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金口碑医生nbsp同济医院普
2016-11-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杨传永
教授、主任医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医院普通外科前任主任,医院胃肠外科创始人之一。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40多年,擅长各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及肛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主院区),周五上午(中法新城院区)
在许多患者眼中,医院普外科73岁的杨传永教授有点与众不同——别人不敢做、不愿做的手术,他会毫不犹豫地接下来;患者能不吃药和不做检查解决的,他就尽量不开药、不让做检查;每一次坐诊,不管有多晚,总是将病人全部看完才下班吃饭……在首届“江城口碑医生”评选中,杨传永当选金口碑医生。
1义诊时亲切接待市民问询
每周三上午,是杨传永的坐诊时间。上周三早上8点,他准时来到诊室。第一位患者刘女士来自孝感,她患了腹腔腺癌,医院看过。刘女士一进门就焦急地问:“我这到底是啥病?怎么得上的?还能不能好……”
杨传永拿着她带来的病历,CT、核磁共振的结果仔细看,从发病原因到治疗方案,一点点耐心解释。刘女士一直听到他肯亲自主刀做手术才放下心来。
武汉68岁的李婆婆肛门处长了个小疙瘩,见到杨教授后连问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癌症哪那么好得?不着急,我先帮你看看。”杨传永边说边戴上手套,俯身为她做指检。几分钟后,杨教授起身告诉她:“没啥事,回去每天用淡盐水洗洗,几天就好了。”
“不用吃药打针?”“不用,多吃点水果粗粮,注意每天按时排便。”杨教授嘱咐道。见李婆婆仍有疑虑,杨传永耐心地解释,癌症通常有哪些常见症状。李婆婆感觉这些症状自己都没有,才稍稍放心了:“还是给我开点药吧,哪有看病不开药的?”“您就拿买药的钱多买点水果吃吧,保证比药管用。”
一名中年男子需要做直肠镜,杨传永详细地在他的病历上写上自己坐诊的时间、内窥镜室的检查时间、外科病房的联系电话,临别还不忘问一句:“还有不清楚的吗?”
30个病人全部看完时,已经到了下午2点半,杨传永这才起身招呼助手下班吃饭。科室同事告诉记者,尽管排的班是半天,但杨教授每一次坐诊,往往都是从上午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有时甚至到傍晚五六点,所有病人看完了才下班,午餐和午休几乎没有一次是准点的。
2对待每一个病人都不马虎,亲自查看病情
50多岁的直肠癌患者王先生说,每次找杨教授看病都需要等很久,可是大多数患者都愿意等,因为杨教授除了耐心听他们倾诉病痛、细心地为他们检查诊断外,还会贴心地帮他们安排好治疗。
70岁的黄梅老太太5年前患直肠癌,是杨教授帮她做的手术。手术3年后,肺部又长了肿瘤,她再次找到了杨传永,杨教授仔细帮她分析了病情,并联系了胸外科的专家帮她手术;上个月,她食管上又发现长了肿瘤,她又一次找到了杨教授,杨教授依然耐心地帮她联系好了专家。
杨传永的手机里有一张双胞胎宝宝的照片,那是他一个患者的宝宝。30岁的胡女士6年前做了直肠癌手术,去年发现自己怀孕后,既开心又害怕,惴惴不安地找到他。杨传永帮她做了详细检查后,告诉她可以放心的当妈妈。今年5月,胡女士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她第一时间把喜讯告知了杨教授。“作为医生,能够解决患者的问题是最好,如果实在不能解决,也要为他们指一个解决的方法。”杨传永说,来医院看病的人,多数都是辗转了很多地方,抱着最后的希望来的,患者可以说是身心疲惫。尽可能帮患者解决问题,是一名医生的基本责任。
3会诊时仔细查看病人的检查结果
“杨教授不仅是一名医生,更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者”。这是楚天都市报记者在采访中,不少患者对杨传永的评价。
“他说话真像我父亲。”36岁的陈先生患有胃炎,长期靠吃药止疼,原本想找杨教授开点好药,没想到杨教授不给开药反而一直劝他戒烟。“吸烟伤胃,不戒烟,你吃再多药都没用,而且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杨教授还调出了电脑中吸烟人和不吸烟人的胃镜照片跟他讲解。临别,杨教授还嘱咐他:“胃药有几十种,给你开药很简单,但是根治不了你的病,吃了反而有害,千万别再乱吃药了。”
据介绍,杨传永从医40多年,对近五分之一的病人是完全不开药,他常说不少胃肠疾病都是慢性病,跟生活习惯有关,告诉患者如何健康的生活、如何自我预防,比吃药更有效。
除了不喜欢开药,杨教授还不喜欢开检查单,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一指值千金”,他为超十万名患者进行过指诊。“80%的肛肠疾病可以通过指诊来判断的,肠镜、CT是用来判断病变的程度,有没有转移,而不是发现疾病的手段。”他说,每一个肠道病人来了,医生都应该做指诊,这是对医生最基本的要求。
4患者感激地拉着杨教授的手
杨传永每年都要做余台手术,接诊千余患者,如今73岁高龄的他依然每天上手术台。
胃肠外科病房护士长施婕和杨传永共事了4年。这4年,她不知道帮杨教授退了多少病人送的烟、酒、衣服等东西,帮病人充了多少住院费;而这4年,她收到的送给杨传永的锦旗、感谢信更多。
在病房,杨传永有个外号——拼命三郎。为了减少贫困病人的住院天数,给他们省点钱,杨传永经常加班手术、连台手术,每天做三四台手术是常有的事。手术中,需要用肠吻合器等设备缝伤口,机器“订”一下只需几分钟,可至少得花上千元,杨传永就会用手缝,一针一线,最少得盯上半个钟头,为患者省下这笔费用。“本可以安享晚年,为何还要那么辛苦?”杨传永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本破旧笔记本,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患者名字告诉记者:“这就是原因。”
49岁的叶女士年被查出患有升结肠癌,化疗后中毒导致白细胞降到极低,送来时家人几乎都放弃了希望,杨教授不眠不休地抢救,硬是把她救了回来。去年,她专程来看望杨教授,并留下了字条“杨教授,您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些年我活得很好。”
42岁的王女士年患直肠癌,去年来看杨传永时说:“得知生病时我还没有结婚,一度对活下去失去了希望,如今我的孩子已经12岁了,这一切都是杨教授给的。”
黄石的龚先生也是被杨传永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当年,因为一个小小的胃溃疡,医院给他做手术时,出现了大出血,医院紧急请杨传永会诊。当晚12点多杨传永赶到,凌晨1点多进行抢救,将近6个小时的手术后,龚先生捡回一条命。龚先生在后期治疗中腹腔感染,连下几道病危通知,杨传永再一次前去会诊,并接收龚先生跟自己到医院治疗。从此,他每天三趟雷打不动地查房,亲自换药、换引流管,一周后龚先生病情逐渐稳定……“本子上这些患者都是治疗后活了10年以上的肿瘤患者,他们还经常来跟我报平安。”杨传永说,这是他作为一名老医生,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杨教授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患者的名字
粉丝的福利来了!
你有想了解的名医吗?你有疑难杂症想咨询专家吗?
现在,这一切将变得很简单!
只要动动手指,扫码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北京哪有诊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