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荐论复杂性
2016-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论复杂性
周彦/文
大千世界,刺激纷繁,现代文明尤其给人们提供了多姿多彩、令人扑朔迷离的刺激物,我们日益发现,人类自身创造的视觉文化已经取代自然造物充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这个意义上,人已被“人的造物”所包围。作为文化现象的视觉艺术,不断向生活在既定文化、传统、惯例中的人们发出新的挑战,迫使人们调节、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审美经验,迎接这场悄悄的却是势不可挡的视觉文化的变革。
不管人们是否明确意识到,现代艺术无论在样式、意味还是深层的意义方面都愈益趋向复杂、难懂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于是,问题便接踵而至:艺术到底该如何界定?艺术的承载量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常常是对持“艺术即艺术自身”观点者提出的有力诘难)?现代艺术欲将观者置于何种地位?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宏观性的问题,不是本文所能回答的,在此,我只是想从视觉艺术心理的角度考察一下现代艺术中的复杂性问题,力图以此说明它是现代艺术中带有根本性的一种特性,同时也是现代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性质。
何谓复杂性?
艺术是精神的产品,意识的显现。精神现象本身就是极其复杂的现象,常有人提出要把握作品的本义,或要求回到作者的意识状态,殊不知这永远只是美好的幻想,诚如机能主义心理学
派创始人w.詹姆斯(W.James)所形象地指出的,用意识探讨意识,犹如“点燃着烛火去研究黑暗”,如同“用温暖的手掌去捕捉雪花”,黑暗不再是原来的黑暗,雪花也不再是原来的雪花,精神现象本身也有它的“测不准原理”。
复杂性自然是个相对的概念、历史的概念,在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人眼中,马萨乔的《逐出乐园》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刺激物,但在二十世纪的人看来,十九世纪以前的绘画,基本上是在平面上再现空间,要求于观者的就是将二维平面知觉为三维的空间,在形式层次上这可以说是简单的刺激,相对于毕加索的《阿维农的少女》、达利的《内战的前兆》等,后者的复杂程度显然大大地提高了。在现代艺术中,我们看到未来主义对运动的表现,波普艺术对媒介的开拓,达达主义对传统的反叛,新野性画派对潜意识的发掘,理性绘画对彼岸意识的高扬,“红黑白”展览对氛围的强调,等等,显而易见的是,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那种一目了然的街垒战场面、单纯的热烈情感、明确的革命性意义己不复存在,人们面对现代艺术作品常常莫衷一是,很难对某件作品作出一致的理解,有的理解经常离作者本意相去甚远,“红黑白”展览的主要作者吴山专就对有些人将他们的艺术看成“概念艺术”大惑不解。于是,复杂性便成为艺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突出出来了。
所谓复杂性(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白癜风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