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小结外科感染六0703
2017-8-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气性坏疽
1.病因
气性坏疽(gasgangrene)是厌氧菌感染的一种,即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肌炎。此类感染因其发展急剧,预后严重。感染发生时,往往不是单一细菌,而是几种细菌的混合。伤后污染此菌的机会很多,但发生感染者不多。因为这类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需具备缺氧环境。
2.病理生理
这类细菌可产生多种有害于人体的外毒素与酶。可通过产生气体、溶解组织使得局部张力迅速增加,皮肤表面可变得如“木板样”硬,筋膜下张力急剧增加,形成恶性循环。病变一旦开始,可沿肌束或肌群向上下扩展,肌肉转为砖红色,外观如熟肉,失去弹性。如侵犯皮下组织,气肿、水肿与组织坏死可迅速沿筋膜扩散。
3.临床特点
创伤后并发此症的时间最早为伤后8-10小时,最迟为5-6日,通常在伤后1-4日。往往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
病人常诉伤肢沉重或疼痛,持续加重,有如胀裂,程度常超过创伤伤口所能引起者,止痛剂不能奏效;局部肿胀与创伤所能引起的程度不成比例,并迅速向上下蔓延,每小时都可见到加重。伤口中有大量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渗出物,可渗湿厚层敷料,当移除敷料时有时可见气泡从伤口中冒出。皮下如有积气,可触及捻发音。由于局部张力,皮肤受压而发白,浅部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故皮肤表面可出现如大理石样斑纹。因组织分解、液化、腐败和大量产气(硫化氢等),伤口可有恶臭。
4.诊断与鉴别诊断
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局部表现。伤口内分泌物涂片检查有革兰阳性染色粗大杆菌和X线检查显示患处软组织间积气,有助于确诊。
鉴别诊断:某些脏器如食管、气管因手术、损伤或病变导致破裂溢气;一些兼性需氧菌感染产生一定的气体;厌氧性链球菌感染产气。
5.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尽早彻底清创,包括清除失活、缺血的组织、去除异物特别是非金属性异物、对深而不规则的伤口充分敞开引流(避免死腔存在)。筋膜下张力增加者,应早期进行筋膜切开减张等。对疑有气性坏疽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或1:高锰酸钾等溶液冲洗、湿敷。
6.治疗
(1)急症清创:深部病变往往超过表面显示的范围,故病变区应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术中应充分显露探查,彻底清除变色、不收缩、不出血的肌肉。
(2)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3)高压氧治疗:提高组织间的含氧量。
(4)全身支持疗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