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炎的诊断、影象表现、预防
2016-8-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椎间盘炎的诊断、影象表现、预防
概念:椎间盘炎是指发生于椎间盘、软骨终板和相邻近椎体的炎症性病变。曾被称为:椎间型感染性脊椎炎、椎间隙感染、化脓性椎间盘炎。病因椎间盘营养来源婴幼儿:血供丰富。营养来源:椎体骨化中心,前、后纵韧带血管。13岁时:无血供(纤维环周围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营养来源:软骨终板和纤维环弥散。易感因素:机遇性感染、免疫缺点、糖尿病、全身性感染、透析、器官移植、嗜可卡因。感染途径:血行性、医源性操作(如手术、参与等)、椎体骨髓炎、腹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腹膜后感染。临床表现剧烈腰痛与肌肉痉挛是椎间盘炎的典型症状:椎间盘手术后症状减缓,以后又出现局部剧烈的痉挛性疼痛可向下肢、臀部、腹股沟等其它部位放射。疼痛特点:疼痛有别于术前的神经根刺激症状表现为腰痛程度常常大于下肢放射痛,动重静轻,昼轻夜重,对外界声音、震动特别敏感,任何轻微的体位改变如翻身、咳嗽等都会引发剧烈的疼痛,普通止痛药疗效差,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发热、寒战、食欲消退。自发性椎间盘炎:少数初期主要症状为腰痛,疼痛程度较轻,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可部份减缓,病程相对缓慢,容易误诊。查体脊柱活动明显受限,常取被迫体位,局部明显压痛,有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椎旁深部压痛,叩击痛明显,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可为阳性,膝踝反射无明显异常,无明显下肢感觉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影象学检查MRI检查:椎间盘炎初期的最好检查方法。T1加权像信号减弱,T2加权像信号增强。椎间盘改变:初期椎间隙无变窄,进展期(2—4周后)多数变窄,高度可降至椎间隙一半以上,为椎间盘炎的的特异征象。椎间盘脓肿或邻近椎体紧缩时,椎间隙可增宽。邻近椎体改变:椎间盘炎相邻的椎体软骨终板及松质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累破坏,椎体边沿呈明显“虫蚀”样骨质破坏,受累椎体病变区呈弥漫性、片状或带状异常信号,多以椎间盘为中心呈对称散布,破坏区边沿与椎间盘分界模糊。椎旁软组织改变:椎间盘炎周围伴随软组织蜂窝组织炎,表现为环绕椎间盘的长T1、长T2信号软组织肿胀,或伴随椎旁软组织脓肿。严重者,椎旁脓肿累及椎管及椎间孔,致椎管内硬脊膜外间隙变窄,硬脊膜囊腹侧受压,呈弧形移位。椎旁脓肿波及单侧或双侧腰大肌,致腰大肌肿胀、推移鉴别诊断1、腰椎结核:结核中毒症状,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增高,血沉增高,X线间隙变窄或椎体破坏,腰大肌阴影增宽。2、腰椎转移性肿瘤:绝大多数不累及椎间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碱性磷酸酶增高。3、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椎间隙正常。医治1.守旧医治:严格卧床制动+有效镇痛平静+抗菌素运用+理疗+对症用药运用原则:初期、大量、广谱、联合、持久。1、头孢唑啉、妥布、克林2、甘露醇:毫升,逐日两次,5—10天3、症状严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10毫克,10—15天4、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2月。物理医治:超短波医治,无热量(1级剂量):无温热感,在温热感觉阈下急性炎症初期,水肿初期血液循环障碍部位2、手术医治:少数病人需采取手术医治守旧医治2—3周控制不满意或椎体破坏超过50%或伴随神经受损症状。手术方式:前入路病灶清除融会术经后路病变椎间盘切除术椎管探查冲洗、灌注经皮穿刺椎间盘病灶清除预防1、提高本身抵抗力2、预防感染(上呼吸道、泌尿道)3、术前常规检查和排除潜伏机体感染4、术中无菌操作5、术中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中推8月份课程安排报名联系人芮老师
白癜风哪治得好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