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nbsp6点nbsp再
2016-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常用于抗炎、抗病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治疗,在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应用十分广泛。
为了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年原卫生部制定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
明确了该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临床应用管理要求、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以及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用药。
有的放矢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主要可归纳为「四抗」,即抗炎、抗免疫、抗毒素和抗休克用。
此外糖皮质激素对血液与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也有广泛的影响。
而在不同的疾病中,应用激素的目的是不同的。如:
1.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激素的指征为:①严重关节外并发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等;②常规治疗无效。
2.SARS、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中毒性菌痢等急性重症感染中,应用激素是为了加强抗炎和抗毒作用;
3.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应用激素的主要目的则是抗炎和免疫抑制。
因此,临床医生在准备使用激素之前要有明确的用药指征,避免滥用。
施用有度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又可分为基因作用和非基因作用。前者发挥作用需要转录(受机体基因调控),所以副作用小。后者不需要。
临床上一般将激素的治疗剂量划分为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超大剂量和冲击剂量。
1.小剂量:相当于泼尼松≤7.5mg/d。完全通过基因效应发挥作用,不良反应趋于零。
适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的维持治疗等。
2.中剂量:相当于泼尼松7.5-30mg/d。基因效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也随用药剂量的加大和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适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和过敏性疾病的起始治疗剂量均选择中剂量。
3.大剂量:相当于泼尼松30-mg/d。由于激素受体的饱和度增加,剂量依赖性越来越小,当达到mg/d时几乎全部受体都被结合,激素的基因效应达到最大值。
大剂量激素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能长期使用。
适用: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肾上腺危象、急性过敏反应和器官移植的起始用药等,中短期应用大剂量激素。
4.超大剂量:相当于泼尼松>mg/d。激素与其受体已经全部结合,加大剂量后主要通过非基因效应增加疗效。
超大剂量激素对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影响巨大,只能短期应用。
5.冲击疗法:相当于泼尼松>mg/d。一般静脉给药,多为甲基泼尼松龙1g/d,连用3-5天后减量至1mg/(kg?d)。
冲击治疗时非基因效应所起的作用可能更大,要注意避免引起感染、高血压、高血糖及类固醇性肌炎等严重不良反应。
药物种类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分类多样,不同药物之间的换算关系及效应强度如下表所示:
疗程适当不同疾病应用激素治疗的目的不同,疗程也不一样,原则上时间越短越好。
小剂量激素的用量与激素的生理分泌量相近,几乎无不良反应,可长期维持治疗;
在病情活动期一般将一日量分次给药,病情稳定后改为模拟激素生理分泌周期,晨起1次顿服或间日顿服给药。
中、大剂量的疗程一般不超过4-6周,超大剂量疗程在1周左右,冲击疗法一般3-5天,随后逐渐递减至小剂量维持或停药。
先减后停激素的减量与停药是维持巩固疗效的关键。停药前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以免引起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激素减量一般应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如泼尼松冲击治疗可直接减至1mg/(kg?d);初始剂量为60mg/d,可直接减至40mg/d,然后1-2周减少原剂量的10%或5mg,当剂量小于7.5mg/d后方可停药。
趋避危害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成正比。
1.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甚或骨坏死;
2.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
3.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4.激素性青光眼和白内障;
5.精神症状如焦虑、兴奋、欣快或抑郁、失眠、性格改变,严重时可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发作;
6.儿童长期应用影响生长发育;
7.面部长期外用时,可出现口周皮炎、酒渣鼻样皮损等;
8.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定植、感染。
作者王树平,主任药师,医院药学部药学部主任,丁香园合理用药版版主
编辑:王妍
呼吸君抢救过敏性休克时,糖皮质激素如何应用?回复「」,即可获取答案。回复「绑定」,还可获得5个丁当,下文献下PPT兑换各种奖品哦。内容转载自北京白癜风手术多少钱白癜风能传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