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药物需要首次剂量加倍
2018-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什么是“首剂加倍”?
二、为什么要“首剂加倍”?
三、哪些药不适合“首剂加倍”?
四、磺胺类药物,已不主张首剂加倍
五、哪些药应“首剂加倍”?
临床上每种药物的给药方案和剂量都是经过大量科学实验所得,应该重视医嘱和说明书。目前“首剂加倍”的药物主要集中于抗微生物类药物。
1、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
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等,属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亦广泛用于各种厌氧菌感染;口服也可用于艰难梭菌所致的假膜性肠炎等。
2、四环素类抗菌药物
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肝损害和肾损害,可影响牙齿和骨的发育,8岁以下儿童禁用。
替加环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较低治愈率和更高死亡率。可引起:肝肝衰竭和胰腺炎,且已有死亡报告。只用于18岁以上患者复杂性腹腔内感染。
3、糖肽类抗菌药物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糖肽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口服可用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的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患者。
替考拉宁的亲脂性为万古霉素的30~倍,比万古霉素的渗透性更好,一些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仍对之敏感。而且耳肾毒性较万古霉素少,无“红颈综合征”反应。
4、抗真菌药
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抗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器官移植、放化疗、外科介入等侵袭性治疗方法的大量开展,真菌感染发病率日趋增高,其危害极大。
因此,为了迅速达到有效浓度,有效控制真菌感染,氟康唑、伏立康唑(三唑类)和卡泊芬净(棘白菌素类)等抗真菌药需要给予负荷剂量(包括首剂加倍)。
5、抗疟药
口服氯喹治疗疟疾,为迅速控制症状,必须加血液中药物浓度上升速度,以便及时抑制红细胞内的疟原虫。
蒿甲醚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临床治愈率可达90%~%。及时、足量、足疗程应用蒿甲醚,是临床治疗恶性疟疾的关键。
6、治疗小儿腹泻药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