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不慎高处坠落,重症医学科团队帮他
2021-8-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这里是ICU
聚集着全院最危重的患者
这道厚重的金属门
隔开的,是两个世界
……
有人说,只要住进了ICU就走到了“生命最后一站”,但医院(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却屡创奇迹,他们从死亡线上挽回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近日,重症医学科邓涛主任带着他的团队秉承“不言放弃,不负相托”的信念,成功挽救了一名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空肠破裂的42岁患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不慎高处坠落
42岁男子游离生死边缘
42岁的赵先生(化名),是家中的顶梁柱,那天却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腹部严重挫伤,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
经腹腔镜探查,医生发现赵先生空肠破裂,且存在着严重的腹腔感染。普外科利民主任及舒苗江主治医师当机立断,马上转开腹行空肠破裂修补术。由于赵先生伤情危重,术后仍存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脓毒血症、呼吸衰竭”等疾病,急需重症医学科积极救助,避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
时间不容耽误
ICU争分夺秒,紧急救治!
赵先生转入ICU后,邓涛主任立即带领重症医学科团队对赵先生的病情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有针对性的救治方案。抢救过程中,邓主任发现赵先生氧合指数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令人揪心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难度较大,成功率低,死亡率高达30%-45%。
紧急之下,邓主任立即修订方案,调整呼吸机参数指标,确保赵先生病情平稳。
不离不弃
多次与死神接刃夺回患者!
然而,治疗过程仍举步维艰。由于赵先生腹腔严重感染,腹腔培养液为光滑念珠菌,赵先生上机过程中仍反复发热。邓主任考虑赵先生为复杂性腹腔感染,病原菌多为G-杆菌,包括肠球菌、产ESBL大肠杆菌、阴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念珠菌等,严重的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脓毒性休克,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病人在这里,我们决不放弃。”面对赵先生随时可能逝去的生命,邓主任说,只有全力以赴才对得起这份重托。
邓主任立即组织与普外科利民主任及舒苗江主治医师会诊,在加强引流、适度清创、腹腔冲洗、调整抗感染药物之后,赵先生体温逐渐下降,病情渐渐稳定下来。
重重关卡一一闯过,赵先生的生存希望有了重大转机。经过8天的持续性治疗后,赵先生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6天过后,赵先生病情好转,转胃肠外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一个月之后,赵先生顺利出院回家。
在ICU那扇厚重的门内
医护人员们依旧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医院
重症医学科始终以“惠育仁和、大医至善”为宗旨
秉承“为生命护航”的理念
尽最大努力守候着
每一位患者!
创造生命的奇迹
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科室简介医院(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年,经历近20年的发展,对各种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发展成为东莞市松山湖片区及周边地区影响较大的专科。目前核定床位22张,配备有全自动呼吸机、转运呼吸机、血液净化机、奥林巴斯纤维支气管镜、床边重症超声仪、ECMO(体外膜肺氧合)、多款先进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多功能除颤仪等先进的设备。
重症医学科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3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2人。护理队伍中,有一批基础扎实的重症医学专业护理队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1人及护师21人,形成具有一定科研水平、医疗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专业学科,每年住院患者超过余例,科室始终以培养高质素专业人才为目标,定期输送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培训,派遣专家下乡对口支援。
重症医学科作为我院救治危重病人和术后病人的监护治疗中心,能够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液灌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救治心肌梗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以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严重感染、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等为主攻方向,通过采取综合支持和治疗措施,重点保护心、肺、肝、肾功能,防治各类并发症,在处理原发病基础上,采用调整液体平衡、呼吸机支持、防治感染、营养支持、可控性镇静镇痛和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等措施,使病人得到最大可能的救治。
ICU护理为东莞市特殊专科(ICU)专业护士培训基地,具备广东省专科护士4名,多年来一直承担着来自东莞地区各个医疗单位的ICU专业护士的培训工作,以此为基础,科室将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专业化的重症护理。
科室联系方式
住院部-
住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