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财税改革重点锁定六大税种时间表明确
2016-4-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楼继伟:财税改革重点锁定六大税种时间表明确
楼继伟新华北京7月3日电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吹响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军号。"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是政策上的修修补补,更不是扬汤止沸,而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入变革,是一次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和系统性重构。"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那么,究竟将如何推动这样一场深入变革,楼继伟进行了详解。新一轮财税体制医治白癜风要多久改革着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问:此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是什么?答: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就是健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保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的可持续的财政制度。整体来讲,体系上要统一规范,即全面规范、公然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公平统一、调理有力的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相适应的制度;功能上要适应科学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财政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调理分配、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职能;机制上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包括权责对等、有效制衡、运行高效、可问责、可持续等一系列制度安排。改革时间表明确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有没有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答: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着眼全面深化改革全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相适应的制度"3大任务,有序有力有效推动。从逻辑看,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基础、要先行;收入划分改革需在相干税种税制改革基本完成后进行;而建立事权与支出相适应的制度需要量化指标并构成有共鸣的方案。整体改革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今明两年是关键。依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取得决定性进展,税制改革在立法、推动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事权和支出划分改革要基本达成共鸣,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是什么?答: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的6句话、24个字展开:白癜风能否治愈1是完善立法。建立法治理念,依法理财,将财政运行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2是明确事权。公道调解并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支出,促进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3是改革税制。优化税制结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完善地方税体系,坚持清费立税,强化税收筹集财政收入主渠道作用。改进税收征管体制。4是稳定税负。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保持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公道控制税收负担。5是透明预算。逐步实行全面规范的预算公然制度,推动民主理财,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6是提高效率。推动科学理财和预算绩效管理,健全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延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实行时应坚持以下原则: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当前与长远利益、坚持整体设计和分步实行相结合、坚持协同推动财税与其他改革。预算改革瞄准"7项任务"问: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答: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主要从7方面推动:以推动预算公然为核心,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研究清算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预算实行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问:为何把建立透明预算制度放在预算改革首位?答:预算公然本质上是政府行动的透明,是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需要,也是依法行政、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我们常说,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怎样让大众能看懂、社会能监督?提高透明度是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推动预决算公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围绕建立透明预算制度,要完善全口径预算,增强预算的完整性,并推动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之间的统筹;进一步细化政府预决算公然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然范围和内容,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然本部门预决算。问: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已启动,下一步规范地方债管理方向是什么?答: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还将继续扩大,同时要做好两项基础性工作。1是推行权责产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向社会公然政府家底;2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探索建立地方政府信誉评级制度,倒逼政府珍惜自己的信誉,自觉规范举债行动。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全面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改革总的要求是,疏堵结合,开明渠、堵暗道,加快建立规范公道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问:这次深化改革在清算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有些什么推敲?答: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区域优惠政策过量,已出台实行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约50项,几近包括了全国所有省。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财税部门执法不严或出台"土政策",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变相减免税收,腐蚀税基、转移利润,制造税收"洼地",不利于实现结构优化和社会公平,影响了公平竞争和统一市场环境建设,不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今后,除专门的税收法律、法规外,起草其他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都不得突破国家统一财税制度、规定税收优惠政策;未经国务院批准,不能对企业规定财政优惠政策。清算规范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违背法律法规的一概停止实行;没有法律法规障碍且具有推行价值的,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有明确时限的到期停止实行,未明确时限的设定政策终结时间点。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备案审查、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加强考核问责,重办违法违规行为。六大税种引领税制改革问:下一步税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完善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改革重点锁定六大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改革目标是依照税收中性原则,建立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一步营改增范围将逐步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125"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目标,相应废除营业税制度,适时完成增值税立法。完善消费税制度。调解征收范围,优化税率结构,改进征收环节,增强消费税的调理功能。加快煤炭资源税改革。推动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水流、森林、草原、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依照重在调控、清费立税、循序渐进、公道负担、便利征管的原则,将现行排污收费改成环境保护税,进一步发挥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动改革,由人大常委会牵头,加强调研,立法先行,扎实推动。探索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抓紧修订《税收征管法》等。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如何调解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事权与支出相适应的制度?答:政府间事权划分是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从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看,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整体稳定,是公道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的条件。目前我国中央财政的集中程度其实不高,国际上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央财政收入比重都在70以上,美国常规年份也在65左右。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主要是在保持中央与地方收入格局大体不变的条件下,公道调解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遵照公平、便利、效率等原则,推敲税种属性和功能,将收入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散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较大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一些;将地方掌握信息比较充分、对本地资源配置影响较大、税基相对稳定的税种,划为地方税,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收入划分调解后,地方构成的财力缺口由中央财政通过税收返还方式解决。另外,公道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要充分推敲公共事项的受益范围、信息的复杂性和不对称性和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根据这样的原则,将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的事项集中到中央,减少拜托事务,通过统一管理,提高全国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将区域性公共服务明确为地方事权;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在明晰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支出。中央可运用转移支付机制将部分事权的支出拜托地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