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腹腔感染 > 疾病诊断 > > 尿路感染一

尿路感染一

2021-2-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尿路感染(UTI)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主要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

一、病因

1.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

2.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感、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多为肠球菌、变形杆菌等。

3.变形杆菌常见于尿感伴有尿路结石者。

4.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

5.金黄色葡萄球常见于血源性尿感。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最常见。

(2)血行感染:少见,多发生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3)直接感染

(4)淋巴管感染

2.机体的防御功能: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是否发生尿路感染除与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机体的防御功能。

3.易感因素: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机体免疫力低下、神经源性膀胱、妊娠、性别和性活动、医源性因素、泌尿系统结构异常、遗传因素。

4.细菌的致病力

三、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征)。可有耻骨上方疼痛或压痛,部分病人出现排尿困难。尿液常浑浊,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

(二)肾盂肾炎

1.急性肾盂肾炎

(1)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多在38.0℃以上。

(2)泌尿系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等。

(3)腰痛:程度不一,多为钝痛或酸痛。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

2.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可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

四、尿液检查

(一)常规检查: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HP称为白细胞尿。

(二)白细胞排泄率:准确留取3小时尿液,立即进行尿白细胞计数,所得白细胞数按每小时折算,正常人白细胞计数2×10?/h,白细胞计数3×10?/h为阳性,介于(2-3)×10?/h为可疑。

(三)细菌学检查

1.涂片细菌检查:未离心新鲜中段尿沉渣涂片,若平均每个高倍视野下可见1个以上细菌,提示尿路感染。

2.细菌培养

(1)采集:可采用清洁中段尿、导尿及膀胱穿刺尿做细菌培养,其中膀胱穿刺尿培养结果最可靠。

(2)结果判读

1)细菌培养菌落数≥10?CFU/ml(菌落形成单位/ml),称为有意义菌尿,可确诊尿路感染;

2)如临床无尿感症状,则要求做两次中段尿培养,细菌菌落数均≥10?CFU/ml,且为同一菌种,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3)在有典型膀胱炎症状的妇女,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腐生葡萄球菌≥102CFU/ml,也支持尿路感染;

4)耻骨上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即为真性菌尿。

(3)假阳性

1)中段尿收集不规范,标本被污染;

2)尿标本在室温下存放超过1小时才进行接种;

3)检验技术错误等。

(4)假阴性

1)近7天内使用过抗生素;

2)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不足;

3)收集中段尿时,消毒药混入尿标本内;

4)饮水过多,尿液被稀释;

5)感染灶排菌呈间歇性等。

(四)硝酸盐还原试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含硝酸盐还原酶,可使尿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此法对诊断尿路感染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差,可作为尿感的过筛试验。

(五)白细胞酯酶试验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zd/10383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