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重回财政部改革派新财长面对钱袋子难
2016-4-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楼继伟重回财政部改革派新财长面对钱袋子困难
改革派新财长面对钱袋子困难 本报吴丽华北京报道 3月16日,执掌中投6年以后,曾在财政部副部长任上工作9年的"老财政"楼继伟成为新一任财政部部长。自此,这位被外界称为"市场派"、"改革派"并且全程参与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学者型官员,开始接收国家的"钱袋子"。 再次回到财政部,楼继伟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强化预算管理、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分配、地方税体系构建等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困难。 见证了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变迁,即使在担当中投和汇金公司董事长后,仍关注着未来财政体制改革路径的楼继伟,重回财政部,如何面对财税改革的诸多问题,是摆在他眼前的重要任务。 重回财政部 当年挂帅中投,楼继伟阅读过宏观调控,对财政货币政策非常精通,又在地方政府和经济职能部门担当过要职,如此"专家型官员"被外界认为是接收财政部再合适不过的人眩 1977年岁末,参加了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的楼继伟考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楼继伟进入中国著名的政府智囊团及教育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数量经济学的硕士学位。1984年,楼继伟从社科院毕业后,即进入国务院办公厅调研室财金组任主任科员、副组长,这期间他被"伯乐"朱镕基所发现。 那时,在中国的经济学界,以吴敬琏为代表的被称为"吴市潮、"市场派",他们坚定地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而楼继伟和现任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和原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都曾是"市场派"的核医治白癜风权威医院心人物。 1992年楼继伟赴京担当国家体改委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这期间他参与设计了影响深远的1994年税制改革。他还是当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牵头人,改革成果得到当时的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的充分肯定。 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一直作为全部改革突破口的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着预算制度改革、建立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推动税收制度改革、预算收支矛盾等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财税改革大戏在楼继伟的主导下将如何上演,外界倍感期待。 直面财税改革 "有想法,也有魄力。"1名财税领域不具名的专家这样向本报形容楼继伟。而梳理近年来他对财税体制的研究,或许能够窥见这位新财长对财税改革的一些观点。 "下一步改革方向应当像常规的大国那样,把国家应当管理的事务管起来,从而大量减少相应的专项转移支付。"去年初,在博源基金会联合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在清华大学共同举行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研讨会上,楼继伟这样论述他的观点。 这次会议上,他还系统论述了财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和未来路径。 会上,楼继伟还指出关于下一步改革的方向,触及中央白癜风能不能治好地方在财力分配和政府职能分配上的基础研究。而此前不久他刚在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主编的《比较》杂志上撰文《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的6项制度》,详细论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文中他明确表示,"分清中央与地方的支出,是正确的方向。现在我们的做法是保持现有不合理的事权,多给地方政府资金让它们办本应由中央政府办的事项,这样做没有前程。" 在具体操作上楼继伟也有自己的假想。"如果说我们以往的改革,主要触及'财',也触及到'政',那么下一步,'政'是绕不过去的。我们已步入深水区,果敢而又慎重、坚定而又延续地推动财政改革,在管理国家的方式上采取现代国家的做法,将为更深层次的改革打下基矗" 该文还详细论述了他对个税体制、社会保障体制、财政和央行账户的关系等问题。 对备受关注的个税改革,他指出,重点应当放在改税制,而不是提高免征额。 有财税专家指出,像楼继伟这样的专家型官员,将财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牵涉到诸如财政体制这类根本性体制改革的问题上,他或许能向国务院贡献更多建设性的意见。 更有分析人士认为,楼继伟当年在财政部做了9年副部长,现在回去当部长,可以将一些未尽的改革,诸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预算管理改革等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