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你会更懂脊髓损伤的尿路感染

2021-8-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中医医院手足癣 http://m.39.net/pf/a_9149322.html

脊髓损伤的尿路感染

嘘客之友第期

1什么是尿路感染通过菌尿、白细胞尿、尿培养阳性等检查异常并呈现相应症状的疾病称之为尿路感染。

尿常规提示尿液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的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排除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在4周内%会产生菌尿,清洁间歇导尿的患者菌尿发生率也较高。菌尿并不一定是尿路感染,同样,仅有脓尿(白细胞尿)也不一定是尿路感染,只有出现症状的菌尿才可以定性为尿路感染。无症状菌尿不应常规治疗,否则会使细菌更具耐药性。

病因:

脊髓损伤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如膀胱高压、膀胱低顺应性、排尿功能受损伴膀胱排空不良、尿潴留、膀胱过度扩张、膀胱出口梗阻、内在防御机制改变、泌尿系结石、膀胱憩室、膀胱输尿管反流,甚至喝水少、卫生状况不佳、慢性疾病或其他局部组织损伤如压疮、以及医源性原因等都可能是尿感的病因。其中留置导尿、不正确的间歇性导尿操作方法,使用阴茎套等均会增加尿感风险。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男性患者通过按压或鼓腹增加膀胱内压来排空膀胱,尿液会返流到前列腺和精囊中,可能导致附睾炎。

2尿路感染的确诊

尿培养和尿液分析是欧洲泌尿外科学会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专家解读

合格的尿液标本必须是清洁的中段尿,一次性无菌间歇性导尿管引流的新鲜尿液,造瘘患者需更换新的导尿管后再留取尿液。不可从集尿袋或尿壶中收集尿液用于检测。

某些症状的出现能让患者自己预判并发现尿路感染迹象:发热、寒战、畏寒

背部或腹部不适或疼痛

新发或加重的尿失禁,留置尿管周围漏尿或间歇性导尿间期漏尿

尿液浑浊,异味

尿液有沉积物

疲倦嗜睡

恶心和呕吐

其中尿液浑浊是存在有尿路感染较准确的信号。尿感不一定发热,但发热大多是尿感引起,尤其是上尿路感染。

反复发作或持续性感染的脊髓损伤患者,需作合适的检查明确感染源:

?膀胱镜检查排除结石;

?上尿路影像检查排除梗阻、结石、肾脓肿或肾积水;

?静脉尿路造影排除梗阻、结石、肾积水或膀胱输尿管反流;

?CT检查用于肾盂肾炎或肾脓肿的诊断;

?B超检查用于附睾炎的诊断。

3尿路感染的治疗

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各种程度的无症状菌尿属于正常现象,治疗也许能暂时使检查结果有所好转,但很难持久,滥用抗生素反而容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专家解读

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发生的尿感属于复杂性尿路感染。一般给予5~7天的抗生素治疗。留置导尿患者7~10天的抗生素初始治疗。上尿路感染并有发热的给予14天抗生素治疗。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可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治疗期间患者需更换所有的导管,间歇性导尿患者需经常彻底排空膀胱。

4尿路感染的预防

脊髓损伤患者应合理的进行膀胱管理,更彻底的排空尿液,预防膀胱扩张。间歇性导尿的患者,需注重操作方法是否恰当。

用一次性无菌导尿管代替重复使用的清洁导管

亲水涂层导管会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保持合适的饮水量

接触的地方和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留置导尿的患者必须定期更换导尿管。需长期留置的,膀胱造瘘比尿道留置的方式尿路感染风险低,但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

▲膀胱冲洗并未证实是有效的,一些专家认为反而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使用阴茎套的患者可能导致残余尿量增加、慢性尿潴留、膀胱内压力升高,增加了尿路感染的风险。长期使用阴茎套还会引起阴茎皮肤的破损和瘢痕形成。

▲脊髓损伤患者用口服抗生素来预防尿路感染有争议,疗效也不明确,不推荐。

最近一项对不同病因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的随机双盲研究发现,浓缩的蔓越莓补充剂对预防尿路感染并无效果。

以上内容依据科学出版社版“神经泌尿学——临床循证指南”编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yfjbx/10384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