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默携手为AI默沙东抗感染
2021-7-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3月10日,默沙东抗感染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余位多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抗感染大计。医院翁心华教授、医院管向东教授、医院刘又宁教授、浙江大学医院俞云松教授、医院王明贵教授和中国医院陈佰义教授先后主持主会场各个环节。此外,本次大会还设有多个精彩分会场。现撷取会议主要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大会启动仪式专家合影
主会场篇
交流学术前沿进展,汇聚中西专家智慧
国际前沿
在抗感染领域内,随着各病种治疗方案的更新以及药物临床研究的推动,新的考验也应运而生。
邱海波教授
黄晓军教授
脓毒症的临床管理在全新抗菌诊疗模式下对我们提出了更多挑战,医院邱海波教授在介绍脓毒症抗菌治疗最新进展时感慨道,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证据和脓毒症单病种质控模式以及多学科合作(MDT)诊疗模式都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在血液移植领域抗感染问题上,医院黄晓军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临床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升阶梯和降阶梯经验性抗菌的治疗策略,具体而言,比如针对重症患者,可以选择β-内酰胺类中的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
DavidLPaterson教授
GeoffreyPlayford教授
随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佩特森(DavidLPaterson)教授通过对SMART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了亚太地区抗生素使用原则:对社区获得性感染,亚太地区尿路感染(UTI)或腹腔内感染优先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如厄他培南;对获得性肺炎(HAP),主要依据治疗场所的耐药性监测数据进行治疗;有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高风险患者可进行经验性抗CRE治疗。针对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危重症患者,澳医院普雷弗(GeoffreyPlayford)教授基于多项证据指出,早期治疗十分必要,临床预测制度对此有所助益。另外,血清(1-3)-β-D-葡聚糖(BDG)可用于起始抗真菌治疗和抗真菌降阶梯治疗策略,但需要进一步验证。
中国声音
随着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抗感染领域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了更响亮的声音,本土高质量研究和国内指南的诞生,都展现出了我国临床、科研专家团队的力量。
瞿介明教授
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的瞿介明教授为我们解读了中国成人HAP/VAP诊断与治疗指南的的更新要点,包括:医院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建议抗菌药物经验用药参考当地病原谱及药敏数据等。瞿教授同时强调,掌握抗感染治疗时机、评估耐药危险因素是经验性抗菌治疗的基本原则。
王明贵教授
肖永红教授
在纵览中国细菌耐药概况时,王明贵教授从CARSS和CHINET国内两大细菌耐药监测网中获得的数据进行了介绍。最新数据显示,临床中分离出来的细菌中,革兰阳性菌(GPC)与GNB之比为3:7,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位列前三。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ASA)检出率自年来呈下降趋势,但在儿童的检出率却上升。CHINET年数据显示,替加环素、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是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最低的几种抗菌药,不超过2%。在抗CRE治疗方面,浙江大医院肖永红教授认为,不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CRE对碳青霉烯类疗效不同,在MIC≤8mg/L时,碳青霉烯类可用于CRE联合治疗。证据表明,对各部位CRE感染,含碳青霉烯类的联合治疗方案优于其他方案。
中西对话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皮葛斯(DavidPegues)教授认为,细菌发生遗传突变、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着抗生素耐药的出现和传播,这直接造成了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以及资源的占用和成本的增加。近期研究显示,CRE和MRSA是主要高危抗生素耐药病原体。为优化抗菌药物管理,国际上呼吁人们重视监测、优化抗生素使用。
王明贵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在CRE及念珠菌感染话题上表示,碳青酶烯类药物在治疗CRE感染患者中依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面对念珠菌感染患者,首先保持对念珠菌血流感染的警惕性,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在启动治疗前,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尤其要考虑患者先前抗生素暴露史等。
分论坛篇
凝聚多学科力量,分享热点,共抗耐药
ICU会场
医院康焰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陈尔真教授、医院李建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陈德昌教授主持了会议。多位国内知名重症专家分别围绕重症感染诊疗中需要具备经验性治疗与目标治疗统一的整体观,以及MRSA血流感染诊疗中临床医生应具有的破局而出的智慧发表看法,并对导管相关念珠菌血症管理的更新对策和临床中依据药代/药效动力学(PK/PD)原则优化抗感染治疗策略的必要性及方法进行分享。
血液会场
上海交通大医院胡炯教授、医院段明辉教授、医院牛挺教授、医院刘开彦教授、中国医院冯四洲教授分别就GNB、GPC感染及真菌感染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享了最新的临床研究、指南等。同时医院唐晓文教授从病例入手,分享了血液科最新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技术等目前临床专家最关心的话题。福建医院胡建达教授、医院刘启发教授、医院孙自敏教授、浙江大医院金洁教授结合切身经验发表了点评与治疗思路分析观点,参会医生受益颇多。
呼吸会场
刘又宁与贺蓓教授主持专题分享环节,与各位讲者共同带来了HAP与脓毒症,耐药时代精准用药等精彩内容;浙江大医院周建英教授、医院胡必杰教授坐镇主持临床实践环节,通过与感染多学科碰撞,剖析呼吸道重症感染疑难案例,引起了现场热烈讨论。
外科会场
上海交通大医院沈柏用教授、医院周俭教授、医院任建安教授三位大咖齐坐镇,“刀锋论道”现场论道“隐形”的手术刀,通过外科与感染等多学科碰撞,病例解析,深入探讨了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抗菌药物在腹腔感染中的合理应用与选择。
在严峻的耐药环境下,中重度感染的治疗难度日益加大。携手多学科优化抗生素使用策略,改善耐药现状,在此次峰会得到中西方专家的充分讨论。默沙东公司表示,他们将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抗感染领域的发展,携手多学科专家在每年的春季共商抗感染大计。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的抗感染峰会带给我们更多精彩内容。(飞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