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感染诊断注意事项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
2016-10-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6月24日,在上海交通大医院举办的第三届《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提升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上,医院原急诊科主任现任主管医疗的陈尔真副院长做了题为《腹腔感染相关脓毒症的诊治》的报告,其中有关诊断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部分令小编受印象深刻,故整理下来与大家分享。
作者:云儿
来源:医学界感染频道
诊断IAI有何注意事项?
腹腔感染(IAI)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以及局部刺激症状,如发热、寒战,腹痛、腹胀等腹部体征,以及白细胞计数(WBC)升高等。通过对腹腔引流液、穿刺液的细菌涂片和培养,可有助于性质判定。在手术前尽快找出感染源是诊断IAI的第一步,更是诊断IAI的主要目标。
通过鉴别脓毒症的三大类型(单纯性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可以了解IAI的严重程度。据流行病学统计,腹腔源性的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病死率约为25%~35%,最高超过70%,故尽早识别、尽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因相关脓毒症所致的死亡率。
感染病灶的定位主要通过B超与CT等辅助检查手段来确定,由于CT对于脓肿精确定位明显优于B超(B超与CT检查的优缺点对比,见表1),故建议临床医生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CT检查。
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IAI?
IAI的治疗主要包括液体复苏、感染源控制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超级细菌耐药现象频发,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抗菌药物的应用在治疗IAI时发挥重要作用,但抗菌药物不能一味地代替外科引流,发生脓肿时一定要进行引流。
抗菌药物应用目的IAI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清除感染灶内的细菌,尽快促进感染症状的消退,同时尽可能减少感染的复发并避免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
四大基本原则包括及时的起始治疗、药物覆盖致病菌、准确的剂量以及正确的给药途径,只有在此基础上优化治疗方案,才能提高IAI的生存率。
应用时机一旦拟诊IAI伴全身或局部炎症反应时,应立即开始抗菌药物的治疗,不必等到正确的诊断成立或可用的培养结果,在培养同时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以往的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不用抗菌药物或初始治疗不恰当的患者,其治疗无效及死亡率显著升高。具体而言,当临床怀疑IAI时,应在明确诊断感染前以及获得细菌学报告前,启动抗菌药物治疗;经B超或CT检查、腹腔穿刺、手术明确IAI,以及有明确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时,更应尽快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此外,紧随液体复苏后或IAI手术操作前也应使用抗菌药物。
感染部位指导用药针对消化道不同感染穿孔部位,应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详见图)。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在年发表的指南中就不同程度的复杂性IAI的单一或联合用药提供了建议(表2)。
图消化道不同部位常见病原体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白殿疯病传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