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治专家

2017-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由其引起的感染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花费,影响患者预后。

年以来,我国多学科的专家荟萃国内外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最新进展,总结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的宝贵经验,制订了《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以下对这4个共识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解读。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年发表的《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参考并综合了国际上对耐药菌名称的各种定义和争论,以不动杆菌为例对耐药菌常用名称进行了规范的阐述。

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是指细菌对潜在有抗菌活性的3类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广泛耐药(extensivelydrugresistant,XDR)是指仅对1-2种潜在对该菌有活性的药物(主要指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全耐药(pandrugresistant,PDR)则指对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对于PDR,国内文献偶有翻译为泛耐药。对于XDR的称呼,国外有表述为extremelydrugresistant,国内翻译为极端耐药,定义基本类同于全耐药。

二、我国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流行病学

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年连续耐药监测结果L8.15i,医院临床分离菌中约70%为革兰阴性杆菌,稍有上升趋势(年66.9%,年71.9%)。

在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分离比例约60%(年52.4%,年60.1%),非发酵菌比例约40%(年45.2%,年37.7%),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菌株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分别为38.9%、39.1%和6.0%,年则分别为55.3%、33.9%和20.7%。

近年来社区获得性感染中的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







































白癜风治疗那里好
白癜风早期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cpk.com/jbxzd/103775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