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这事儿,你说了真不算女性安全指南0
2021-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大家好,我是田静。
一个多月前,医院妇产科的医生在值班期间,遭到病患家属殴打。
原因是一名44岁的高龄二胎产妇,要求医生给剖腹产。但由于其不符合剖宫产指征,被医生拒绝。随后赫医生在与病患家属沟通时被殴打,导致眼眶骨及下颌骨骨折。
涉事男子郑某最后被拘留,其女儿由于还在上大学被取保候审。
暂且不论对打人者的惩罚是否公正,就产妇亲自参与殴打医生一事,争论至今未休。
要不要剖宫产,难道不应由产妇自己决定吗?有剖宫产这种手术,为何非要忍受顺产的疼痛?医生面对孕妇和家属的不理解时,如何做出选择?
在网上讨论问题,经常情绪大于事实,嗓门大过道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等情绪和事实都沉淀下来,我们再来思考问题。
我找来了一位朋友,关于生孩子这件事,听听她怎么说。
作者:徐晓阳
内容经授权转载自:谈性说爱
(ID:lovematterschina)
编辑:田静
随着医院医生被打事件的持续发酵,顺产和剖宫产之争又被推到了公众的视野中。
打人是违法行为,可家属和医生产生分歧的剖宫产和顺产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如果为了解决疼痛,真的只有剖宫产一个办法吗?我们一起看看吧!
剖宫产的历史和发展
如果说顺产是一种本能的生育方式的话,剖宫产就是人类特有的技术了。
关于剖宫产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提出,公元前8世纪罗马法律规定死于妊娠晚期的妇女要开腹取出胎儿,这可能是剖宫产的雏形。
但是由于手术技术的限制,死亡率极高,剖宫产的应用极其受限,是仅限于难产不得已时才考虑的一种助产方法。
历年来医生不断对剖宫产进行探索和改进。有几个时间节点堪称女性生育历史的里程碑:
年改进了缝合子宫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出血风险。
年提倡子宫下段横切口技术,是剖宫产的重大改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并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麻醉和抗生素技术的发展,剖宫产的适用范围得到了明显拓展。许多产科的危急重症可以通过剖宫产来及时终止妊娠,产妇和胎儿的死亡率均有大幅下降。
剖宫产率升高是世界性的趋势。发达国家的剖宫产率在80年代初达到高峰(约25%),随后开始努力将剖宫产率降到合理水平。
而我国的剖宫产率在90年代中期出现急剧上升,医院报道大约在40~50%,有的甚至高达70%。
事实上,不必要的剖宫产会使母婴近、远期疾病率有所升高,而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并没有相应降低。如今,我国的医务人员正在为降低剖宫产率而努力。
剖宫产与顺产,各有利弊
顺产的优点
1.自然分娩时,由于产道的挤压,使胎儿气道的大部分液体被挤出,为出生后气体顺利进入气道做好充分准备,这一过程能减少新生儿肺炎发生率。
2.分娩中子宫的规律收缩和舒张使胎儿的胸腔也发生节律的收缩,这一过程能锻炼胎儿的心肺功能。
3.自然分娩中产妇宫口完全扩张,有利于产后恶露的排泄与引流,减少感染风险。
4.在分娩过程中,母体内分泌“催产素”,可促进乳汁分泌。
5.身体恢复快,产后可立即进食,花费较少。
顺产的缺点
1.产程长,产妇要忍受宫缩引起的阵痛。
2.如有胎儿过大、产力不足、产程过长等情况,容易造成宫颈及阴道撕裂伤。
3.产后阴道松弛,盆底功能障碍者还会出现阴道壁膨出,甚至子宫脱垂。
4.胎儿可能出现缺氧、窒息、新生儿产伤等。
剖宫产的优点
1.在某些危险情况下,绝对不可能经阴道分娩时,施行剖宫产可挽救母儿生命,减少合并症和并发症对母儿的影响。
2.剖宫产可在宫缩尚未开始就实施,可免去阵痛之苦。
3.腹腔内如有其他疾病也一并处理,如合并卵巢囊肿、浆膜下子宫肌瘤均可同时切除。术中行输卵管结扎也很方便。
剖宫产的缺点
1.剖宫产是一种手术,会有相应的危险性和并发症。如麻醉意外、感染、出血、周围脏器损伤、肠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2.再次怀孕需等待2~3年后,子宫瘢痕达到最佳状态才能进行,此外还有疤痕妊娠、胎盘植入、甚至子宫破裂等风险。
3.产后恢复慢,手术切口疼痛,住院时间长,花费较多。
4.剖宫产的新生儿由于未经产道挤压,气道内的液体潴留影响了肺通气和换气,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缺氧、湿肺、肺不张和肺透明膜病等。
关于分娩的常见误区
1.顺产的孩子更聪明?
从智力角度而言,完全没有这回事!研究表明,顺产和剖宫产的婴儿智商没有差异。
当然,区别在于顺产的过程是母婴主动参与的分娩活动。胎儿通过产道的各个平面完成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原及外旋转等动作。
妈妈的产道则会有节奏地挤压胎儿身体,对其感觉器官是一种良性刺激,对胎儿听觉、感觉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
而剖宫产的胎儿在短时间内直接娩出,可能出现本体感和本位感差,动作不协调等问题。
2.剖宫产可减少痛苦?
一定程度上是这样,但痛苦依然是存在的:在宫缩开始前剖宫产,可免受分娩时的阵痛,但产后有活动时的伤口疼痛以及子宫复旧的收缩痛。
我们来试着通过一些数据了解一下。
一项研究让不同分娩方式的数百名初产妇对疼痛进行评分,包括产前预测的疼痛值与产后实际的疼痛值,结果显示:
顺产产妇预测的平均疼痛值为8.26,实际为7.35;剖宫的平均预测值和实际值分别是:7.36和4.57,自然分娩的疼痛程度高于剖宫产。
疼痛程度最低的可能是硬膜外镇痛的顺产产妇,她们的实际疼痛值只有1.71,明显低于前两者,说明硬膜外镇痛是解决分娩疼痛的有效方式。
3.前次剖宫产,此次也必须剖宫产?
并不是,当然还是要结合医生的具体意见。
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子宫破裂。曾经有学者提出“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说法。
但随着研究深入,目前认为:瘢痕子宫的产妇,在满足母儿均健康、距前次剖宫产2年以上、医院具有抢救条件等情况下,可以采取阴道试产。
4.顺产后阴道松弛,影响性生活?
短期内的影响确实是有,但是“阴道松弛”可不背这个锅。而且目光还是要放长远一点。
有研究对产妇及丈夫做性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
产后3个月以内,接受阴道助产术的产妇相比自然分娩者,出现性交疼痛的频率更高。而剖宫产的女性,性生活出现质量问题的频率最低。这种情况与阴道分娩中盆底肌损伤有关,3个月内肌肉损伤尚未完全修复。
而在产后6月,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间性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差异。
如何选择分娩方式?
最重要的一句话最先说:相信你的医生。他们会根据你的实际状况给出最专业的建议——请务必相信,医生绝对是最希望母子平安的人之一。
长久以来,「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是社会面对分娩的常见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一定要继续痛苦下去,因为时代在改变,科技在进步。
前面已经提到,使用硬膜外镇痛(无痛分娩采用的一种麻醉方式)的产妇,疼痛程度大大低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然而在今天的中国,由于技术宣传不够、经济投入不足、麻醉医生严重缺乏等因素,只有不到1%的产妇享受到了这种技术(美国采取无痛分娩的数据为61%)。
产妇疼痛难忍跳楼、家属心疼产妇疼痛对医生大打出手固然是个例,但分娩时降低疼痛、提高分娩质量,减轻女性痛苦,才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女性没有一定要受苦的义务。
而相比于硬膜外镇痛,剖宫产并不是一个更安全、更没有痛苦的「止痛方式」。
怀孕了,准备分娩要做什么?
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准备生产的母亲和家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1.参加准妈妈准爸爸学校
医院开展了这类课程,定期参加这些活动,接受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的理念,学习孕期合理饮食和运动,了解不同分娩方式的优劣,了解分娩的过程等相关知识,可减轻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建立分娩的信心。
2.使用镇痛技术
在分娩过程中,镇痛技术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有条件的话,可以选医院并提前预约。
3.「导乐」陪伴分娩
「导乐」陪伴分娩,是指产妇在待产及分娩期间,由对分娩有经验、有人际交流及支持技巧的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安慰和鼓励产妇,宫缩时指导患者呼吸和用力,宫缩间歇让产妇尽可能放松、进食一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体力和精力。
4.调整情绪
不良情绪会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宫缩不协调,增加难产的机会。孕妇应保持心情愉悦,家庭成员应关爱孕妇,理解分娩的痛苦,和谐的家庭关系可减轻孕妇的顾虑,营造良好的心态。
分娩时一名家属在场陪伴,安慰和鼓励产妇,可增加亲切感,提高顺产的成功率。
生育不是女性必须选择的道路,但如果你有做母亲的心愿,希望这些信息都可以帮到你。孩子很重要,母爱很重要,你的健康也一样重要。
田静后记:
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广泛的偏见。
就像老一辈人对顺产有着奇怪的执念。她们相信,「顺产的孩子更聪明、顺产的孩子更健康……甚至顺产的孩子更孝顺」
即使没有生过孩子,我也知道这些观点的荒谬之处。
然而正因为没有生过孩子,我也会想当然地觉得,如果孕妇想要剖宫产,那就应该这么做。毕竟是女性自己的身体,我们自己做选择。
但是,决定要不要剖宫产时,孕妇是最合适的人吗?剖宫产真的比顺产更好吗?
说实话,我不知道。至少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对这个问题不够了解。既然不够了解,我为什么还会想当然地做判断,甚至给出结论:孕妇自己决定。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对顺产这件事也怀有偏见。
所以,偏见来源于对立和无知。
一年前的榆林孕妇跳楼事件,网友们自发站队,医院不负责,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医院,只要拦着孕妇剖宫产的,都会被贴上「恶人」的标签。剖腹产天然正确,顺产一定不对。站在对立面去看问题时,就容易陷入这样的极端。
我们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使我们怀有一种天然的偏见,剖腹产没有顺产痛,那么剖腹产就是「好的」,顺产就是「坏的」。简单的善恶二元划分固然省事,但却消解了事实和逻辑。
正是由于我们对一件事的不了解,才容易起争执。
所以,了解事情的全貌后,再下判断。
参考资料
[1]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7):-.
[2]袁晓梅.浅析顺产与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J].中国医药指南,(33):-.
[3]郑振娇,陈丽霞.初产妇对分娩疼痛预期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分析[J].广东医学,,33(14):-.
[4]徐晓阳,姚珍薇,王焕英,等.产后性生活质量与分娩方式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38(4):-.
往期文章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