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小结外科感染五0702

2017-8-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1.病因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梭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常和创伤相关联,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革兰染色阳性。

2.病理生理

在缺氧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发育为增殖体,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外毒素,主要是痉挛毒素引致病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菌体及其外毒素,在局部并不引起明显的病理改变,伤口甚至无明显急性炎症或可能愈合。但痉挛毒素吸收至脊髓、脑干等处,与联络神经细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运动神经元因失去中枢抑制而兴奋性增强,致使随意肌紧张与痉挛。破伤风毒素还可阻断脊髓对交感神经的抑制,致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体温升高、自汗等。

3.临床表现

(1)一般有潜伏期,通常是7天左右,个别病人可在伤后1-2日发病。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

(2)表现为骨骼肌自上而下的强烈而持续收缩。

(3)前躯症状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4)典型症状: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隔肌。相应出现的征象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整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结合颈、四肢的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隔肌受影响后,发作时面唇青紫,通气困难,可出现呼吸暂停。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

(5)病程一般为3-4周。

4.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病史(外伤史)+临床表现(肌紧张、扯痛,张口困难、颈部发硬、反射亢进等)

(2)鉴别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狂犬病、颞下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5.预防

(1)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关键。

(2)主动免疫:采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注射。基础免疫通常需要注射三次,小儿计划免疫中通常实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的免疫注射。

a.三次注射:首次:皮下注射0.5ml;4-6周后皮下注射0.5ml;6-12个月后皮下注射0.5ml。

b.接受全程主动免疫者,伤后仅肌内注射0.5ml类毒素,即可在3-7日内形成有效的免疫抗体,不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3)被动免疫法:针对伤前未接受自动免疫的伤员,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U。注射前必须进行皮内敏感试验。如过敏,应按照脱敏法注射。目前最佳的被动免疫是肌内注射-U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6.治疗

(1)原则: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2)彻底清创引流,局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3)应用抗毒素(中和游离毒素),只在早期有效,一般注射-U,分别肌内注射与静脉滴入。目前推荐应用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早期应用有效,剂量为-U。

(4)避免声光刺激,解除痉挛。

(5)防止并发症。

(6)注意加强营养。

(7)抗生素治疗。

赞赏

长按







































百癣夏塔热片拉肚子
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zz/10379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