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脓肿病例分享及相关知识复习
2018-6-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病例回顾:
病史:患儿,女,24天,为29+5周外院出生双胎之小胎,因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收入新生儿科,出生后第10天,外院发现患儿呼吸急促,查血感染指标明显升高,予抗感染治疗,次日复查感染指标持续增高,床边超声发现肝左叶及右前叶混合回声团,考虑肝脓肿,为求进一步诊治转我院新生儿科。
超声检查结果:
1、我院首次超声检查:肝右叶及左内叶混合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混合回声团边缘可见少许彩色血流。
2、我院治疗1周后复查:肝右叶及左内叶混合回声团略有缩小。
3、治疗3周后复查:肝右叶病灶消失,左内叶可见混合回声团。
4、治疗后7周后复查:左内叶混合回声团缩小。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儿肝脓肿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肝脓肿?
肝脓肿是临床上肝脏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胆系疾病、糖尿病的总体发病率增高,以及抗生素的滥用等问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内地发病率为十万分之5.7。儿童期的肝脓肿比较少见,多发生于发展中国家,以4岁左右常见。而发生于新生儿期的肝脓肿十分罕见。
二、肝脓肿的病因有哪些?新生儿与成人肝脓肿的病因有何不同?
1、成人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败血症、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系疾病如胆道结石、感染及胆系恶性肿瘤等、开放性肝损伤。
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
隐源性肝脓肿——原因不明的肝脓肿,可能与肝内已存在的隐匿病变有关。这种隐匿病变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菌在肝内繁殖,发生肝脓肿。常见于糖尿病患者。
2、新生儿肝脓肿
新生儿肝脓肿的致病原因与儿童及成人不同。感染的血行播散,脐静脉插管,菌血症,腹部手术,免疫缺陷等是新生儿肝脓肿的常见病因。
三、肝脓肿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新生儿与成人肝脓肿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1、成人表现较典型:
寒战、高热:最常见。
肝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可伴有右肩牵涉痛、胸痛、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
消化道及全身症状: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胀。
右下胸部及肝区叩击痛。
皮肤红肿、凹陷性水肿。
右上腹肌紧张、上腹腹膜刺激征。
严重可出现黄疸。
反应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
病程长者常有贫血。
2、新生儿肝脓肿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多数仅表现为腹胀、进食少、呕吐等非特异症状。
四、肝脓肿的病理改变是什么?
分为化脓性炎症期、脓肿形成初期及脓肿形成期三期。
1、化脓性炎症期的病理改变为肝组织局部肝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充血及水肿。
2、脓肿形成初期病理改变为局部肝细胞开始坏死,部分出现液化形成小脓肿,常呈多点多中心分布,病灶之间由未坏死肝脏网状结构及炎性反应增生纤维组织形成多条分隔。
3、脓肿形成期则脓肿进一步发展,小脓肿融合形成大的脓腔,分隔及内部炎性水肿组织坏死较为彻底,脓肿壁开始形成包裹,典型脓肿壁内层为炎性肉芽肿组织,外层为纤维肉芽肿组织,其外围可伴有炎性充血水肿带。
五、肝脓肿超声表现有哪些?
1、化脓性炎症期及脓肿形成初期在常规影像学表现多无明显特征,亦称不典型肝脓肿;而脓肿形成期因影像学表现特异,称为典型肝脓肿。
2、不典型肝脓肿常规超声表现为不均质稍高、稍低或等回声团块,与周边肝组织分界不清或欠清,缺乏特异性。
3、典型肝脓肿常规超声表现为以无回声为主的囊实混合性团块,囊性部分形态多不规则,内透声差,可见带状强回声分隔及细密点状强回声漂浮,部分呈分层征,改变体位可见点状强回声移动,部分产气杆菌导致的肝脓肿前壁处可见片状强回声闪烁,即“彗尾征”。
(黄翠青发布)
原创文章,请尊重知识产权,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点击右上角您可以进行如下操作分享此文:
1、和朋友们分享此文;
2、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3、将文章分享到腾讯微博;
4、点击“历史消息”即可查看以往发送的资讯文章;
您还可以扫描主治白癜风疾病白殿疯病正常生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