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胃病怎么来的,主要是吃出来的
2017-9-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十人九胃”。很多人有胃病,而且是老胃病,这个“老”字是怎么来的?久治不愈的胃病就是老胃病。
实际上,小孩生出几个月,如果喂养不当,就会得胃病。
一般成年人,平时吃得下睡得着的时候,即使胃镜查出来,毛病很严重的,也不当一回事。
你叫他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他更加不舒服,拖啊拖啊,拖到后来,就成老胃病。
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普通人群中已有近七成患有胃病。
而由于学习压力和喜喝冷饮,胃病患者更是已呈低龄化趋势,在东莞的胃病患者中,中小学生已占了将近一成。
许多胃病都是吃出来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最易损伤胃。
大量进食油腻食物、酗酒、休息不好等容易诱发胆石症;胰腺炎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暴饮暴食。
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早上起床晚,顾不上吃早餐,午饭在外随便应付点,晚上加班完后,大吃一顿,一日三餐,饥饱不均。
进食间隔时间太久,胃早已经排空,过多的胃酸侵蚀胃、十二指肠黏膜,易导致消化性溃疡,还会使肠液分泌和蠕动受到抑制,导致腹胀、便秘等症状。
肝、胆、肠、胃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个脏器受到损害,则会影响其他脏器。三餐不规律易造成胆汁淤积、胆结石等症,遂影响肠胃对脂肪的消化。
此外,爱吃冷饮也会导致肠胃疾病。
夏季,大量进食冷饮,冲淡了胃酸和胃蛋白酶,影响消化功能。有的人贪凉饮冷,冰淇淋、雪糕、冰镇啤酒、冰镇西瓜、冰镇饮料等,图一时之快,却留下胃病隐患。尤其是有的年轻人饮酒过度甚至酗酒,又不注意休息,胰腺炎就会找上门,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暴饮暴食、过量进食还会诱发急性肠梗阻。尤其是老年人或有过手术史的人,因手术后会导致或轻或重的肠粘连。
当不适当进食或进食过量时,近端肠管腔内压力突然增大而导致肠梗阻,引起腹痛、腹胀、呕吐等。
如果长期生活不规律,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经常空腹饮酒,极易诱发胃穿孔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主要表现是突发上腹部剧烈的刀割样疼痛,迅速扩散到全腹,延误治疗会导致腹腔感染,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恐癌症”也会诱发胃肠病。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时,常常茶饭不思;而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食欲倍增。
事实上,胃肠功能的改变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某些突发事件、家庭和工作单位人际关系的紧张、工作压力增加等导致的疲劳、焦虑和心情抑郁,可使溃疡病发生率明显升高。
从临床看来,精神压力也常会导致肠胃疾病,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发病也常常与情绪变化有关。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非科学性误导和医务人员的不当解释,也常常可加重或诱导胃肠疾病。
如对某些所谓的癌前病变的错误解释和过分夸张,常常使许多患者感到恐惧,终日惶惶不安,多方奔走求医,甚至不听其他医务人员的正确意见。
慢性胃炎是很常见、很普及并且容易复发的一种疾病。为了预防患上这种“流行病”,应当保持正确的饮食规律,一日三餐,饭吃八分饱,少吃零食,切不可暴饮暴食。
一般的食物在胃中约4小时左右,即被全部排入肠中,因此除晚餐至次日早餐外,每餐进食时间相隔在4~7小时为宜。
这是因为,相隔时间过短,胃中食物未消化尽,而又进食,胃得不到休息,会影响胃的功能,久而久之容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而进食时间相隔过久,胃早已排空,过多的胃酸侵蚀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易发生消化性溃疡,还会使肠液分泌和肠道蠕动受到抑制,导致腹胀、便秘等症状。
古人云,十人九胃病,说明自古以来胃病都是很常见很普及的一种疾病。其中慢性胃炎占大多数。主要表现有:
1、疼痛
这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导致隐痛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复杂。病因包括受寒、气滞、血瘀等,表现形式有隐痛、刺痛、绞痛。
2、气胀
这也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脾胃运化失职,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胃内的气体不能及时、正常排出,从而导致气胀。
3、食后腹胀
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肠胃蠕动过慢,都会导致食胀。
4、舌淡无味
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导致脾虚,都会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5、口苦
这是肝胆受热产生的典型症状,是胆气上泛的表现。西医检查归类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如果您有以上的症状那么请你找专业的医生诊治吧。
胃病与人们自身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胃病单纯靠吃药是吃不好的,必须防治结合,三分治疗,七分调养。
注意饮食清淡
要多吃点清淡的食物,主食应以谷类粗粮为主,可以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要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的比例。
同时,多喝粥和汤,比如新鲜的绿叶蔬菜小米粥、面条汤、疙瘩汤等,不妨配点咸菜,这些汤汤水水都具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能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道得到休息调整。不渴也要喝水。要注意多喝水,无论渴不渴,都要多喝水。这样可以加快胃肠道蠕动和新陈代谢,减轻大量肉类食物和酒对肝脏的危害。
最好喝白开水或茶水,茶也可以清除胃肠道的油腻,使胃肠道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多吃蔬菜水果
要多吃一点新鲜的绿叶蔬菜、水果,注意补充膳食纤维。如木瓜、香蕉、苹果、生菜、芥菜、胡萝卜、芹菜等新鲜蔬菜水果,不仅可以排除体内的垃圾,并且具有通便和调理肠胃的作用。
此外,山药作为药材,也有滋养脾胃的作用,无论做菜还是煮粥都可以。
不要饮酒,不喝咖啡、浓茶、碳酸饮品,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胃的负担和损伤。
注意饮食规律
有规律的生活对于肠胃的调养非常重要,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如果已经得了肠胃疾病,除要按时用药外,还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抵抗疾病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要尽快恢复正常的饮食规律,三餐定时、定量。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每口饭最少要咀嚼20次,在咀嚼的过程中,胃肠道、胰腺分泌的酶也会大量地增加,促使食物消化吸收。
注意胃部保暖
“10个胃病9个寒”,胃的脾性喜燥恶寒。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
如感到胃部发冷,可以多喝点小米粥,民间有小米粥养胃的说法,也可以喝一些生姜茶。
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有研究证实,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肠胃系统的正常活动。
因此要保持精神舒畅愉快,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