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得肠癌竟因常吃这东西
2016-1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9岁的小黄今年6月考上了温州大学,可噩耗却不期而至。前不久,他被查出大肠癌。小黄一家无法接受,怎么年纪轻轻就患上这个毛病?
大肠癌一般爱找中老年人,像小黄这样小的年纪就中招,非常少见。医院腹部大外科主任兼结直肠外科主任分析,发病原因可能和他过去几年频繁吃烧烤、油炸食物有关系。
除去遗传因素,大肠癌的发病还和偏向高脂高蛋白的饮食结构、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各种因素有关,比如喜欢吃油炸、烧烤、烟熏等各种高脂肪的快餐食物。
而工作压力大、熬夜等也会使年轻人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大大增加。“小黄初高中读书时,备考压力大。而爸妈不在身边照顾,他一般都在外面吃饭,尤其爱吃烧烤和油炸食物,几乎每天都要吃,发病很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多吃芹菜、燕麦,可以预防大肠癌
预防大肠癌,一方面要做好筛查,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那么,哪些情况下要进行筛查?主任指出,大便习惯改变,比如变稀、变细,次数增多,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腹痛、腹泻、腹部发现包块等,特别是有家族史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及时做肠镜检查进行确诊。
他具体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生活规律。不要熬夜,最近奥运会比赛火热,但观看同时也要注意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
2、饮食结构要合理。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比如富含纤维素的芹菜、燕麦等。
3、改变烹调习惯或口味。比如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少吃烧烤食物、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物,多吃新鲜食物。
4、别那么“重口味”。口味别吃得那么辣、那么咸,而要以清淡、少盐为好。
5、便血、痔疮引起警示。
6、腹痛+贫血是“信号”。
7、观察便便的形状。正常人每天大便规律成形,反复的便秘或腹泻要重视。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持续时间较长,医院进一步检查是否有肠道肿瘤的可能性。
8、对于普通人群来说,45岁以后也需要注重肠镜检查。
大肠癌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因而预防大肠癌,掌握饮食原则很重要。据研究发现,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明显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多食用淀粉类食物,也可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以下具体介绍预防大肠癌的饮食指导。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非洲人之所以很少患大肠癌,主要是因为他们食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而以肉食为主的美国,因食物中植物纤维较少,10万人中就有42人患大肠癌,发病率高出非洲6倍以上。我国大肠癌流行调查显示,凡吃粗粮多的地区,大肠癌发病率低,反之发病率高。
这是因为吃以高脂肪、高蛋白为主的饮食时,食物残渣往往需要在肠道中停留3天或3天以上才能被排出体外;进食以植物纤维为主的食物,粪便排出只需要1天的时间。缩短了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使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机会减少,从而降低了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
食用淀粉类食物越多,大肠癌的发病率越低。
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家们曾分析研究了12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患癌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食用淀粉类食物越多,大肠癌的发病率越低。淀粉类食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抑制肠癌,一是淀粉进入肠道后,肠道细菌会因吞食淀粉而大量繁殖,这有助于增加粪便,促使排泄,加速致癌代谢毒物排出体外;二是淀粉在肠内经发酵酶作用产生大量的丁酸盐,抑制大肠内壁可能致癌的细胞产生,并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如红薯淀粉在肠胃的消化过程中能产生一种脂肪酸,既能在肠道中起到消毒剂的作用,又有遏制癌症的功效。
维生素、钙及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只要常吃些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花生、奶制品、蛋类、瘦肉、海产品、麦芽、鱼类、蘑菇、葱蒜等,就能防止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
健康提示
预防大肠癌的关键是要管住自己的嘴,日常生活中,遵循“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饮食原则,宜用部分玉米、全麦面等替代细粮。不吃或少吃煎炸熏烤食品;适量食用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等植物油限制在每人每天20~30克左右;烹调动物性食品忌温度过高及加热时间过长。不酗酒、不吸烟;还要做到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坚持有氧运动,注重心理平衡,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隐患。
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的病因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大肠癌的筛查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是大肠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原则中的中间环节,也是大肠癌患者获得高治愈率的重要组成因素。要做到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最基本的便是做好筛查工作。
大肠癌早期诊治决定预后
综合我国各地普查结果,普查中大肠癌检出率约0.-0.6%,在检出的大肠癌中,早期大肠癌占15~25%,大大提高了无症状患者大肠癌的发现率。门诊筛选凡有相关症状前来就诊者,即进入筛选,这是大肠癌早期诊断的重要环节。大肠癌的早期诊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预后。“在0期~Ⅳ期的大肠癌患者中,早期诊治可使其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0%、65%、25%和15%。
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检
哪些属于高危人群呢?我们应强调40岁以上的人群属于高发人群,据数据统计大肠癌的发病率开始明显上升,大约75%的大肠癌发生于这些平均危险人群中。只要稍有下腹部不适,应予筛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之目的。我们还强调如有家族大肠癌史的人群,需要更加格外小心,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肠癌,则本人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应于40岁时开始行肠镜、粪便潜血或二者兼施的标准筛检。
大肠癌筛查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大肠癌筛查方法大致有三种,潜血试验、肠粘液T抗原试验、影像检查。
大肠癌的症状
临床表现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1.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疲劳、腹痛。右半结肠癌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右半结肠因肠腔宽大,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才会出现腹部症状,这也是肿瘤确诊时,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肠腔较右半结肠肠腔窄,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肠阻塞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便血、腹泻、腹痛、腹部痉挛、腹胀等。带有新鲜出血的大便表明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末端或直肠。病期的确诊常早于右半结肠癌。
3.直肠癌
直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梗阻。癌肿部位较低、粪块较硬者,易受粪块摩擦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不与成形粪便混和或附于粪柱表面,误诊为“痔”出血。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的继发性感染,不断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误诊为“肠炎”或“菌痢”。癌肿环状生长者,导致肠腔缩窄,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性梗阻。
4.肿瘤浸润及转移症
大肠癌最常见的浸润形式是局部侵犯,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肛门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续疼痛是直肠癌侵及骶神经丛所致。肿瘤细胞种植转移到腹盆腔,形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直肠指检可在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内扪及块物,肿瘤在腹盆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形成腹腔积液。大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