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小病毒,你知道多少
2017-6-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期接诊多例细小病毒感染的犬只,给小动物以及宠物主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下面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犬细小病毒病又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北京方言又称翻肠子,是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高度致死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肠炎型以剧烈的呕吐、血水样腹泻、脱水、白细胞显著减少、小肠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心肌炎型以急性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世界各地都有本病发生,给动物主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是危害犬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城市饲养的犬感染率较农村饲养犬要高。
自然条件下,对本病易感的动物主要是犬,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犬均易感染。断奶前后幼犬易感性最高,往往同窝暴发为特征。3-4周龄犬感染后呈急性致死性心肌炎的为多;8-10周龄的犬以肠炎为主,但心肌细胞有核内包涵体。小于3周龄的幼犬和大于3岁的成年及老年犬发病率低。
患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腹泻物、尿、唾液和呕吐物中均含有病毒。而康复的犬在一定时期内从粪、尿中排毒。
本病初发地区常常呈现暴发性流行,各种年龄的犬只往往都能感染,病死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只有幼犬才出现新病例。
临床上该病常表现为肠炎型或心肌炎型,极少数病例在同一个体上可同时出现心肌炎型和肠炎型并发。
1.临床症状
(1)肠炎型常常发于3-4月龄以上犬只,潜伏期1-2个星期。临床表现为突然呕吐,而后腹泻,粪便黄色或灰黄色,并且有大量的粘液,接着西红柿样稀便,有难闻的恶臭味。患犬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血液浓稠,但血清总蛋白减少,白细胞锐减,转氨酶指数上升。后期并且有的出现体温升高,超过40°的病犬多数死亡。多数病犬可视粘膜苍白,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病程一般7天左右。少数的病例有长达2周,最终预后不良,全身器官衰竭而死。成年犬发病体温一般不升高,症状较轻,有较高的治愈率。
(2)心肌炎型多见于8周以下的幼犬,常突然发病,数小时内死亡。感染犬精神、食欲正常,间歇性呕吐,或有轻度腹泻和体温升高,有的呼吸困难,持续几个小时,脉搏快而弱,可视粘膜苍白,心律不齐,常因心力衰竭死亡,病死率60%-95%,临床症状轻微者可治愈。
2.病理变化
(1)肠炎型自然死亡的病例均消瘦,腹部蜷缩、眼球塌陷,可视粘膜苍白,肛门有血样水便流出。皮下组织脱水,血液粘稠而暗红,肌肉僵硬。少数病例可见有腹腔体液增多。胃肠道黏膜脱落水肿,有的出血性变化。空肠回肠的病理变化最为严重,表现为肠壁不同程度的增厚,肠管增粗,肠腔狭窄,有大量的血样或黑色血块内容物,肠道内黏膜呈斑点状或弥漫性出血。盲肠回肠和结肠内容物呈酱油色,腥臭无比,伴有刷状出血。肝脏肿大,质地脆弱,切面有凝血不良的血液。胆囊膨大,内有大量胆汁。脾脏轻度肿大,有的伴有出血性梗死灶。心肌柔软,呈黄红色。
(2)心肌炎型肺呈灰红色或花斑点状,肺胸膜点状出血,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液体。心肌呈白色条纹状,心室扩张变薄。有的病例可见心内膜点状出血。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病理变化是心肌纤维有核内包涵体。
可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做出初步诊断。同时还需要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如下检查。
1.病毒分离
用患病犬或濒死期的扑杀取其肠内容物,加氯仿混匀,进行一系列处理得到分离培养的病毒。可用荧光抗体染色、微量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
2.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技术、PCR、等方法可用于该病的特异性诊断。
1.免疫预防现有的疫苗除国产的二联苗、三联苗、五联苗、七联苗等以外,还有进口的二联苗、四联苗、六联苗、八联苗。在宠物临床上进口苗最常用,免疫程序一般是首免在45到60日龄一次,二免在首免的三周后,三免在二免的三周后,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免疫保护率在95%以上。
2.治疗?心肌炎型往往来不及治疗就突然死亡,即使治疗往往效果不佳,预后不良。?肠炎型治疗原则是特异性高免血清治疗,呕吐腹泻严重者禁食禁水补充体液、调节酸碱平衡、控制继发感染、止吐止泻、补充机体所需能量以及在血清总蛋白减少时,给予注射用白蛋白或球蛋白,调整体液的胶体渗透压。?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常检测血常规,实时监测白细胞的变化以及机体是否贫血严重;要实时监测电解质或血气,检测血液离子丢失量或机体是否代谢紊乱,做好随时调整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