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刀的大手术解放军第266医院
2019-7-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技术是临床近10多年来外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进展。由于腹腔镜视野的放大,使解剖结构更容易辨识,更易找准组织间隙,对肿瘤的挤压、牵拉少,减少了肿瘤细胞脱落的可能。我院近年来已广泛开展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及病人接受。
★解放军第医院普通外科在赵向阳院长的带领下,经近十年努力,从与解放军医院协作,及派多人赴外地学习、培训,到目前已完全独立操作,熟练掌握了腹腔镜的各种手术技术,目前对于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均能达到国家标准!
★近期病例★
患者老年女性,71岁,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自行口服“中药”,后果欠佳。出现阵发性腹胀,入院后经肠镜检查示回盲部肿瘤!病理诊断:回盲部中分化腺癌,并伴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高血压病3级,2型糖尿病,心律失常-偶发室早,高脂血症等病症。给予“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
结肠癌的基本症状:1、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不适或、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阑尾炎发作;而左半结肠癌时,多表现为梗阻可突发,出现腹部绞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阻,或慢性梗阻症状如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等。2、大便习惯的改变:右半结肠癌时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当癌肿继续增大影响到粪便的通过时还可出现交替出现的腹泻与便秘;而左半结肠癌则多表现为排便困难,并随病情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此外,若癌肿位置较低,还可出现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的感觉。3、粪便带血或粘液:右半结肠癌时,出血量小且由于结肠的蠕动使之与粪便充分混合,导致肉眼观察不易看出,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而左半结肠癌则其出血和粘液不与粪便相混,约有1/4的患者可在粪便中肉眼观察到鲜血和粘液。右半结肠由于供应血管较多,解剖变异较大,毗邻脏器关系复杂,标准的根治术必需解剖暴露所有的肠系膜上血管,并清扫其周围淋巴组织,易出现大出血,造成医源性损伤,肠系膜上血管的解剖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避免大出血、防止医源性损伤、保证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和手术质量的关键。
步骤包括:
1.先切开腹膜显露肠系膜上静脉(SMV)。并于中结肠血管左侧辨认胰颈下缘,进入小网膜囊;
2.沿SMV左侧缘纵向反复多次切开薄层脂肪组织,以显露可能的结肠动脉分支(回结肠动脉或右结肠动脉及中结肠动脉),并结扎处理,充分显露SMV的全长;
3.结扎处理中结肠静脉汇入SMV的属支后,与SMV右侧处理回结肠静脉;
4.沿SMV右侧向胰颈分离,显露胃结肠干的各个分支,单独切断右结肠静脉/或胃网膜右静脉;
5.分离胰十二指肠前间隙和Toldt间隙,游离结肠,脐周切口完成吻合。特点:1纵向显露SMV左侧缘全长后再处理各静脉属支,简化各静脉属支的显露;
6.以胰腺颈部为标示,处理静脉属支更加安全。腹腔镜下往复式右半结肠根治术简单、安全、可行。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脏器扰乱小,避免了空气和空气中尘埃或细菌对腹腔的剌激和污染。术中以电切电凝操作为主,对血管先凝后断,止血彻底,出血极少,手术结束前冲洗彻底,保持腹腔清洁。因而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可较早进食,大大减少了术后肠粘连。2、腹腔镜手术是真正微创手术的代表,创伤大为减小,手术过程短术后恢复快。
3、术后可早期下床,睡眠姿势相对随意,大大减轻了家属陪伴护理的强度。
4、腹壁戳孔小(3-10mm不等)、分散而隐蔽,愈合后不影响美观。
5、一般采用全麻,各项监护完备,安全性大为增加。6、戳孔感染或脂肪液化远比传统开刀的切口明显减少。
7、腹壁戳孔取代了腹壁切口,避免了腹壁肌肉、血管和相应神经的损伤,术后不会出现腹壁薄弱和腹壁切口疝,不会因为腹壁肌肉瘢痕化影响运动功能,不会因为腹壁神经切断引起相应皮肤麻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