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2016-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

-----可乐必妥?抗感染之港出品-----

郑波教授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助理、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内容摘要

郑教授首先介绍了尿路感染、细菌尿、脓尿的基本概念及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提出抗菌药物、细菌及患者的“抗菌治疗三角”概念,如下图:

近年来病原微生物构成及耐药率

尿标本分离细菌第一位为大肠埃希菌,男性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复杂尿路感染多,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率均高于女性。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则逐年增加。

常见泌尿系感染的抗菌药选择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可选氟喹诺酮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类(二代或三代)、磷霉素类、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抗菌。首选口服药物。

2.复发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再感染:每晚睡前或性交排尿后,可口服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磷霉素氨丁三醇。复发: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可使用Uro-Vaxone和蔓越莓。

3.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可选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感染,需静脉给药。

4.复杂性尿路感染:初始经验治疗抗菌药物有:氟喹诺酮,氨基青霉素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二代或三代),氨基糖苷类,磷霉素类。初始治疗失败或严重病例经验治疗抗菌药物可选:氟喹诺酮(如果未被用于初始治疗),脲基青霉素(哌拉西林)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磷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选择:氨基糖苷类联合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联合氟喹诺酮类。

5.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应首先进行尿培养。症状较轻者可口服用药,消化道不可给药时可采用肠道外给药。病情较重、发热的带管患者,血培养阳性者,应采用非肠道途径给药。

近来观点认为应考虑到不同的感染部位设置不同的病原菌折点,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结合左氧氟沙星在尿液中的浓度、药代药动学原理及临床疗效,其治疗尿路感染时折点应定在32μg/ml,这样患者可选择的药物会更多。

抗生物膜活性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磷霉素、氨基糖苷类、利福霉素类。

喹诺酮类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早期使用效果更好。同时可联合理疗手段(如:超声)更能有效的抑制生物膜形成。此外,喹诺酮类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粘附力,从而有效抗感染。

最后再次强调抗菌治疗三角的重要性,既要依据药敏检测结果,同时也需考虑PK/PD数据,才能选择更合适的抗菌药物。

参与方式

推荐PC端登录专区







































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yfjbx/10376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