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脐茸是什么怎么护理

2017-5-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脐疝:

什么是脐疝?宝宝哭泣或是用力时,肚脐会凸出来,这叫脐疝。疝的意思是“肠子通过缺损部位凸出”。疝气可能只有弹珠大小,也可能有高尔夫球那么大。

脐疝的原因:

胎儿在子宫中时,脐带穿过腹腔壁进入胎儿的身体,为胎儿供应血液。宝宝出生后脐带脱落,肚脐周围的腹腔壁肌肉开始挤压闭合。如果这些肌肉层未能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完全闭合,肌肉层下面的肠子就会透过薄薄的腹腔壁从缝隙中挤出来,宝宝就会出现脐疝。

按压脐疝凸出的部位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是肠管中的气体和消化物混合在一起而发出的声音。

脐疝该如何治疗?

脐疝不用处置也没有危险,大多数脐疝会在宝宝一岁左右痊愈。所以,国内外大多数儿科医生对脐疝的态度都是不用管它,让它自然痊愈。

脐疝带到底有没有用?

近年来,亚洲国家,尤其中国、日本等众多小儿外科医生越来越多采用不同的腹带加压方法(脐疝带)保守治疗脐疝。年,日本的大塩猛人等对2所儿童中心就诊的年龄小于6个月的脐疝患儿采用随访观察和腹带加压治疗,结果显示,随访观察患儿组6个月大时45.8%患儿脐疝自愈,12个月大时70.8%的患儿脐疝自愈;腹带加压治疗组所有患儿6个月大时脐疝治愈率%。

护理关键:

在日常护理中要尽可能减少宝宝的哭闹行为。若妈妈们很担心的话,月嫂可以给宝宝用脐疝带,有可能会促进脐疝更快痊愈。

脐茸:

脐茸是小儿脐部的卵黄管残余组织(胚胎残余组织)增生物,又称为脐部卵黄管息肉或脐息肉。通俗的讲,脐茸是小儿脐带脱落后,创面上出现的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有少量“脓水”样分泌物(如果被碰伤,分泌物可呈血性)。

从脐茸的成因来分析,它属于一种先天畸形,“脐茸”的同义词“脐部卵黄管息肉”或“脐息肉”。

脐肉芽肿是指由于断脐后未愈合的伤口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形成的息肉样增生物。

虽然脐茸与脐肉芽肿在成因上有所不同,医院的处置上,采用的方法相似,因此,脐茸经常与脐肉芽肿混为一谈。

治疗及护理:

我们建议如果出现脐茸还是首选就医。

1)一般的脐茸可以用生理盐水配合1%甲紫溶液(俗称紫药水)治愈。每天2次~一般10天内都会治愈。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脐茸的宝宝肚脐一定不要沾水,保持宝宝肚脐干燥。

2)体积小的脐茸,可用10%硝酸银烧灼(药物腐蚀),有蒂的脐茸,可先以线结扎,残留部分再用10%硝酸银烧灼。(由医院处置)

3)粗大的脐茸,一般需要手术切除。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白癫风 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ysbj/10378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