cm-1.67cm);
3.结肠内较多积粪。
——2.19复查(第48天)
B超描述:
1.左右两侧肾脏皮质回声降低,髓质环征,疑似肾炎;
2.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厚度约0.26cm-1.80cm)。
——3.20(第78天复查)
超声提示:
1.左右两侧肾脏皮质回声降低,髓质环征,疑似肾炎;
2.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右肾左侧的2至3个肠系膜淋巴结组成一个较大的团块,大小约1.04cm*1.79cm,单个肠系膜淋巴结厚度约0.52cm-0.74cm)。
3.分析诊断
血常规结果显示淋巴细胞数目有轻微升高,怀疑与该猫的病毒感染有关,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血液生化结果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白蛋白/球蛋白,先从0.6上升到0.78,后又下降到0.4;B超提示肝脏、胆囊好转,双侧肾脏仍有损伤,肠系膜淋巴结始终肿大。
此病例属于非渗出性,临床上精确诊断FIP比较具有挑战性,尤其在没有渗出性案例中,而又不能使用非侵袭性的诊断方法诊断FIP尤为困难,结合猫猫的病史,临床症状,化验指标,目前此病例疑猫传染性腹膜炎。
小结
在本病例的治疗过程中,治疗前食欲减退,呕吐,在治疗约2个月的时候出现一次食欲减退,在治疗约第三个月的时候,出现食欲减退,并且伴随呕吐,均做个相应的检查以及处理,现在猫猫精神食欲良好,体重也已从刚刚就诊时的2.5kg,上升到现在的3.1kg。
在打针期间,出现一次颈部硬结,皮下皮肤轻度破溃的情况,怀疑和注射药物药物,此后打针在颈背部多处更换注射,为避免再次造成这种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做好鉴别诊断,猫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很少见的IBD,可引起患猫体重减轻。蛋白丢失性肠病,有时可导致腹泻。所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性质,最好在获得主人的同意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确诊。
因最新病因没有得到明确的确诊和最新药物疗效上不太明确,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