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预防腹部手术部位感染

2016-12-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肥胖、糖尿病、肿瘤化疗和老年患者日益增多,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的风险日益增加,中国大陆的数据显示腹部外科的SSI发生率最高,同时SSI也是最可能预防的医疗相关性感染。本文简述了腹部SSI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并介绍一种新的技术用来预防腹部SSI。

1腹部SSI的流行病学

  SSI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占所有手术后发生率的2%-5%,费用超过了所有伤口治疗费用的20%。英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SSI在医疗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infection,HCAI)中排名第三,发生率为15.7%。;中国大陆SSI平均发生率为4.5%。根据手术部位来分,中国大陆的数据显示腹部外科的SSI发生率最高(8.3%),骨科的SSI发生率最低(1.0%)Lissovov等研究了美国年最常见的7类外科手术共72万病例后发现,SSI发生率最高为结直肠外科(4.11%),最低为妇产科(0.06%),纳入的其他外科手术还包括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皮肤软组织乳腺外科、胃肠外科和骨科;类似的,意大利Fiorio等年的数据显示,普通外科SSI发生率最高为小肠(16.3%)和结肠(12.5%),以上这些数据可能被低估,因为没有纳入出院后发生SSI的患者,因此实际SSI发生率可能更高。

  SSI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负担,增加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腹部SSI会增加腹腔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再人院率,严重的甚至可能威胁生命;相应的,SSI也会影响有限的医疗资源配置。

2腹部SSI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造成SSI的因素很多,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预防SSI指南中列出了以下影响因素:(1)患者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态、糖尿病、吸烟、肥胖、伴随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微生物定植、术前住院时间、免疫缺陷;(2)手术因素,包括:手术时间、皮肤消毒、术前备皮、术前抗生素、手术室通风、手术器械、手术部位置人物、外科引流,还有外科技术如止血、淌灭死腔、组织创伤等。Frv列出如下影响因素:长期肾脏或肝脏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Vof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低氧/长期肺部疾病、低体温、滥用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恶性肿瘤、化疗、皮肤贴膜、输血、切口创伤、肠道准备、白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备皮方法、手术切口类型、术中冲洗、术后切口包扎等;其他影响SSI因素:贫血、是否使用腔镜技术、麻醉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切口皮下脂肪厚度;而对于腹部外科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腹腔内污染情况。

预防SSI的措施主要来自美国CDC年的指南,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治疗患者已有的感染、控制血糖、戒烟、缩短术前住院时间、使用灌肠和导泻行肠道准备;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轻柔操作、有效止血、减少组织损伤、消灭死腔、合理放置引流;其他措施还有术中有效的冲洗、使用恰当的缝合技术、缝合材料、使用腔镜技术、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

3VSD技术在腹部外科手术一期缝合切口中的应用

  最近几年,VSD技术逐渐应用于外科手术后的一期缝合切口,预防高感染风险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国际上首先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一期缝合切口的研究见于年CJo-moll等的文章,他们将VSD应用于35例高感染风险的骨科手术后一期缝合切口,应用的指征包括:足、踝和胫骨远端骨折伴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者,肥胖患者、需要广泛软组织剥离者(意味着术后需要更长时间的引流),患着本身服用免疫抑制剂者。笔者在缝合切口后采用VSD覆盖,外接负压源进行吸引,持续3d,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无一例m现手术切口感染;之后VSD技术逐渐被用于其他外科手术一期缝合切口。笔者将VSD在腹部外科手术一期缝合切口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3.1产科腹部切口Mark等回顾性分析了63例病理性肥胖(体重指数BMI45kg/m2)剖腹产手术患者,作者比较了腹部切口缝合后采用VSD覆盖和传统敷料换药的效果,结果显示传统敷料换药对照组有5例切口并发症发生,而VSD实验组没有切口并发症发生(10.4%vs0,P=O.15),尽管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作者认为是样本量太小的原因,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病理性肥胖的剖腹产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应用VSD技术可以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在一项单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Chabover等”比较了92例肥胖(BMI30k∥m2)的择期剖腹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缝合后采用VSD覆盖和传统敷料换药的效果,结果显示VSD实验组术后SSI发生率更低(22.7%vs27.9%,P=0.),实验组SSI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为0.80(95%呵信区间0.46-1.42),尽管没有统计学差异,他们认为肥胖的剖腹产患者术后切口使用VSD技术可能有益,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实验来进一步证实。

3.2普通外科腹部切口Conde-C;reen等回顾性分析了56例腹壁重建手术患者,作者比较了腹部切口缝合后使用VSD覆盖和传统敷料换药的效果,结果显示VSD实验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2%vs63.6%,P=0.)、切口裂开率更低(9%vs39%,P=0.),结论是VSD技术相比较传统敷料换药可以降低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Matatov等将VSD技术应用于腹股沟手术患者,在比较手术后切口应用VSD技术和传统敷料后发现,VSD实验组的SSI发生率更低(6%vs30%.P=0.),结论是VSD技术可以降低腹股沟SSI的发生率;Vargo将VSD技术应用于高感染风险的腹部手术缝合后切口,作者纳入研究的危险因素包括低氧、糖尿病、服用免疫抑制剂、病理性肥胖(BMI40kg/m2)和手术部位既往有感染史,结果显示没有患者m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或者缺血,2例出现切口血肿,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3%,绪论是VSD应用于高感染风险的腹部一期缝合切口是安全的;在另外一项回顾性研究中,Blackham等将VSD技术应用于高感染风险的腹部手术缝合切口,作者纳入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手术时间6h、预计失血量IL和结直肠癌根治术,疾病包括结直肠肿瘤、胰腺肿瘤、腹腔内恶性肿瘤,结果显示尽管VSD实验组较传统换药组有更高的SSI风险,但是实验组的切口感染率更低(6.7%vs19.5%,P=0.),作者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对于清洁一污染的Ⅱ类切口而言,VSD实验组表浅切口感染率更低(6.0%vs27.4%.P=0.),结论是VSD技术应用于高感染风险的腹腔肿瘤手术可以降低SSI发生率;Bonds等将VSD技术应用于开放性结直肠手术后一期缝合切口,结果显示VSD实验组的SSI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12.5%vs29.3%,P=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VSD技术是保护因素(OR值0.32.P0.05),结论是开放性结直肠手术应用VSD技术可以降低SSI发生率。

4VSD技术可以预防切口并发症的机制

VSD技术可以预防切口并发症的机制包括:(1)VSD技术使用生韧半透膜对手术切口和泡沫材料进行封闭,可提供一个清洁封闭的环境,避免外界污染。(2)VSD医院的中心负压源或者负压机,持续的负压吸引可以及时清除渗出液,避免缝合面和各层组织间积液,而积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引起切口并发症。(3)Timmers等采用激光多普勒超声监测成年志愿者使用VSD后的皮肤血流量变化,结果显示在-mmHg压力时皮肤血流量增加了5倍;在-mmHg压力时,皮肤血流量增加了4倍;切口血流量的增加可以增加局部氧供,促进切口愈合。(4)Horch研究发现,应用VSD技术可以增加腹部和大腿内侧皮肤的氧饱和度,促进切口愈合。(5)持续的负压吸引使腹壁各层组织间紧密贴合,消灭可能的腔隙及组织间错位移动,促进愈合。(6)Hsu等研究了受损的犬肾[Madin-Darbycaninekidney(MDCK)]细胞和人类角化[humankerati-nocyte(HaCaT)]细胞使用VSD技术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不同负压压力在改善细胞愈合效果、愈合时间、愈合率方面均有作用,细胞在特定压力下有明显的迁移特征,-mmHg昀压力可以帮助上皮细胞迁移,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此外,对于某些术后换药较困难的部位如臀部、会阴、腹股沟,可以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5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当然,VSD技术也有一些局限性,包括:(1)可能引起疼痛;(2)局部产生水疱;(3)压力过大时引起局部肿胀、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出血,甚至引起肌肉变性;(4)负压装置漏气失效时可能造成渗液的积聚,需要经常观察和判断VSD负压的有效性;(5)限制了患者的活动,对于高龄患者有潜在的增加肺部感染和血栓的风险。因此,在使用VSD技术的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在不同治疗环境下采用合理的负压压力,并且密监视其使用过程中是否有漏气、积液等情况。

综上所述,尽管有一系列预防SSI的措施,SSI仍然是困扰外科手术医生和患者的并发症,特别是SSI发生率最高的腹部外科手术。因此,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预防SSI的方法,在治疗具有高感染风险的患者,如合并有糖尿病、肥胖,化疗后存在免疫缺陷或巨大疝腹壁重建、结直肠手术等情况时可以考虑采用VSD技术。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新的预防SSI的方法,术前治疗患者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轻柔操作、控制污染、有效的冲洗、合理放置引流、术后安全有效的切口护理仍然是最重要的。

来源:选自医学空间战略合作伙伴《创伤外科杂志》年第18卷第8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学空间—医疗科技领域学术社群平台

四大主版块:MS.TV,医学文献,行业资讯,医友圈

长按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什么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yfjbx/10376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