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和
2021-8-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文原载于《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年第3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1,2]。且妊娠期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的改变、激素水平异常及血糖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成为上述患者发病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3,4]。因此,了解GDM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就显得意义重大。本研究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GDM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率、病原学特点,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及诊治GDM并发尿路感染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年1至12月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GDM的患者例,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0.1±4.2)岁。
1.2 诊断标准
GDM按照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制定的GDM诊断标准[5]:孕妇24~28周口服75g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诊断为GDM:空腹血糖≥5.1mmol/L,1h血糖≥10.0mmol/L,2h血糖≥8.5mmol/L。糖尿病、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无症状细菌尿均符合葛均波等[6]主编的《内科学》(第八版)相应诊断标准。尿路感染需满足美国感染疾病学会(IDSA)年[7]、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病学会(ESCMID)年[8]发布的尿路感染诊断的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1)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中段尿培养细菌数≥CFU/mL;(2)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导尿标本细菌数≥CFU/mL;(3)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中段尿培养细菌数≥CFU/mL;(4)除上述情况外的女性尿路感染,中段尿培养细菌数应≥CFU/mL。或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现行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9,10]:(1)新鲜中段尿沉渣革兰染色后用油镜观察,细菌1个/视野;(2)新鲜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CFU/mL;膀胱穿刺的尿培养阳性。符合上述指标之一者,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1.3 排除标准
妊娠前确诊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者,年龄18周岁者,多胎妊娠,患有重要脏器相关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等),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者,留置尿管者。
1.4 研究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诊断结果、既往尿路感染史、分娩史、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葡萄糖耐量试验、非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状态下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尿白细胞、中段尿沉渣油镜下细菌数、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相关指南及研究[3,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将年龄35岁,血红蛋白浓度g/L,三酰甘油1.7mmol/L,总胆固醇5.72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mmol/L,尿素氮4.7mol/L,血肌酐70μmol/L,空腹血糖5.3mol/L,糖化血红蛋白6.5%,妊娠史、既往尿路感染史作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DM并发尿路感染病原学特点
GDM并发尿路感染例,感染率为12.17%(/);其中无症状尿路感染为2.43%(25/),急性膀胱炎为7.49%(80/),急性肾盂肾炎为2.34%(25/)。中段尿培养共检出株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96株(67.6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7株,11.97%)和奇异变形杆菌(9株,6.33%)(表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呋喃妥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则相对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则完全敏感(表2)。
2.2 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总胆固醇5.72mmol/L(χ2=5.,P0.05)、三酰甘油1.7mmol/L(χ2=7.,P0.01)、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χ2=7.,P0.01)、高密度脂蛋白0.9mmol/L(χ2=4.,P0.05)、空腹血糖5.3mmol/L(χ2=5.,P0.05)、糖化血红蛋白6.5%(χ2=6.,P0.05)、有既往尿路感染史(χ2=5.,P0.05)、分娩史(χ2=4.,P0.05)的GDM容易并发尿路感染(表3)。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6.5%(OR=8.,95%CI2.~25.)、空腹血糖5.3mmol/L(OR=3.,95%CI2.~4.),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OR=1.,95%CI1.~2.)、三酰甘油1.7mmol/L(OR=2.,95%CI1.~7.)、有既往尿路感染史(OR=5.,95%CI1.~23.)及分娩史(OR=1.,95%CI1.~2.)为GDM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
3 讨论
随着肥胖人口及高龄产妇的增加,GDM逐渐成为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GDM是指在孕期发生的碳水化合物不耐受的一种病理状态[6]。因为很多孕妇在孕前未行糖尿病筛查,因此区分GDM和糖尿病经常面临困难。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发生率约为6%~9%,其中90%以上为GDM[24,25]。有研究发现,在美国的高加索人群GDM发生率较低,而拉美裔、非裔、亚裔人群GDM发生率则较高[26,27]。GDM患者有较高的先兆子痫、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糖尿病、新生儿黄疸、肩难产、死胎概率,且发展为显性糖尿病的概率明显增加[28,29,30]。
由于GDM患者妊娠期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的改变、激素水平异常及血糖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尿路感染成为GDM患者发病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2]。尿路感染一般可分为膀胱炎、肾盂肾炎及无症状细菌尿。而膀胱炎、肾盂肾炎又有急、慢性之分。本研究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